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能说多少,通常被视为孩子智力的表现;说得多,表现懂得多,智商高;说得少,那么说明懂得少,智商低。看到邻家小孩说得好,妈妈们除了羡慕与嫉妒,还有“恨”,恨铁不成钢:怎么自己的孩子还不好好说,怎么差距这么大?哪位妈妈没有操心过孩子的说话?哪些妈妈愿意在这件事上顺其自然?据尼尔森调查公司的报告,中国妈妈最关心的育儿问题,就是“教孩子说话”;甚至许多妈妈把孩子的早教,就等同于“教孩子说话”。妈妈们的这种观念,代表了大人世界对孩子语言的误解,语言是孩子的重要能力,但是在0-6岁阶段,孩子的语言发展特性,大人们却知之甚少。 今天,就请跟着全纳教育的Na小编,一起来聊聊“如何教孩子说话”。
孩子为什么不说话 从孩子发出声音开始,妈妈就期待孩子说话,叫“妈妈”、叫“爸爸”,妈妈会不断地引导,有时偶而发出“妈妈”一样的声音,都会让妈妈非常感动。 孩子多大开始叫“妈妈”呢?我遇到过上海浦东一位宝宝,在4个月就会叫妈妈,这是一位开口很早的宝宝,但多数宝宝都是在6个月以后,有的在7、8个月龄才开口叫妈妈,都很通常。孩子把与自己最密切的几个词记住了,例如“妈妈”“爸爸”“狗狗”,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嘴里一直都是碰单词,词汇量不多,尤其在1岁半前。 在这个阶段,孩子身体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语言的发展速度,孩子从爬行,到走路,到满小区撒欢地跑,在2岁前,基本就是个小大人了;而且,他的精细动作,也在1岁至2岁期间快速发展,如果父母比较放手,孩子基本已经可以生活自理,人格上也比较独立了。父母会明显感到孩子说话的姗姗来迟,有时会失去等待的耐心,而想许多办法教孩子多说话。 但是,那一种景象,父母们却忽视了:从6个月龄开始,孩子就明显能听懂一些话了,到了2岁,日常生活中的话,孩子基本全部都能听懂了,这说明,孩子语言的理解能力,很早就开始发展了;我们把“语言”像面包一样切层,就会发现,语言的“听”与“说”是孩子的两片“面包”,“听力”这片从孩子初生就已经开始了,而“说话”这片,却是姗姗来迟的。 什么时候孩子“说话”敏感期会到来呢?通常在孩子2岁后,话就多起来,到3岁这一年期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生活中的各种话,几乎无所不能,让父母很吃惊:什么时候教的?竟然都会说!孩子把之前“憋在茶壶里的饺子”,一下子都倒了出来,而且,倒出如此之多,都超越父母的想象,让父母感到很神奇。 有时,孩子总围着你问: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他太多的问题、太多的话,让你吃不消。此时,孩子的语言表达期到来了,从此一说不可收。孩子语言表达的窗口期,直到8岁才开始关闭,这说明,2-8岁是孩子最重要的学习语言表达能力的阶段。 孩子说话的时间轴 我们可看一下孩子说话的时间轴,就对孩子语言的发展一目了然。 3-6月龄:孩子对妈妈发出的语言产生了经验,如妈妈每天说“喝奶了”,就抱着奶瓶过来了,当孩子一听到“喝奶了”就会兴奋起来,他把妈妈特定行为时发出的声音,产生一一对应的经验,知道这个声音的“符号”,对应的是什么行为。如果妈妈一哄睡觉就唱歌的,他一听这歌,也会知道要睡觉了,这也是声音与行为一一对应的“条件反应”。 6-12月龄:孩子身体活动能力产生了,自由的行动,让他通过观察与体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包括妈妈所说的话,他也开始快速理解,明白“语言符号”,代表着什么含义。