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立忠治疗失眠经验

 123xyz123 2014-08-06

王立忠教授系河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名师传承研究室”终身导师,第4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王教授从医40余年,广纳古今各家之长,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治内科疑难杂症,尤其对于临床难治之顽固性失眠的辨治,独具匠心,屡建奇效。笔者有幸跟从王教授学习,获益良多。现将王教授治疗失眠之临证经验介绍如下。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以入眠困难,或眠而易醒,再眠难睡,或眠而多梦,严重者可见彻夜不寐等表现为主的症状,中医称之为“不寐”。西医多属“神经衰弱”的范畴。王教授根据长期临床观察与治疗体会,认为失眠的病机主要有脾胃不和,痰热内扰;肝气失和,心肾阴虚;心脾两虚,心神失养;瘀血内阻,心脉不畅等4型,临床治疗须辨证治之。

  1脾胃不和,痰热内扰型

  《素问·逆调论》载有“胃不和则卧不安”,后世医家延伸为凡脾胃不和,痰湿、食滞内扰,以致寐寝不安者,皆属于此。饮食不节,宿食停滞,脾胃受损,酿生痰热,壅遏于中,胃气失和,阳气浮越于外而卧寐不安,如《张氏医通·不得卧》云:“脉滑数有力不得卧者,中有宿滞痰火,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也。”

  例1:患者某,男,36岁,2008年9月2日初诊。主诉入睡困难2个月余。症见:心烦不眠,伴胸闷、嗳气、口干口苦,头部昏沉,记忆力减退,平均每晚睡眠不足4h。纳食差,二便可,舌红苔厚腻微黄,脉弦滑。西医诊断为神经衰弱,服用镇静及抗神经衰弱药物疗效不佳,前来求治。辨证为脾胃不和,痰热内扰,治以清热化痰,和中安神。方用黄连温胆汤合栀子豉汤:竹茹10g,枳实10g,陈皮10g,法半夏12g,茯苓15g,黄连6g,龙齿15g,淡豆10g,栀子10g,茯神20g,酸枣仁30g,生龙骨、生牡蛎各20g,甘草6g。日1剂,水煎服。服上药7剂,2008年9月8日复诊,患者诉睡眠较前明显好转,平均每晚睡眠可达6h左右,但仍有暖气、胃脘胀满。守原方加炒莱菔子12g,继服7剂,患者诸症均已消失。嘱患者平素注意饮食清淡,忌食肥甘厚腻以调养脾胃。

  按:本案属脾胃运化失常,酿生痰浊,痰火扰心所致之失眠。方中黄连温胆汤清热化痰和胃,栀子豉汤清心泻火除烦,龙齿、茯神、酸枣仁、生龙骨、生牡蛎等重镇养心安神,共奏清热化痰,和中安神之功。

  2肝气失和。心肾阴虚型

  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肝郁化火,邪火扰动心神,神不安而不寐。或肝肾阴虚,肝阳偏亢,火盛神动,心神失交而神志不宁。如《景岳全书·不寐》所说:“真阴精血不足,阴阳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亦有因心虚胆怯,暴受惊恐,神魂不安,以致夜不能寐或寐而不酣。

  例2:患者某,女,48岁,2008年9月l4日初诊。主诉:多梦易醒,醒后难以入睡3个月。症见:心烦多梦,睡后易醒,咽干口燥,心悸不安,胆怯易惊,情绪易波动。纳食正常,大便干结。西医诊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给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效果欠佳。遂求治于中医。王教授辨证为肝气失和,心阴受损。治以滋阴柔肝,养心安神。采用甘麦大枣汤加味:甘草159,生地黄12g,枸杞子12g,生白芍15g,竹茹10g,茯神20g,桑椹20g,黑芝麻20g,合欢皮20g,酸枣仁30g,百合30g,陈小麦30g,大枣8枚。日1剂,水煎服。服药7剂,2008年9月21日复诊,患者心烦多梦、睡后易醒等、大便干结等症状均减轻,自觉情绪较前愉快,仍有口干、心悸易怯。守原方加麦冬12g,生龙骨、生牡蛎各20g,继服7剂,诸症均基本消失,继服逍遥丸合六味地黄丸以调理善后。

  按:肝气不和,阴血不足,临床常见:不寐多梦,多伴有头晕头胀,目赤耳鸣,或伴心悸不安,胆怯易惊,或口干津少,五心烦热,情绪易波动,或急躁易怒,或常悲伤欲哭,舌红苔少,脉弦或细数。甘麦大枣汤为仲景《金匮要略》中治妇人脏躁之方,甘润缓急,恰合本证之症状表现,加入生地黄、生白芍柔肝敛阴,桑椹、黑芝麻、枸杞子滋阴补肾,茯神、酸枣仁养心安神,百合、竹茹、合欢皮清心除烦。复诊加以养阴重镇之品,共奏奇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