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20226教学手记——语文高考的随文命题与随文答题

 晋诺工作室 2022-02-27

随文命题目的是规避套路化答题,引导语文学习健康发展。从目前来看,高考试卷确实在努力地向文本靠近,依据文本的特征来命题,这是非常大的进步。比如“冰山理论”“故事新编”等题目确实是抓住了文本最突出的特征命题的。其实,不单是这样的题目是随文命题,很多看似很平常的题目,也是趋向于随文命题的。
比如,2018年的北京卷《水缸里的文学》,其中一道题是这样的:
20.文章第段对河蚌仙女梦想的描述与第段的童话故事相比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
持有套路化思维的考生看到这样题目往往根本不加思考地进入到模式化思维,因为在复习的时候,老师给总结了很多套路,从题面上看,这道题也是符合套路型的题。对比“描述”的不同,也就是描写方法的不同,于是按照套路,把印象中的描写手法、角度等等全拉来,拼凑成一个很高大上的答案。其实,他根本没有真正地解读文本,没有真正地对比两段文字,随文命题,当然要随文答题,我们来看看这两段文字:
③请原谅我向大人们重复一遍这个过于天真的故事,故事说一个贫穷而善良的青年在河边捡到一只被人丢弃的河蚌,他怜惜地把它带回家,养在唯一的水缸里。按照童话的讲述规则,那河蚌自然不是一只普通的河蚌,蚌里住着人,是一个仙女!也许是报知遇之恩,仙女每天在青年外出劳作的时候从水缸里跳出来,变成一个能干的女子,给青年做好了饭菜放在桌上,然后回到水缸钻进蚌里去。而那贫穷的吃了上顿没下顿的青年,从此丰衣足食,在莫名其妙中摆脱了贫困。
④我现在还羞于分析,小时候听大人们说了那么多光怪陆离的童话故事,为什么独独对那个蚌壳里的仙女的故事那么钟情?如果不是天性中有好逸恶劳的基因,就可能有等待天上掉馅饼的庸众心理。我至今还在怀念打开水缸盖的那些瞬间,缸盖揭开的时候,一个虚妄而热烈的梦想也展开了:我盼望看见河蚌在缸底打开,那个仙女从蚌壳里钻出来,一开始像一颗珍珠那么大,在水缸里上升,上升,渐渐变大,爬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正规仙女的模样了。然后是一个动人而实惠的细节,那仙女直奔我家的八仙桌,简单清扫一下,她开始往来于桌子和水缸之间,从水里搬出一盘盘美味佳肴,一盘鸡,一盘鸭,一盘炒猪肝,还有一大碗酱汁四溢香喷喷的红烧肉!(仙女的菜肴中没有鱼,因为我从小就不爱吃鱼。)
 
从浏览的角度看,任何一个考生都能感觉出来,第四段的描述比第三段增加了许多细节,更细致了,这一点的得分是大家都能得到,没有区分度。
其他的呢?
我们不能听从套路思维,当然,现在很多地市的命题者还处在套路命题的思维里出不来,命的一些模拟题仍然是带有套路基因的题,那就另当别论了。我们应该进入文本,仔细阅读它们之间究竟有何不同。
在作者的笔下童年时的想象是真切的是带有个人色彩的,比如,“鸡”“鸭”这是大众的美味佳肴,而“炒猪肝”就绝对个性化了。这是苏童的童年爱好,这个故事不是大多流传的故事,而苏童个人的童话。再看“一大碗酱汁四溢香喷喷的红烧肉”,全国各地都有红烧肉这道菜,北方没有酱汁,这是带有典型的江南口味的红烧肉,括号里特别注明没有鱼,等等,这些细微的文字告诉我们,这是作家独自的童话体验,而第三段是流传于社会的童话。
还有,苏童是把这个故事放在自己家里的,与自己的生活融为一体的,带着他特殊的生活环境的。他家里有八仙桌,有特有的水缸。
我们来看一下答案:
不同:
①在细节的描述上更加具体,如细致地描写了仙女钻出蚌壳由小变大的过程。
②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如仙女带来的各种美味佳看与孩子的喜好有直接关系。
③故事的场景与孩子的生活场景结合在一起,如奔向自己家里的八仙桌,往来于桌子与水缸之间。
 
答案的第二条与第三条有多少考生能答出来呢?没有确切数据,但对于大多数考生为来说可能这里确实是失分点。
随文命题的“文”是什么,既是外在的鲜明特征,又是内在的主旨立意。仅仅关注到其外在的特征,而不能真正理解这些特征的根本用意,也很难准确答题。还是那句话——主旨决定了言说方式。我在若干篇课文分析中一再强调这个观点,应该引起广大考生注意。
比如2020年全国新高考一卷的《建水记》,这也是随文命题的好题。其中有一道选项是这样的:
D. 文章以《水浒传》中的相关描写来类比临安饭店食客满堂的场面,是借梁山好汉的形象来展现建水人性格中的粗犷不羁。
这道题考的就是由文本之形到文本之神的判断力。
《建水记》是写什么的?整篇文章写的是建水里闲适快乐自在的生活,于坚用他自己的感受传达出这种生活的情景。这段文字是这样的:
城门不远处就是有口皆碑的临安饭店,开业都快七十年了,就像《水浒传》里描写过的那种。铺面当街敞开,食客满堂,喝汤的喝汤,端饭的端饭,动筷子的动筷子,晃勺子的晃勺子,干酒的干酒,嚼筋的嚼筋,吆五喝六,拈三挑四,叫人望一眼就口水暗涌,肚子不饿也忍不住抬腿跨进去。拖个条凳坐下,来一盘烧卖!这家烧卖的做法是明代传下来的,肥油和面,馅儿是肉皮和肉糜。大锅猛蒸,熟透后装盘,每盘十个,五角一个。再来一土杯苞谷酒,几口灌下去,夹起一枚,蘸些建水土产的甜醋,送入口中,油糜轻溢,爽到时,会以为自己是条梁山泊好汉。
这段话写饭店里人们大吃大喝的情景,他采用镜头特写频繁闪现的方式,呈现出吃客的神态,给人的感觉就是“吃得嗨、玩得开、活得爽”,但这与梁山泊好汉的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有着本质区别,这里的吃是一种生活享受,尽兴,这是整篇文档的主旨精神,好的文本不会在主旨精神上任意旁枝斜出,这里引用《水浒传》,不过就是借用了它一点的形似而已,神是不同的。
随文命题要求随文答题,这是真正解读者的福音。因此,改变语文学习状况,想在考场上拿到不错的分数,只有一个途径——提升解读能力!
一味沉溺于答题技巧与套路是行不通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