因此,你会看到,孩子已能听懂你的话,并在他的行动上,与你互动交流;他说得少,做得多,肢体语言是他的主要沟通方式。 12-24月龄: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发展是极速的,这与他的生活经验直接相关,在家里参与事务多的,经常带到外面去看世界看得多的,语言吸收就多,因为你在他的体验过程中,用语言去描述了他的所看所想,让他产生了印记。他说得还不多,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与你的交流,这不仅是孩与子父母“灵犀相通”,因为“语言”不只是说话,还有肢体语言、表情语言、甚至还有脑电波的能量接收(最近科学家们正在忙于脑电波沟通的验证)。 24-36月龄:孩子在其中某个月龄会突然语言井喷,就像勘探的油井一样,一喷不可收拾。首先的表现是老问你“是什么?”;其次是你说了什么,他就重复一遍,像复读机一样,如,你说“宝宝喝水了”,他也跟着说“喝水了”;第三,他只围着看护人说,而对其他小朋友的交流兴趣不浓,如果是妈妈带的,他最喜欢与妈妈说话。 36-72月龄(3-6岁):这是孩子学习语言表达能力最重要的阶段,语言表达的技巧,包括代词、动名词、语气词、形容词、俗语,以及各种句式,他都会应用自如;还有幽默的个性、说话与肢体语言的协作、以及快慢轻重所表现的个性,也都表现无遗。因此,这阶段的语言表达能力的练习非常重要,而更多受父母影响,幼儿园也有一定的影响。 7-8岁:在上学阶段,孩子开始学习语文,从课本所学的语言与文化知识并不多,但是,同学之间的打闹与沟通,这种更成熟的社交,对孩子的语言发展还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这也是孩子语言学习习惯与表达习惯的稳定冷却阶段,怎样的个性表现,几乎影响一生;除非长大后进行特别的语言训练,如演讲、沟通训练,否则就这时定型的个性保持下去了;就像我们遇到小学同学,当年怎样的,现在碰到了,说话还是那种个性。 8岁后:孩子的文化知识可以不断积累,但是,学习说话的最佳时期已经过去了,这就是所谓的“窗口期”结束。这就是:为什么长大了学一种外语会那么困难的原因。 所以,孩子要学好说话,重要的是0-8岁阶段。即使你上了大学中文系,读成了语言学博士,你满肚子都是语言知识,但是,你未必语言表达能力就好;或者你英语考试能力很好,翻译能力也很棒,但是,你的英语“说话能力”也未必会得心应嘴。这说明了,在0-8岁语言窗口期里的学习,与窗口期外的学习,难度是天壤之别,要形容的话,一个是高铁,一个是爬行 同龄的孩子为什么不一样 与大的孩子不好比,这父母都知道,但是,通常同一个月龄的孩子,说话能力差别也很大,这是孩子落后的表现吗?这是引起父母不安的主要原因,这种同龄比较的差别,让许多父母担心孩子语言发展有问题。 而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同龄孩子间的这种语言差别,是一种正常现象,这由孩子的个性决定的,就像撒下一把种子,有的发芽早一些,有的晚一些,而从整个0-8岁语言窗口期跨度去看,无论是早发芽的,还是晚发芽的,几乎没有差别。然而,父母的干预,却经常使孩子产生了差别。例如,顺其自然发展的孩子,通常语言发展很顺畅;而担心孩子有“问题”的,父母通常会特意去“教”孩子开口,却无意中打乱了孩子自己的语言发展进度,反而致使孩子产生心理压力与抗拒心理,影响了语言发展。 同时不能忽视的是,感统失调也是造成孩子语言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前庭平衡不良的话,会引起很多很多的学习困难。譬如语言困难,我们现在发现,很多孩子到三岁四岁还不会讲话找不到原因,听也听的懂,语音也没有问题,发音器官也没有什么障碍,但就是不会讲话。