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童:给陌生人写信

 老鄧子 2016-07-25
给陌生人
写信
——苏童
我一直相信这样的说法,所谓作家,就是那些给陌生人写信的人

陌生人地址不详,所以,终其一生,一个作家要发出无数地址不详的信件,这些信件命运各异,大多数信件投入漫长的黑暗中,或者安放在图书馆灰尘蒙蒙的角落里,只有少数信件是幸运的,它们犹如流浪猫找到了动物保护组织,犹如蜡烛手电筒煤油灯等到了全城停电的时刻,犹如灰姑娘遇到了王子,它们找到了最完美的收信人

一个陌生人打开另一个陌生人的信件,并且怀着好奇之心读完信件,从此记住写信人的名字,这其实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时刻,作家与他的读者相遇了

因为他们相遇了,那些信件才可以谈论,那些文学才值得谈论,作家们才有了所谓的社会角色

那些信里到底写了什么内容? 像我这样一个使用中文的写信人,他应该向读者写什么样的信呢?

谈谈我的帝王生涯,那是我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一直以来算是比较受读者欢迎的,但恰好是这部小说,满纸荒唐言,与任何读者的生活没有关系,与我自己的生活更是毫无关联

小说的历史时代虚化,第一人称,写一个小皇帝因为宫廷政变流落民间长大成人,因为从小爱慕飞鸟,后来成为一个高空走索的杂耍艺人完全是一个带有隐喻的白日梦,白日梦是我自己的,而隐喻不全部属于我自己皇帝高空走索艺人无疑是两种巅峰人生,一个青少年很容易做皇帝梦,也很容易做高空走索的梦,但是,白日梦可以是虚无的,也可以是对人生社会和历史的仿构,如果仿构的态度严肃,这个白日梦可以变得与哲学一样严肃,而且具有不可思议的放射性,你向陌生人寄出一个白日梦,有人收到了一部苦难之书,有人收到了一部救赎之书,有人收到了关于自由和平等的梦想之书,有人则坦率地告诉我,你写的小皇帝也好,走索王也好,都没有打动我,我是被你书里描写的那些鸟打动了

这就不错了作家的社会角色由那些信件的命运来决无论写信人如何解释他的动机,也无论他使用什么样的信封,信件使用什么文字,写作的愿景其实殊途同归,用最简短最可靠的话语来说,当然是表达人生社会与思想我的,你的,他的,我们大家的这人生要打动读者,这社会要高度仿真,这思想要闪烁征服的光芒,并不容易,这也是很多作家患有失眠症的原因读者对文字始终是警惕的,充满拷问意识的,当你要模糊所有格的时候,他们也许恰好要厘清,那是谁的生活,谁的社会,谁的思想?这个潜在的矛盾其实相当奇妙每一个读者都暗自与作家订立了一份契约,作家从来没有见过那份契约,但他们始终知道那份契约的存在,这是他们的压力与迷惘所在读者与作家面对一个共同的世界,他们有权利要求作家眼光独到深刻,看见这世界皮肤下面内脏深处的问题,他们在沉默中等待作家的诊断书,而一个理性的作家心里总是很清楚,他不一定比普通人更高明,他只是掌握了一种独特的技巧,这技巧混淆读者清醒的时空概念,绑架读者进入一个故事,接纳他
人,遗忘自己,以此将诊断模糊化,或者推迟,或者干脆将权力留给你自己,这所谓的技巧,其实只是叙述的技巧



所谓作家,是一个写信人,也是一个聪明的叙述者,他们的一生都迷恋叙述,渴望叙述的胜利,并被叙述之难所困很多伟大的小说,其实是穿越困难的伟大的叙述,而伟大的叙述,大多从狭窄出发抵达宽阔,从个人出发抵达社会,从时间出发抵达历史,用巴尔扎克的话来说,一个人的心灵史,可以是一部民族的心灵史

