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综合-针灸学第二版(2)

 左左9igza0q1vl 2016-07-26

中医综合—针灸学

蒲公英中综考研学堂出品

微信:pgyzzkyxt

新浪微博:蒲公英中综考研学堂

QQ:25990952

QQ交流①群:457816061[已满]

QQ交流②群:254285273

QQ交流③群:324078377


本资料完全根据2016年考研大纲编写。特此申明


刺灸法

毫针刺法

体位

体位

取穴部位

仰卧位

头、面、胸、腹;上、下肢

侧卧位

少阳经;上下肢

俯卧位

头、项、脊背、腰尻;下肢背侧、上肢

仰靠坐位

前头、颜面和颈前部

俯伏坐位

后头和项、背部

侧伏坐位

侧头、面颊、耳前后部

【注】

*这部分内容非常简单可以忽略

进针法

名称

操作

适应范围

单手进针法

较短的毫针

双手进针法

指切进针

又称爪切进针法,左手拇指或食指按在腧穴位置上,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进针

短针

夹持进针法

或称骈指进针法,用拇、食指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右手捻动针柄,刺入

长针

舒张进针法

左手食、中指或拇、食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皮肤向两侧撑开,右手进针

皮肤松弛部位

提捏进针法

左手拇、食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皮肤提起,右手进针,从捏起端将针刺入

皮肤肌肉浅薄部位

进针角度、深度

【角度】

直刺→针身与皮肤呈90°左右→人体大部分腧穴

斜刺→针身与皮肤呈45°左右→肌肉较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深刺、直刺的腧穴

平刺→针身与皮肤呈15°左右→皮薄肉少部位[如头部]

【深度】


宜浅刺[阳属性]

宜深刺[阴属性]

体质

身体瘦弱

身体强壮

年龄

年老体弱、小儿娇嫩肢体

中青年身体强壮之体

病情

阳证、新病

阴证、久病

部位

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

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之处

行针法

基本手法→提插法;捻转法

辅助手法→辅助行针

*循法顺着经脉循行径路在腧穴上下循按→催气、导气、解除滞针

*弹法留针时轻弹针尾或针柄,使针体微微震动→催气、行气

*刮法刮针柄→催气,行气

*摇法手持针柄轻轻摇动→加强得气、使经气向一个方向传导

*飞法拇、食指执持针柄,细细捻搓数次,然后张开两指,一搓一放,反复数次,如飞鸟展翅→使针刺感应增强

*震颤法小幅度、快频率提插捻转→促使得气、增强祛邪扶正功能

得气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得气[又名针感]→将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

针刺入腧穴后产生的经气感应

针感[患者感觉]→

*酸胀、麻重、热、凉、痒、痛、抽搐、蚁行等感觉,或呈现沿着一定的方向和部位传导和扩散的现象

*少数有循经性肌肤动、震颤、循经性皮疹带或红、白线状现象

手感[医生的感觉]

*针下沉紧、涩滞或针体颤动等反应→如鱼吞钩饵之浮沉

得气的意义

提高临床疗效

窥测病情,进行预后判断

【注】

不得气原因→取穴定位不准确;或针刺角度有误;或深浅失度

不得气改进重新调整腧穴的针刺部位、角度、深度;另外运用催气法、侯气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