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胆汤治疗“胆瘅”一例

 陈鑫医师 2016-07-26
明医公开课第87期
中医打造个人品牌的助推器

作者:郑小挺
编辑/胡编 校对/刘祎妮

导读:口苦一证,《内经》中称为“胆瘅'。多属于胆腑郁热,胆火上炎所致。今日我们就看看,郑小挺老师如何处理口苦一证。

许某   男性  25岁   学生

病情:
患者自述一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口苦,口干,晨起口苦明显,伴有痰,量少,质稀,痰色黄白相兼,偶伴有干呕。因学业负担重近一周多烦躁,善太息,口苦口干症状较前加重,偶有胸闷及夜寐欠安,纳可,大便偏干,小便正常,察其舌象,舌尖红,苔厚腻稍黄,脉弦滑数。
胡编:此例患者当属于典型的胆胃不和,郁热扰心。可供选择的方子有很多,总以清胆和胃,宣展气机为主。

处方:
法半夏15g 竹茹15g 茯神15g  枳实10g 
龙胆草6g     生姜20g  大枣20g  陈皮15g  
柴胡20g    黄连6g    葛根20g 炙甘草6g 
胡编:此处的选择很不错,降浊不忘升清。因“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归于脾,脾气散精”,升降并施乃治疗脾胃病一大法。同时对于苦寒药黄连,胆草的剂量的使用也恰到好处。皆知苦寒伤胃。殊不知,小剂量的苦寒药反而有健胃的功效,临床使用剂量在3——6克。

复诊:
患者服三剂汤药后自诉口苦口干症状明显减轻,晨起稍有口苦,偶有少量痰,色白痰稀,睡眠尚可,上述其他不适症状基本消失。诊其舌脉:舌质稍红,苔稍黄腻,脉滑稍数。

按:
本方利用《三因极-病证方论》之温胆汤加味龙胆草、柴胡、黄连、葛根。达到行气化痰,清肝胆湿热,调和胆胃的功效。方中君药半夏,健脾除湿化痰、下气止呕和胃;臣药竹茹,凉心缓脾,清胆和胃,止呕除烦;加龙胆草、柴胡治疗胆胃不和,肝郁犯胃引起胆汁上逆而出现口苦,尤晨起明显,伴恶心干呕。由于患者由于学业负担沉重,心内烦热,出现失眠,易醒,睡眠质量差,温胆汤中将佐药茯苓换为茯神加用黄连(又名黄连温胆汤)清热除烦,起到健脾安神利湿的作用;陈皮理气化痰加味葛根具有治疗痰热内扰引起口干欲饮,咳痰,起到生津解渴化痰的作用。

古有《成方便读》:“胆为清净之腑,无出无入,寄附于肝,又与肝相为表里,肝藏魂,夜卧则魂归于肝,胆有邪,岂有不波及于肝哉?且胆为甲木,其象应春,今胆虚即不能遂其生长发陈之令,于是土得木而达者,因木郁而不达矣。土不达则痰涎易生,痰为百病之母,所虚之处,即受邪之处,故有惊悸之状。此方纯以二陈、竹茹、枳实、生姜,和胃豁痰,破气开郁之品,内中并无温胆之药,而以温胆名方者,亦以胆为甲木,常欲其得春气温和之义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