分享

炎夏三伏湿气重,艾灸五穴祛湿立马见效~~

 正炁存内 2016-07-25


酷暑已至,三伏天即将到来,又到了三伏灸的最好时机。


三伏灸是广受好评的传统中医疗法,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对其乐此不疲。


中医认为,体内湿气是百病之源,三伏天艾灸有开郁、祛湿、补阳气等作用,特别适合养生。经常艾灸相应的穴位,可祛除体内湿邪,更能起到预防各种疾病的作用。


那么,三伏天艾灸哪些穴位才能立马祛湿呢?


中医学认为,在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湿邪就会成为致病因素,并侵犯人体导致疾病。湿邪通常分外湿和内湿,无论哪种湿邪,都会使人出现食欲不振、腹满、腹胀等消化功能减退症状,同时伴有精神萎靡、嗜睡、身体发困、不想饮水等一系列症状。艾灸以下五个穴位可以起到很好的祛湿效果。


艾灸取穴

1
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长期施灸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等功效。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灸仪灸30~50分钟。



2
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灸仪灸30~50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疾病的各种症状。



3
丰隆穴




丰隆穴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二横指(中指)处。这个是祛湿较好的穴位,每日用艾条灸15分钟即可有效健脾化湿。



4
解溪穴



解溪穴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湿的穴位,对解除下肢的水肿效果较好,每日艾灸15分钟。



5
足三里




足三里穴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灸仪灸30~50分钟。



如果是身体较为虚弱,需要补阳壮体的人群,不妨在三伏天尝试做一下艾灸,能够起到冬病夏治的良好效果。



2016年三伏灸备忘录


初   伏:7月17日

中   伏:7月27日

中伏加强:8月6日

末   伏:8月16日

末伏加强:8月26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