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讲啦:(陈振斌)通降阳明法· 叶天士学术思想介绍

 陈鑫医生图书馆 2016-07-27
明医微课第13期
策划:胡鑫 李邦源 刘祎妮   嘉宾:陈振斌


提示:完整版语音收听请点击文章末尾“阅读原文”

        通降阳明法是叶氏脾胃分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其与清补胃阴法一起构成了叶氏的脾胃学说。成为叶氏学术思想的一大特色。叶氏曾说:“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盖太阴之土,得阳始运;阳明阳土,得阴始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仲景急下存津,治在胃也;东垣大升阳气,治在脾也。”自古以来脾胃不分家,但是从叶氏这段话出现以后,开始了临床的脾胃分治。这段话说明了脾和胃有着不同的生理作用,临床治疗也应该是各有章法。胃为阳腑以通降为顺,通降阳明是时下膏粱厚味 恣意贪食的现代人的一剂良药。
        什么是通降阳明法呢?通降阳明法就是针对由于胃气失降所导致的胃脘胀满、滞留感、顶痛、嗳气、反酸、呕逆等一系列胃气上逆的症状为主的疾病。同时由于阳明不降还可以引起肺气失宣心火不能下济所导致的咳喘、胸痹、心悸、水气凌心等病症。
       
        那么,导致胃气失降的原因又有哪些呢?
1, 痰饮阻滞
2, 湿热内聚(以上两种情况就是通降阳明法的适应证)
3, 脾胃虚寒(叶氏有专门的治中法、温阳养胃法)
4, 胃气虚弱(甘缓益营法、外台茯苓饮)
5, 肝气犯胃(平肝和胃法、疏肝解郁法)

陈振斌
        从事中医临床十六年,中医主治医师,师从陕西渭南名老中医孙曼之先生,针灸师从重庆陈立新老师学习冰台七针。近年来在国家级医疗报刊陆续发表文章共计四篇,自2014年与泰山医学院蔡洪信博士组建泰山中医健康行志愿者团队,致力于传承中医,发扬中医药事业,在当地大专院校普及和推广中医,举办免费教学活动。
        用药以轻灵见长,传承孙曼之老师注重气机升降,善用风药之衣钵,多于寥寥数味中力起沉疴。并糅合郭志辰老师空间医学的“清除污染,公转畅通”之学术思想,研制代茶饮品治疗“慢性咽炎、鼻炎”等养生茶,常常于平淡中显神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