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中原书风背后的危机

 杨关桥 2016-07-25
核心提示:近二十多年来,在河南省几代书协领导集体的带领下,河南书坛的知名度逐年提高,由书法大省发展为书法强省,已经是中国书坛的公论。繁荣之下,我们应该冷静思考,其实任何事物正象黄炎培先生论国家兴衰的周期规律一样,“其兴也勃也,其亡也忽也。”国家如此,书法亦然。
又如前任书协主沈鹏先生的《笔殒》诗中所说“辉煌盛世安居日,毋忘思危夕枕戈。”在当今,商品经济大潮的涌动,艺术多元激荡的背景下,河南书法的辉煌,很容易让人沉浸在欢乐祥和之中。而不思霸悍的中原书风所隐匿的危机。
近日记者经过长时间的调查,采访,写出此文。意在拂去明星的微尘,更好地发展河南书法。
解读中原书风背后的危机
——河南书法前进中的思考
1、撼人心,沉甸甸的古代河南书法积淀
由于河南特殊的地理位置,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河南自古及宋就是中国书法的重镇。河南安阳是中国甲骨文的故乡。甲骨文作为基本成熟的汉字,已经具备书法艺术的用笔、结体、和章法,也因此被誉为中国书法第一笔。河南开了中国书法的先河,标志着我国书法艺术领域中第一种书体的产生。又加上郑州、安阳、郾师等都曾经是商王朝的都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河南是当时人们重要的活动区域,先民们留下了许多精美绝伦的青铜器的同时,也留下了许多简朴古拙的青铜铭文。这些铭文就是金文,是秦代小篆的前型。
出生于河南驻马店市上蔡县的千古一相李斯,上书秦始皇统一文字,创立小篆。李斯从容雄浑,方圆绝妙的小篆书体得以处处刻石,不仅显示了秦朝威服六国后的强大,而且李斯因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家书法家而光耀千秋。
出生于河南郾城县的东汉文字学家许慎,这位文字学,训诂学,语源学的开山祖师,它所著的《说文解字》为后世书法艺术评析字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堪称中国汉语史上一部空前绝后的学术著作。
东汉时期出生于河南开封的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蔡邕,不仅擅长篆书和隶书,而且独创了飞白书,他的隶书被称后人称之为“八分”,赢得了“八分圣手”的美誉。其女蔡文姬也是一位著名的女书法家。
东汉末年,河南禹州人刘德昇首创行书,开创了中国书法由楷入行的先河,被誉为“行书之祖”。
三国曹魏时期,河南许昌人钟繇在中国书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创了中国书法由隶入楷的新貌,首创了楷书。被后人 称为“楷书之祖”。也是中国文人书家有可靠墨迹传世的第一人,与张芝和王羲之齐名,被后人称为“钟张”、“钟王”。其子钟会也是一位书法大家。
北魏开封书法家郑道昭所书气势豪放的《郑文公碑》,横扫一世之妙,被称为圆笔“魏碑之祖”。和书圣王羲之合称为中国书法史上的“南北二圣”。
河南洛阳龙门的浑厚雄强的《龙门二十品》,为中国魏碑书体的正宗。其对世界东方书坛的影响之深,之广一直延续到现在。
唐朝时期,河南禹州的禇遂良以丰丽妩媚的唐楷书法被后世誉为中国书坛上的初唐四杰之一。
北宋时期,由于皇帝对中国的书法的钟爱,古都开封成了中国书法的中心,宋太宗赵光义、宋仁宗赵祯、宋徽宗赵佶、宋高宗赵构都在中国书画史上留下了一笔。而且刻帖之风盛行。留下了《淳化阁帖》和中国古代书法的汇录的《宣和书谱》两部著作。涌现了苏、黄、米、蔡“宋四家”等独步当时的书法大家。
然而,随着南宋中国经济政治中心的南移,河南的书法处于衰落地位。尽管薪火有续,然而实难找到在中国书法史上公认的大家。直到明末清初河南孟津“神笔王铎”的出现,河南书坛才开始慢慢地复苏,作为降清的贰臣,他的人格受到攻击,可是他的书法成就,依然被后人誉为“觉斯书后更无书”和 “五百年来无此君”。
2、莫遗忘,近现代中原书法的一次鼎盛
清朝末年,西风东渐,人们自由度大大松动,加上包世臣、康有为等书学理论的倡导等原因,导致了中国书法碑学的振兴。中国的书法界出现了“尊碑抑帖”的局面。以至于出现了“三尺之童,十室之社,莫不口北碑写魏体”的时代。外部环境的变化为中国的书法界,吹来一股清新的风。在厚重的河南形成了碑帖共炉的局面,产生了一批书法大家。他们有的崇碑,有的习帖,有的碑帖互融,形成了中原近现代的书法风格。
从清朝末年到上世纪80年代河南的一批书法家,不管是书法家的创作水平创造精神,还是整体书法家个人学养,都无愧为河南书坛的一个强盛时期。尽管那时候还没有书协会组织,但是他们的书法作品足以让中国当今书坛的当红书法家为之汗颜。如果说中原书风,他们才是中原书风的代表。然而令人痛心的是,这些书法家却少为人知道,当今一些书法家的浮名完全掩盖了他们。甚至他们的书法作品,也难以看到。他们完全走进了历史。
以书法重镇开封为例,记者在为此文采访时。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