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来自于前庭神经的不良,前庭觉的不良会造成前庭神经无法有效的运作。我们的整个磁场,整个的能量,冲不到我们大脑皮质层里面的语言区,造成语言区无法产生功能,就会造成孩子的词汇甚至于词汇的认知、发音的体系词汇的组织及沟通能力的不良,这一些都是前庭觉不良所造成的。甚至于很多自闭症的孩子,当然,会讲话的自闭症大部分是由于触觉问题造成的,但是有些孩子属于不会讲话的自闭症,我们一般称之为前庭型的自闭症。当然,自闭症有好几千百种,每个孩子的情况几乎是不一样的,但我们也可以大致分为“触觉型”和“前庭型”。特别是对于无法发展语言能力的自闭症孩子,我们可以观察他的前庭神经,大部分都会有颈部僵硬,中枢神经扭曲的现象,这些都是造成他语言能力无法顺利发展的最主要的原因。所以前庭觉对于一个孩子的学习能力成长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识字卡、三字经有用吗? 首先,父母要知道,“文字”是一种符号,原本没有任何意义,当它与具体的事物产生一一对应后,它的意义才会产生。例如,“小明”是谁,如果这是邻家小朋友的名字,你一听,就会想到他;如果是你家小狗的名字,你一听,就会想到它。因此,孩子是先通过认识这个小朋友,然后知道他的名字是“小明”,产生了名字与本人的一一对应,就理解了“小明”的意思。同样,如果与小狗是一一对应的,他就知道这是在称呼小狗。而大人总是去教孩子“名称”,却往往事先没去教“事物”,孩子没有理解“符号”对应的含义,学了,就一个耳朵进,另一个耳朵出。许多父母给孩子买识字卡,孩子不爱学,学了很快就忘记,就是这种原因。 孩子在0-8岁阶段,对语言有天然的学习能力,他的学习逻辑是:先了解事物,再给事物贴标签。因此,孩子在看什么,在做什么,你就在现场告诉他这是什么,这种现场版的语言学习,是最简单、最省钱的学习方式,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如不在现场,也要给孩子学习他所认知的事物的符号,而不脱离开他的经验。比如,孩子喜欢小狗,你给他认“狗”字,他一学就会,因为狗,他已认识,现在,他只是在学“狗”的文字符号而已,只是给狗贴了一个标签。 如何能让孩子口若悬河? 如何让孩子拥有“口若悬河”的表达能力呢?你首先得理解,表达能力来源于: 1、自由的语言发展:在0-8岁语言发展期,顺着语言发展时间轴,给孩子自由的说话权利,不约制、也不揠苗助长,不给他心理压力。 2、丰富的语言环境:喜欢说话的父母、喜欢与孩子沟通的父母,孩子自然来会说得多;语言,是沟通的工具,家庭没有和谐而通畅的沟通环境,就不会有孩子良好的语言能力。 3、及时回应孩子:当孩子来问你,你正在做事,你打发他?还是会停下来告诉他,满足他?当孩子的问题与沟通,能及时得到满足的,他的语言沟通能力就会更好。 4、修辞上的引导:你在沟通中,注意使用修辞等丰富的语言技巧,或者幽默的生活态度,孩子的语言也会丰富多彩、富有睿智。 5、让孩子见多识广:孩子生活经验丰富的,在外面的世界经历多的,他肚里的货就多,话题就多,与别人的共鸣就多,就更能说话。 6、与人多社交:关在家里教说话、读画本,讲故事,那还是刻舟求剑;多带出去,接触孩子们、接触社会上的人,与人相处经验多了,语言沟通经验多了、为人处事的情商也高了,人际交往更自信了,自然更能说话了。 7、通过专业的感统训练,加强前庭觉刺激,从本质上触发孩子的大脑语言功能区。 孩子们都需要依赖社交与协作,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因此,需要父母用心去学习,懂得如何给孩子提供语言学习,在0-8岁阶段培养好孩子的语言沟通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