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广东高考英语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的异同 (一)听说考试 听说考试保留现行广东省自主命题方式和分值(15分)。该部分的试卷结构、考试内容、考试方式和时间(每年三月份单独进行)等没有任何变化。 (二)笔试部分 全国卷与原广东卷结构的比较:与原广东卷相比,全国卷有以下变化: 1.题目的呈现顺序有变化 先“阅读理解”,后“语言知识运用”(原广东卷则相反)。这种呈现顺序的变化将全卷分成了“第I卷”(客观题)和“第II卷”(主观题),有利于客观题与主观题的题号顺序排列以及考生答题思维的过渡。 2.“阅读理解”部分 (1)全国卷第一节的阅读量和题量比原广东卷少。(2)第二节(七选五),即短文填句。要求从短文后的七个选项中(均为完整的句子)选出五个能填入文章空白处的最佳选项,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的整体内容和结构以及上下文逻辑意义的理解和掌握。该题型对现在的广东学生来说是新题型。 3.“语言知识运用”部分 (1)完形填空的篇章长度为250词左右,但设20空,比原广东卷多了5小题,这意味着增加了设空的密度,题目的难度也更大可能会增加。(2)第二节的语篇填空与原广东卷的“语法填空”形式相似,10空中有7空是用括号里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难度比原来降低。 4.“写作”部分 (1)第一节短文改错重在考查考生对书面语言的理解分析和监察评价的能力。是本次变化的两个新题型之一。(2)第二节书面表达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情景,用英语写一篇100个单词左右的短文。写作由过去的两篇变成一篇,写作的字数要求也比过去大大降低。 5.答题时间 2016年的全国卷广东地区比起使用该套卷的其它省份少了听力部分(30分,用时20分钟),但广东地区的考试时间仍然是120分钟,答题时间比过去宽裕很多。 二 (1)阅读理解的第二节(七选五)要求考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逻辑结构和内容上的联系,理解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关系,对诸如连贯性、一致性等语段特征要有较强的意识和熟练的把握,并具备运用语法知识分析理解长句的能力。此题对学生的语篇能力要求比较高,与信息匹配题考查的能力及做题的技巧完全不同,难度会更大,得分率有可能会低些。建议在阅读教学中加大对语篇分析的指导力度,帮助学生对典型的语篇的结构及语言特征进行归纳与总结,熟练区分段落中不同句子的功能、位置及语言上的特征,如主题句、过渡句、拓展句、总结句等。同时,帮助学生熟悉内容衔接与逻辑连贯的手段,如指代、语篇标记词等。 (2)短文改错题既考查基础语法知识的运用,也考查了学生的语言意识。所给的篇章虽然简单,但由于设置的考点均为学生写作时常犯的词法、句法和语篇连贯的错误,因而较难以辨认,要通过对常见、常考错误进行归类,给出错误检查清单等方式帮助学生对错误进行快速准确的定位。因此,要强化基本的语法知识,加强对语法功能的学习,加大语言准确性的训练。教师要让学生理解该题型的考查目的、错误的类型、答题的方法等,从答题规范开始训练学生。例如:①认真阅读短文,在动笔改错之前确保已经弄懂了全文大意、体裁、时态等。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利用排除法进行答题。注意以下几条原则:主谓一致、时态一致、指代一致、单复数一致、逻辑一致等。教师和学生可以将此题型结合语法填空并行教与学,互相呼应,彼此促进。找出它们共同的解题技巧,争取短文改错和语法填空都能提高。 3.完形填空。 全国卷英语更加关注语言基础知识,篇章层面的考查相较于广东卷少。从选材来看,全国卷凸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形填空的主题‘一个见义勇为的司机’体现尤为明显。另外,阅读D篇‘沉默的含义’以及写作都体现了对跨文化交际的重视。”? 4.语法填空与原广东卷相比更侧重于考查基础语法能力,对基于上下文作出逻辑判断的能力考查相对较少,表面看似乎容易了,但对于学生的语言基础要求高了。备考时要进一步夯实词法、句法知识,保证得分率。 5.书面表达是半开放性的写作,虽然对字数要求远低于过去,但对于文体语言规范、得体性以及内容构思能力的要求并不低。备考时要帮助学生覆盖不同的文体,重点突破应用文和说明文。 6.从结构难度来看,全国卷的考查难度总体略低于原广东卷。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加强短语的积累,夯实语言基础知识,同时增加对文化差异等知识的涉猎,提升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原有的一些好的题型训练,如概括、基础写作(内容整合与衔接)等方法的指导,都仍不失为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有效手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