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生物检验报告模式”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新华医院陈峰

 广州平淡 2016-07-27

    近日,围绕检验医师能否签发、如何签发“诊断性报告”的话题,中美专家畅所欲言、发表了各自的看法。简单回顾一下各方主要观点:

殷晓鸣教授(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医学中心):

1、所谓“诊断性报告”的定义和内涵有待确定;

2、“诊断性报告”非微生物独有,应有一个共同准则;

3、出具“诊断性报告”的意义在于提高疾病诊断和疗效。

4、签发“诊断性报告”需具备与临床医生同等资格。

5、检验医师应接受资格教育和规范化培训。

6、检验“诊断性报告”非最终临床诊断,检验医师不能超越其专业,不能直接为病人提供最终诊断和治疗意见,只能为临床主治医师提供实验室诊断,及在特定的范围里建议可能的治疗手段。

7、并非所有检验项目都需要发“诊断性报告”。


宁永忠(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1、临床微生物学,协助临床感染诊断和控制,责无旁贷,诊断性报告是学科发展逻辑必然。

2、能力可以培养、制度和政策可以争取。

3、不做,永远停留在想象,不实践,永远没经验。

4、过程缓慢,不可一蹴而就,不可大跃进,蜂拥而上,应提倡试点。不扼杀萌芽,不拔苗助长,自然而生。

5、采取恰当的方式规避风险,结合临床反馈信息,探索前行。

童明庆教授:

    曾担任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检验系主任、第一附属医院医技大科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按照ISO15189(已经等同转化为国标)关于临床实验室定义,其任务主要是提供医学信息和咨询。

2.在国标规定的任务之外,延伸临床服务,可以探索,取得成功经验后,可以推广。目前应该是探索阶段, 不必评价是对是错,有志者可为之,但现在尚不能推而广之。

3.关于检验技师和检验医师的职责,我们还有许多份内的事要做,比如质量管理、新方法的建立、新指标的研发、新指标的临床评价、试验诊断路径的优化等等,我们更应该关注。

4.关于检验人在医院的地位,这不应该是发“诊断报告”的目的,应该是更好的为临床,也就是为病人服务。有为才能有位,在我们职责范围内也可以做出许多有声有色的杰出贡献,地位随之而来。

5.如果要尝试发“诊断报告”,请注意规避医疗和法律风险,注意保护自己。因此,解释性,提示性报告比较稳妥。

陈峰(上海新华医院):

    '诊断性报告',犹如一颗石子儿投入平静的湖面,引起一圈圈涟漪。我想引申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理解。

1.'诊断性报告'无论是临床发还是检验发,最终给谁用的?------我们的患者! 

2.'诊断性报告'的诊断,是针对'患者'的诊断,还是针对'标本'的诊断?------目前还是以标本为主! 

3.如果我们把检验和临床的沟通、结合做得更好些,会不会不太在意'诊断性报告'------我认为深层次暴露出的问题就是缺少沟通,缺少解释,缺少理解,缺少互助! 

4.目前各家医疗机构,缺少的是作'诊断性报告'的能力呢,还是缺少这个'诊断性报告'的格式呢?------个人认为还是先从简单得形式操作起来,比如电话沟通,比如当面解释,比如参与查房,比如参加会诊。

 5.'诊断性报告'带来的医疗风险有几何?------当前医疗环境下,不得不要求大家对任何举措慎之又慎。可以这么讲,在缺少医疗保险制度,反而医闹泛滥的当下,要出具这么一份'诊断性报告',而又能规避一些不必要的风险,绝对是门技术活,个人建议还是先以培养能力为优先。

这种报告模式对临床有没有帮助?

    这个要由我们服务的对象(临床大夫,患者)来回答,比较有说服力。也许几十年后我退休时能回答这问题。显而易见的是,我可不是轻易作这种形式的尝试。

只是有几个出发点,觉得必须走这一步。

1、最小风险原则,这个风险指的是患者疾病预后的风险,不是我被医闹的风险。真是此菌引起的感染,书籍上写的预后凶险。若是要避免医闹,减少风险,那不如不做。后者也是医学的退步。外因不可避,内因不可弃也。

2、标本直接涂片查见菌丝结构,给了自己不少底气。

3、有了质谱了,若不往报告时效性上尽一点力,感觉有点吃亏。

4、向临床解释,有时不是不去做药敏,而是没法常规做药敏,免得不必要的委屈。

5、表明态度,尽管没法做药敏,但不妨碍我们检验向临床提供一些药敏流行病学资料,出点力,共同抗感染。


   陈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青年专家,在病原微生物少见菌的分离与鉴定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在与临床密切沟通的基础上,探索性的尝试出具对临床诊断、治疗有指导意义的“少见菌结果解释”(注:在此暂且不叫“诊断性报告)。

    陈峰老师也在网络平台多次与广大同行分享过自己的工作经历和心得体会。下面我们就分享几份陈老师出具的报告,或许我们从中能获得些思考与新的认识。陈峰老师反复强调,我们不是缺乏一种报告模板,而是一种为临床服务的精神、学习的能力。切勿拿来主义,改一下名字就用,而是提高自己实验室服务临床的能力。

温馨提示:(点击原图可以放大查看)


责任编辑:陈众

审核:陈峰、周庭银、杨乐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