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广:常打败战的抗匈名将【历史】

 玉稻筱麦坊米 2016-07-26

李广应该算是在民间知名度比较高的将领,很多人即便没看过历史,也想必学过王昌龄那首有名的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城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当年我们的语文老师郑重告诉我们,飞将指的就是西汉名将李广,李广也被称作飞将军。当然,尽管现在有学者认为飞将指的并不是李广,而是一位真正的抗击匈奴名将卫青,但不管如何,这首诗算是给李广打出了不小的知名度。

不过有名并不代表有能耐,徒有虚名的人并不鲜见。那么,被称作飞将军的李广战功与其知名度相符吗?很遗憾,真实的李广,也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李广确实很有名,深得民间推崇。常言也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但事实上群众往往并没有慧眼,他们是感性的,容易受舆论裹挟的。不管民间如何吹捧李广,甚至还有唐德宗那样的二货皇帝把他封为历史上六十四大名将之一,但谁也无法否认这个事实,历史上的李广并没有骄人的战绩,败绩倒是不少。

李广早年曾因抗击匈奴有功被封为中郎,除此之外,唯一一次对抗匈奴占了些小便宜,大概是在汉景帝时期。那时匈奴入侵上郡,汉景帝派了几个宦官到李广军营。这几个公公运气不好,又爱作,带着十几个骑兵纵横驰骋,不幸遇到三名匈奴神箭手,骑兵几乎全被杀光。公公们吓得尿裤子,连忙逃到李广那里求救。李广带着一支百余人的骑兵队伍给公公们复仇,杀了两名匈奴箭手,活捉了一名,却发现后方有数千名匈奴兵。

这时李广手下的骑士们也都心慌了,催促李广逃命。李广倒是很有勇气,拒绝逃窜,原因是一旦开溜,匈奴人就会追杀,到时谁也跑不了,还不如赖在这不动,让匈奴人以为他们是在诱敌。事实证明,李广的决策是正确的,匈奴果然不敢轻举妄动,只是派了个将领监控。李广等人杀了这名匈奴将领,匈奴仍然不敢出兵,到夜幕降临时,便撤了。

从这件事上不难发现,李广相比那些全然只有匹夫之勇的将领,确实胜过一筹,但并不能说明他一定是能够指挥千军万马杀敌立功的名将。这是急中生智,是小智慧,说得难听点,是小聪明,与指挥大战斗的军事谋略、战术是两码事。

事实上,李广尽管被称为抗击匈奴的名将,但在汉武帝反击匈奴时,李广数次从征,却从未打过任何一次胜战。

元光五年(前130),汉武帝派卫青、李广等人出击匈奴,结果当时名不见经传的青年卫青直捣龙城,斩首数百。而李广呢,很遗憾,不仅败得惨不忍睹,连自己也被匈奴人生擒,靠装死使小聪明才得以脱身。作为被俘的败军之将,李广被判处死刑,靠献赎金才被免死,但也因此被贬为庶民。

元朔六年(前123),李广又被任命为后将军,跟随时任大将军的卫青从定襄出塞攻打匈奴。此战汉军再胜,众多将军都因战功封侯,但再次遗憾的是,李广所部无战功。

又过两年,李广与张骞一同征讨匈奴。当时李、张二人兵分两路,李广所部行军数百里后,被匈奴大军包围。李广在此战中固然勇敢,神色自若,奋力杀敌,但又一次很遗憾的是,到第二日李广几乎全军覆没,关键时刻张骞率军赶到,匈奴军队才渐渐散去。此战中,因为有张骞失期的客观原因,李广才没有受罚。

数次征战毫无战功,估计汉武帝也看透了这位所谓的名将,因此在元狩四年的漠北之战,汉武帝不再想让李广参战。但李广这人战虽打得不怎样,却是个十足的好战分子,坚决要求汉武帝派他出战。汉武帝无语,只得同意,但暗中嘱咐卫青,不要让李广与匈奴老大单于交战,原因司马迁说是因为李广运气不好,实际上,你懂的。

这次李广倒是很争气,没有被匈奴杀得丢盔弃甲,但事实却不是因为李广打败了匈奴,而是他根本没有见到匈奴大军(第四次很遗憾)。司马迁说他的军队没有向导,所以他迷路了,掉队了,大将军卫青那边仗都打完了,而他却连敌人一根毛都没见到。因为这次掉队,李广悲愤难忍,他也许知道汉武帝不会再任用他了,他也不复有一战雪耻的机会了,一时想不开,拔剑自刎了。

这就是李广一生抗击匈奴的战绩,败多胜少,实在难受抗匈名将之殊荣(卫青霍去病从无败绩)。史书上说匈奴人对他十分仰慕,但从他的战绩来看,或许只是因为他名气大,又十分骁勇而已。游牧民族崇拜英雄,李广骁勇,敢于射虎,个人英雄主义的风采倒是十足。司马迁作为李广的粉丝(不是脑残粉也至少算半个粉丝),又与他是同一个时代的人,如果李广有什么惊世憾俗的战功,他不可能不写在《史记》上。

在《史记》中倒是有一句这样的话:(李广)尝为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皆以力战为名。意思是说,李广担任过陇西等地的太守,以奋力作战而闻名。“力战”二字道破真相,李广出名的原因,只是作战骁勇。

唐代才子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千百年来,人们也为李广没有被封侯感到惋惜。但我们正视历史,李广又有什么功绩值得封侯呢?抗击匈奴,他败多胜少,没被处死已是万幸,凭什么封侯? 在汉景帝七国之乱时,李广倒是有过战功。他当时是名将周亚夫麾下的一名都尉,在昌邑城夺取叛军军旗,因而扬名。但这个功劳是否值得封侯,还要打个大大的疑问。何况他当时犯了大忌,接受汉景帝之弟梁孝王的将军印,因而连封赏也没得到。

李广治兵从简,而当时的另一位名将程不识治兵从严,因此士兵们都爱做李广的部下。这样看来,李广似乎深得军心,但仔细想想,这样的深得军心意义大吗?对部下的军士不严格,军士们当然喜欢,人都是有惰性的嘛,谁不喜欢这样的领导。但同为名将的程不识对此一番评论,确实颇有几分道理:“李广治兵简便易行,然而敌人如果突然进犯他,他就无法阻挡了。而他的士卒倒也安逸快乐,都甘心为他拼死。我的军队虽然军务纷繁忙乱,但是敌人也不敢侵犯我。”

由此看来,李广屡战屡败,确有原因,而并非全是运气不佳。何况即便是运气不佳,谁能保证他运气好就一定能取胜?没有战功总是事实,难以称之为名将,明星将领倒挺合适的。

读过《李将军列传》的人都知道,在开篇就有汉文帝对他的称赞:“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有人以为这能衬托李广是名将,且不说空口无凭,事实上,这也就是汉文帝人好,说的一句奉承话而已。汉高祖时代哪有万户侯?当时战乱刚结束,人丁稀少,汉朝第一功臣萧何,食邑也就才八千户,李广的功劳难道比萧何还大?你不会以为文帝会拿异姓王来称赞他吧?开玩笑而已啦!

李广作为一名将领,他临危不惧、骁勇敢战,是合格的,甚至比较出色,但抗匈名将还有一定的距离。如果汉朝没有卫青霍去病等名将抗击匈奴,而依靠仅仅名声显赫的李广,那么,纵使龙城两飞将,胡马依旧度阴山。

本文摘自头条号(今日头条旗下创作平台)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