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刷屏的好几件事件都让我感到特别的不爽:一件是刚刚发生的游客在北京野生动物园任性下车,造成被老虎伤害的悲剧;另外一件事是在抗洪救灾的过程中,有部分灾区群众不主动承担保家护地的责任,反而是任由地方干部和解放军战士在那里辛劳忙碌;还有就是洪灾中发现,有不少同胞竟然任性地在泄洪道上盖房、住家。所有这一切,除去社会层面的因素,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们中国社会一个让人担忧的现实:很多人不承认个人责任,不承担违规违约风险,任性、任意而为,胡作非为,不守规矩。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在不守公共道德的情况下发生的医闹、房闹、交通闹等事件。这些或多或少反映了我们心理学家担忧的个人责任感缺失的问题。 什么是个人责任感? 长期以来,责任感只是政治、法律、经济等传统社会科学研究的课题。但现在越来越多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它其实也是个人的一种心理能力。 一般来说,个人责任感包括五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行动的义务和职责。这就包括官员应该为公众服务,同时承担其职务行动所带来的后果;教师应该教好书,同时承担帮助青少年成长的责任;战士应该保家卫国,同时承担可能需要的牺牲。所有这一切都是我们的职业要求。 第二,承认并接受自己所做的选择以及所产生的后果。这是法律上的一种责任感的界定。 第三,道德上的责任感就是遵守自己的承诺和做出的答应。言行一致是我们人类从小教导出来的道德规则。 第四,遵守规则、法律、制度、科学。因为它是人类社会生活所产生的智慧的结晶。这也是我们通常谈到的社会责任,是作为社会的一员所应该遵守的基本的规则。
第五,就是我们积极心理学谈到的一种积极的心理能力。英文responsibility指的就是一种承担责任的能力。 这种能力最核心的就是需要而且能够选择不同的行动。有责任没有选择是一种痛苦,这通常是替罪羊所遭遇的悲剧;很多悲屈、不公都是因为要我们承担不是我们自己选择行动所产生的后果。为什么现在有些公务员感到不幸福,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很多责任,但往往并不一定是自己的行动或不行动产生的结果。确实,自己不能够做自己的良知和能力所能够做的事情往往是件很痛苦的事情。
有选择的行动但不负责任就是一种贪婪。很多时候有些人能选择不同的行动,但是又不愿意承担责任。比如选择最耗油的车子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而根本不考虑它对环境的污染。有些贪官选择做了不好的事情,但是又没有负起任何责任,就是腐败的行为。 个人责任感的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心理要素就是自主意识。我们应该是一个独立行动的个体,并有自由的意志做出自己想做的事情和认为应该做的事情。缺少自主意识的人往往会出现责备他人、怪罪社会、装弱势群体或者是赌徒心态,严重的甚至会产生强烈的仇视社会和其他人的心理。这些都是自主意识严重缺失的表现。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社会的一员,自主意识强大就是要反思我们自己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他人不是别人,其实就是其他人的“我”。我其实就是其他人的“他人”。 如何培养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感呢? 积极心理学其实应该多做一些这方面研究。我仔细思考一下,觉得应该从以下十个行为习惯开始培养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感。 我们要尊重科学,因为它是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和智慧的结晶。不要以为自己比专家智慧,不要以为自己的经验比科学证据更有价值。因为科学的原则、原理和方法是成千上万聪明的人按照科学的方法总结出来的教训或者是智慧。任何反智的言行其实都是愚蠢行动的起始。好比一个连基本的外文材料都看不懂的“国际战略专家”所说的国际战略言论,能相信吗?一个连基本的医学知识都缺乏的庸医所说的健康理论,能信任吗?一个连普通心理学概念都缺乏的“心理学专家”来评价一个人的性格特点,能信赖吗?只有养成尊重科学、知识和事实的习惯是负责任的行动。 诚信、正直、忠诚等习惯容易让我们产生和培养起责任感。当负面的结果出现之后,我们要以事实、证据、道理来说服别人和自己,而不是文过饰非、花言巧语。 当我们把自己的心思专注于自己的任务时,我们就容易想到各种的可能性。当我们每个人各司其职的时候,我们就会更好地防备社会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和悲剧。这种专注其实就是我们所提倡的职业精神。战士关注打仗,医生关注救人,教师关注教书育人,这其实就是责任感特别重要的培养方式。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胡说八道,其实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无论我们的动机如何高尚、正确、一定要考虑可能出现的各种负面结果。一个很简单的让我们智慧起来的方法就是考虑最差的可能性(the worst scenarios);而不能只考虑最佳的可能性(the best scenarios)。 不偷换概念,不巧舌言辩,而是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考、意图、意愿和行动。换句话说,就是要养成把问题想清楚、说清楚的习惯,这样才能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与后果之间的逻辑关系,养成承担责任的能力。 从历史、典故、他人的经验教训中得到智慧,一定要学习别人的经验和教训才能够有责任感的产生。 不要情绪化,不要被一时、一地、??别人的突发事件所困扰、所诱惑、所冲动。考虑大局和长远利益和目标;小不忍则乱大谋。 不接受或者逃避批评和指责,特别容易养成责任感的缺失。长期以来,我们的部分官员不愿意接受或承认公众的批评意见,使得他们没有承担责任的习惯,从而经常让自己陷入错误的判断和决策。不愿意接受批评的人其实只会是自己在愚蠢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因此,批评其实是智慧产生特别重要的途径。 中国古人讲挚友、诤友、好友,真正对我们有意义的就是那些能够开诚布公,坦率直言,爱护、保护、支持、帮助我们的那些真诚的朋友。因此,真诚的交流,坦率的表达是培养我们责任感的一种方法。 知道自己是自己行为的主人,知道自己要承担自己行动的结果,这也是我们心理学经常提到的内控能力——也就是我们意识到自己行为的结果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大量的心理学研究已经证明:内控性高的人容易得到幸福。早在70年代,哈佛心理学家埃伦·兰格(Ellen J.Langer)就发现,那些能够选择、愿意决定自己命运的人,他们的幸福指数要高,生活要快乐,健康状态要好。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责任感是我们获得幸福、积极、快乐人生特别重要的一种心理能力,也是我们国家进步繁荣的根本保障。其实1945年7月4日在延安,中国共产党领袖毛泽东与著名民主人士的一段对话,非常值得当下的我们反思。 毛泽东问黄炎培,来延安考察了几天有什么感想?黄炎培坦率地说:“我生60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继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也有因为区域一步步扩大了,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所驱使,强求发展,到干部人才渐渐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有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个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支配。”黄炎培这一席耿耿诤言,就算现在听起来也毫不过时。
毛泽东高兴地答道:“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有没有如毛泽东当初所言——负起了自己的责任?如果人人都能够担负起了自己的责任来,相信当前的社会就会焕然一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