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掖县鬼子

 昵称32102793 2016-07-26

  掖县鬼子

  2007-12-06 18:04阅读:

  自古以来,烟台人经商的名声就很响,“蓬莱腿子”、“黄县嘴子”、“掖县鬼子”这3个雅号著称胶东。至于称呼如何形成、为何在胶东流传甚广?资料是语焉不详,很多人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张景芬教授认为,“三个蓬莱腿子,赶不上一个黄县嘴子;三个黄县嘴子,赶不上一个掖县鬼子”,这是至今流行胶东的谚语。历史上,蓬、黄、掖都以经商出名,区别在于蓬莱人为行贾,终日奔波;掖县人为坐贾,开店卖货;黄县人则介于两者之间。从行为方式上看,“掖县鬼子”比“蓬莱腿子”精于算计。

  在胶东地区,以栖霞胶东屋脊为中心的地带可称为农业文化区,东部沿海一线可称为渔业文化区,以蓬、黄、掖为代表的内海沿线可称为商业文化区。当然,这种地域划分只是相对而言。就蓬、黄、掖地区来说,在漫长的年代里固然和其它地区一样以农业为主,但这里的地理位置是:西连内陆,北临内海,与京、津、塘的交流频繁,男子15岁以后到关东闯荡一番,几乎成了世世辈辈的家传习俗。

  “三子”中,整体智商最高的是掖县人,流传坊间的一故事可佐证:一个黄县商人贩运了一马车大葱来到掖县的大集市,大葱2角钱一斤,少半分钱也不卖。两个掖县人在他的摊点前转来转去,反复找毛病,反复砍价钱,他就是一句话:两角钱一斤,少半分钱也不卖。最后,两个掖县人熊包了,两人单独商议了一阵子,回来对黄县人说:你这人真不给面子,不过你的大葱我们确实看好了,就按你的价钱我们俩把这车大葱全包了,因为我们两个有不同的嗜好,他爱吃葱白,我爱吃葱叶,我们两个商议好了,把你的大葱从中间割开,葱白全给他,葱叶我都要,这样,葱白一角,葱叶一角,加起来还是2角钱一斤,你也不吃亏。你不要怕麻烦,我们两个人自己动手割大葱,你老哥看着就行了。黄县人想想确是这个道理,自己不吃亏,也就乐得清闲。大葱被两个掖县人买走了,黄县人在盘点盈余的时候,惊讶地发现大大亏本了,回家的路上,他百思不得其解,回家后被老婆一顿臭骂他才终于想明白:他的大葱卖成了1角钱一斤。

  掖县人的生意经甚至渗透进了革命中:长期以来人们观念中,提起革命,必然要流血,说到起义,必然有枪声。然而,作为胶东二大起义中的掖县玉皇顶起义,却一枪未放,一人未伤,靠的是用伪县长母亲规劝,迫使伪县长投降,和平取得了政权。

  动软不动硬,尽量少流血,“鬼子”确实诡道。掖县抗日政权建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了统一管理全县财经的财经委员会,稍后,又创建北海银行,直接抓票子。在这里吃尽苦头的日本人认为:掖县共产党不光会打仗,还会搞经济,诚为胶东心腹大患。(文/庞见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