这是一个写信者最好的愿望,同时,它也是给收信人最大的惊喜

水缸
回忆

不知道为什么,我最近沉迷于网购,并且开始由衷地赞美互联网的无所不能一切都是从一只水缸开始的我去年搬了新居,新居有一个院子,院子里有了足够的花草树木,但我总觉得缺什么,想来想去我确定了,是缺一口大水我去过所有可能卖水缸的地方,看见过各种疑似水缸的东西,最后发现都是一只巨大的花盆,有人说他店铺里有水缸,跑进去一看,是一只大号的腌菜坛子,不是我要的大水缸为什么买不到水缸,这让我有点怅然,看起来人类不再需要靠这种粗笨而原始的容器储水,大水缸从人间蒸发没有办法,我开始在互联网上寻找卖水缸的人。结果喜出望外,虽然我这个城市没有大水缸,外面的世界里,还有很多人在卖大水缸,必须承认,这是互联网告诉我的信息,凡是求购,必有卖家


那么,我为什么一定要在新居的院子里放一只水缸?这念头令人费解,我妻子觉得莫名其妙,而我女儿对此作出一个浪漫的猜想,她认为我是要用水缸来收集星光和月亮,这猜想美化了我的动机,其实,我没有如此浪漫的动机,只是一种怀念不知从哪一天开始,我开始怀念我们家曾经的大水缸了,之所以怀念那口水缸,原因同样简单,我始终认为,我的文学梦,最初是从那口水缸里萌芽的



我幼年时期自来水还没有普及,一条街道上的居民共用一个水龙头,因此家家户户都有一口储水的水缸,我们家的水缸始终雄踞在厨房一角记得去水站挑水的大多是我的两个姐姐,她们用两只白铁皮水桶接满水,歪着肩膀把水挑回家,带着一种非主动性劳动常有的怒气,把水哗哗地倒入缸中,我自然是袖手旁观,看见水缸里的水转眼之间涨起来,清水吞没了褐色的缸壁,便有一种莫名的亢奋,现在回忆起来,亢奋是因为我有秘密,秘密的核心事关水缸深处的一只河蚌

请原谅我向大人们重复一遍这个过于天真的故事,故事说一个贫穷而善良的青年在河边捡到一只被人丢弃的河蚌,他怜惜地把它带回家,养在唯一的水缸里按照童话的讲述规则,那河蚌自然不是一只普通的河蚌,蚌里住着人,是一个仙女! 不知是报知遇之恩,还是一下堕入了情网,仙女每天在青年外出劳作的时候从水缸里跳出来,变成一个能干的女子,给青年做好了饭菜放在桌上,然后回到水缸钻进蚌里去而那贫穷的吃了上顿没下顿的青年,从此丰衣足食,在莫名奇妙中摆脱了贫困

我现在还羞于分析,小时候听大人们说了那么多光怪陆离的童话故事,为什么独独对那个蚌壳里的仙女的故事那么钟情? 如果不是天性中有好逸恶劳的基因,就可能有等待天上掉馅饼的庸众心理我至今还在怀念打开水缸盖的那些瞬间,缸盖揭开的时候,一个虚妄而热烈的梦想也展开了,水缸里的河蚌呢,河蚌里的仙女呢? 我盼望看见河蚌在缸底打开,那个仙女从蚌壳里钻出来,一开始像一颗珍珠那么大,在水缸里上升,上升,渐渐变大,爬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正规仙女的模样了然后是一个动人而实惠的细节,那仙女直奔我家的八仙桌,简单清扫一下,她开始来往于桌子和水缸之间,从水里搬出了一盘盘美味佳肴,一盘鸡,一盘鸭,一盆炒猪肝,还有一大碗酱汁四溢香喷喷的红烧肉! (仙女的菜肴中没有鱼,因为我从小就不爱吃鱼。)

