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才能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瀞舒凝兰 2016-07-26
名家+名师,为6-12岁儿童及其家长
提供最专业的在线母语教育服务
让孩子爱上阅读,学好母语

每当出现一个社会热点新闻的时候,朋友圈就会被各种信息刷屏,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正正反反讨论得不亦乐乎。

然而,在这些喧闹后,真相就会浮现么?此时独立思考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不人云亦云,独自思考,才可能众人皆醉我独醒。

信息时代的大爆发,社会最缺什么?人才!且以具有独立思考的人才最为受追捧!

这里为您整理出两则典型案例,希望家长朋友们在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问题上有所启发。


一个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的人,会在每个十字路口需要选择的时候痛苦纠结又不知所措,比如择业、比如择偶、比如规划未来等等。
 
所以,为人父母者一定不想让这种痛苦陪伴孩子的成长,重视和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从现在开始

一澳洲华裔14岁男孩Mike的震撼

2年前的澳洲墨尔本,一个华裔老板(Edmund)的儿子Mike,给了我至今记忆犹新的震撼。

他14岁,已代表澳洲参加国际奥数获一等奖,除此之外,理化也是澳洲“国家队”水平。这个并不是关键,关键是他表现出来的,在我们看来和年龄大不相符的独立思考能力。

学习上,我们可能会觉得他爸妈下了大工夫。实际是,Edmund一周六天在外工作,虽早出早归,但交流得并不多,多为心知肚明的“男人间的默契”(这位老板原话),妈妈做得最多的是陪Mike下国际象棋。

有次,他和爸爸聊天,聊着聊着,津津有味地说起了量子物理,爸爸惊喜又惊讶地问儿子哪里学来的。

Mike淡定地说,我在网上看到,比较有兴趣,就学习了一下。作为文科生的我,当时的反应真是下巴差点掉下来~


父母关系上,Mike的冷静也是让Edmund心酸又欣慰。因为Edmund和妻子长期关系不和,打算等到Mike考上大学后就分开。夫妻俩怕儿子受伤,一直瞒着儿子。

风和日丽的一天,Edmund难得休假,更难得和Mike独处,俩人聊得很开心,Edmund小心翼翼地问了Mike:“如果我跟你妈妈分开了,你要和谁一起生活呢?”

“如果你和妈妈不能开心地在一起了,就分开。我会选择妈妈,因为现在我还小,离不开妈妈,需要妈妈帮我洗衣服,做饭给我吃。但是我们会常去看你,我们也爱你。”当时真是被这个回答震惊了,出自一个14岁小孩之口,当然也会很心疼。

政治论点上,小Mike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Edmund因为陆克文是中国通而偏向他,Mike毫不示弱地支持了反方,并有理有据地从移民政策、税收政策等方面论证自己的理由,俨然一副政客的样子。

小小年级,方方面面表现出来的,不能说是成熟,是一种思考,更为确切。

RMIT(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的一堂Research课

另一个收获就是墨尔本学校的对外开放程度,跟着朋友去他的选修课上听课,毫无阻碍,还被老师热情地欢迎。不过,我自己还是挺紧张的,嘿嘿。

老师上课时,课堂上鸦雀无声,正好让我这种听力半桶水的人集中注意力,按照国内的听课思路,寻找着课程大纲。不想不到10分钟,老师说完了,扔出了一个issue(调研课题)就让大家讨论。

瞬间,课堂就活过来了。同学们纸上比划的比划,讨论的讨论,气氛逐渐热烈,还有同学上了黑板就写,跟老师激烈讨论,不到五分钟,整个教室已经没人坐着,大家都带着自己的观点和依据交流着各自的想法。

总算,老师宣布讨论结束,大家各自就座,即刻安静。老师说可以交流成果了,各组的代表就顺畅地随机发言,没有点名的刻意,坐着就说,组内组外的也会适时补充。交流完成,差不多就下课了。

整个1个半小时的课程,老师单独说话时间半小时不到,学生几乎撑起了整个课堂,这个现象背后同学们的思考能力是值得关注的。

如何让孩子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呢?

面对如今信息爆炸的社会,像“新浪全国辟谣平台”就是爆炸的产物,谣言和辟谣,孰真孰假,众说纷纭,如果缺乏独立思考能力而被牵着鼻子走,就会发现今天向左走,明天向右走,太累。


从澳洲见闻两例来看, 以下四点重要又容易被我们忽略:

● 父母、老师都只是身份,尊重不等于限制思想

我们的很多观念包括“将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老师的话一定要听”,“吃过的盐比你吃的饭都多”之类的,其实无一不是“论资排辈”“身份说话”。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老师又是孩子走出家庭走入校园的第一任师长,如果都以如此“神圣”的身份潜移默化地告诉孩子,要听从,这其实是对孩子思考能力的极大扼杀。

尊老爱幼、尊敬师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尊重不等于限制孩子的思想。分清尊重和听从,孩子会给我们一个思考能力的惊喜。

● 不轻看不忽视孩子的想法,但要有理有据

我的记忆中,很多童年的感受和想法都是被大人一句“小孩子懂什么”轻易打发的,然而他们眼里的小孩子其实争理心特强,很想说出自己的道理,让大人信服。

我们为何不像Edmund和澳洲教育一样,给自己的孩子一个“说理”的机会?只要能自圆其说,都能得到认可。这又何尝不是对孩子论证思维、独立思考能力的一种莫大的鼓励。


● 鼓励孩子阅读自己所好,不局限于语数外

好奇心和钻研心是孩子最好的财富,对于兴趣,孩子会有异常的执着,相信我们自己也有感触,现在的定力其实远不如小时候。

所以不以应试科目为刻意引导,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读自己所好,从书中找寻自己想要的答案,说不定哪天你也会发现自己的孩子比Mike更优秀O(∩_∩)O

● 关注社会,让孩子不局限于“小我”

澳洲家庭经常饭后话题就是讨论政党、讨论大选,澳洲课堂上也从不避讳对社会问题的探讨,这样整个社会的氛围就是“我的眼里有幅社会的图”,图中有我,我的家庭,我的国家,整个格局就会不一样。

思考问题的时候,也不会只想到小我,会对家庭、社会不同层面都有所思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