很显然,凝视水缸是我最早的阅读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怀念的阅读方式这样的阅读一方面充满诗意,另一方面充满空虚,无论是诗意和空虚,都要用时间去体会我从来没有在我家的水缸里看见童话的再现,去别人家揭别人家的水缸也一样,除了水,都没有蚌壳,更不见仙女,偶尔地我母亲从市场上买回河蚌,准备烧豆腐,我却对河蚌的归宿另有想法,我总是觉得应该把河蚌放到水缸里试验一下,我试过一次,由于河蚌在水里散发的腥味影响水质,试验很快被发现,家里人把河蚌从缸底捞出来扔了,说,水缸里怎么养河蚌? 你看看,辛辛苦苦挑来的水,不能喝了,你这孩子,聪明面孔笨肚肠!

我与今天在座的别的同行一样,都是红色时代的孩子,我仅有的科学幻想都局限于各种飞行器,从没有幻想过今天的互联网帮助人们飞越了时空我渴望阅读,但是身边没有多少适合少年儿童的书,于是仅有的那些书中的毛泽东思想,还有狂热费解的政治生活,获得了我的尊敬和崇拜,我想吃得好穿得光鲜,但我的家庭只能提供我简陋贫困的物质生活这样的先天不足是我青少年生活的基本写照,今天反过来看,恰好也是一种特别的恩赐,因为一无所有,所以我们格外好奇我们家家都有水缸,一只水缸足以让一个孩子的梦想在其中畅游,像一条鱼孩子眼里的世界与孩子的身体一样有待发育,现实是未知的,如同未来一样,刺激性腺,刺激想象,刺激智力,什么样的刺激最利于孩子的成长? 我不清楚,但我感激那只水缸对我的刺激

不仅是水缸,我也感激那个年代流传在街头的其他所有浪漫神秘或者恐怖的故事,童话有各种各样的讲述方法,在无人讲述的时候,就去听听水缸说了些什么我一直相信,所有成人一本正经的艺术创作与童年生活的好奇心可能是互动的,对于普通的成年人来说,好奇心是广袤天空中可有可无的一片云彩,这云彩有时灿烂明亮,有时阴郁发黑,有时则碎若游丝,对人对事对物,好奇心的运动方式也类似云的运动,貌似轻盈实则诡秘莫测,漂浮不定,残存在成年人身上的所有好奇心都变得功利而深奥,有的直接发展为知识和技术对人事纠缠的好奇心导致了历史哲学等等人文科学,对物的无限好奇导致了无数科学学科和科技发明,包括我们今天人人需要的互联网如今我们坐在互联网上享用生活,享用另一群人的好奇心带给人类的收获,而所谓的作家,他们的好奇心都化为了有用或无用的文字,被淘汰,或者被挽留,他们也许在互联网上,也许不在是一个与现代文明若即若离的族群,他们阅读,多半是出于对别人的好奇,他们创作,多半是出于对自己的好奇在好奇心方面,他们扮演的角色最幸运也最蹊跷,似乎同时拥有幸运和不幸,他们的好奇心包罗万象,因为没有实用价值和具体方向而略显模糊,凭借一颗模糊的好奇心,却要对现实世界作出最锋利的解剖和说明,因此这职业有时让我觉得是宿命,是挑战,更是一个奇迹

一个奇迹般的职业是需要奇迹支撑的,我童年时期对奇迹的向往都维系在一只水缸上了,时光流逝,带走了水缸,也带走了一部分奇迹我从不喜欢过度美化童年的生活,也不愿意坐在回忆的大树上卖弄泛滥的情感,但我绝不忍心抛弃童年时代那水缸的记忆这么多年来,我其实一直在写作生活中重复那个揭开水缸的动作,谁知道这是等待的动作还是追求的动作呢? 从一只水缸中看不见人生,却可以看见那只河蚌,从河蚌里看不见钻出蚌壳的仙女,却可以看见奇迹的光芒



四川省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
《当代文坛》前身《文谭》,创刊于1982年,系西南地区第一家专业文学评论杂志。该刊为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期刊;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微信:DDWT198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