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密太极:丹田和胯的真相(二)

 羊之君子 2016-07-27

【太极】中国最受欢迎的太极文化类公众号

文传榜2015十大网络国学公号


“胯”的真相


在丹田的外面,有一层厚厚的铠甲。就是我们的骨盆。骨盆由左右两块胯骨和中间的骶骨构成。胯骨又由髂骨,坐骨和耻骨三部分构成。两侧胯骨的底部各有一个胯臼和人的股骨头构成人体最大的两个关节,这就是胯关节。


对于太极拳来说,胯的作用可以说是重中之重,核心里的核心。过去常听人说,“传拳不传胯,传胯师傅差”。“宁传十手拳不传一手胯”。胯的作用被蒙上神秘的色彩。


长期以来,太极拳界对胯的重视主要是基于胯在技击时的作用。




两胯臼之间的连线正是人体高度的黄金分割线0.618处。无论是武禹襄在《十三势行功心解》中说的“气若车轮,腰如车轴”还是“松腰活胯”,“以胯当手”的说法,其基础都是以腰为轴心的两胯关节的松活。以这种方式保持身体的动态平衡。无论是虚的引化,还是实的发劲都是动态平衡的运用,属于技击的范畴。


本文在这里要着重强调的是:胯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体的造血器官。一个健康的有活力的胯可以为人提供强大的免疫功能。


大家可能都知道骨骼对人体起着支撑的作用。但很多人包括我们的祖先都不知道骨头还有造血的功能。骨头里面有一种红骨髓,承担着人体干细胞的制造任务。造血干细胞是所有造血细胞和免疫细胞的起源,它不仅可以分化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还可跨系统分化为各种组织器官的细胞,因此医学上称其为“万能细胞”。


人在婴儿时期,红骨髓充满全身骨髓腔。而到了成年之后,人就几乎只有扁平骨,不规则骨松质骨中骨髓腔中还有红骨髓。换句话说也就是只有胯关节相关的髂骨,骶骨(包括坐骨及耻骨)中还有红骨髓。


毋庸置疑,一个强健的“胯”必然会增强人的造血功能。




太极拳对胯的训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意守丹田”。意念会对整个骨盆产生积极的作用。二是对两胯的针对性训练。通过开胯的开合,旋转等形体训练使得我们的胯呈现出更加年轻的甚至是婴儿状态。


上面说到,人的骨盆由中间的骶骨和两侧的胯骨包围而形成。而胯骨又由坐骨和耻骨三部分构成。这也就是说整个骨盆实际上是由至少七块(如果不包括尾骨的话)骨头构成的。在婴儿时期,这七块骨头之间由软骨连接成一个有一定刚度却也柔软的整体。而到了成年之后,软骨硬化,整个骨盆基本上退化成为一个固化的整体,失去了弹性和可塑性。

在自然状态下,从侧面看成年人的腰椎有一个“S”形的生理曲线。命门是凹陷进去的,骶椎的下部向外凸起,臀部就翘了起来。许多长期坐着工作的人(比如司机和电脑员)这个“S”形更为夸张,有的人会产生病变,罹患“椎间盘突出”症。


太极拳形体训练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命门外撑”, “尾闾中正”。




进入太极状态,收腹,挺出命门,骶椎下部前收,(有人称尾闾卷地走)使整个脊柱与头顶的百会穴呈垂直对拉形态。尽量拉直脊柱的“S”曲线。其结果是使脊柱各关节均匀受力,也使人在转体时更加轻灵。所以说练太极的人不会罹患与脊柱有关的疾病,包括颈椎病间盘突出。


“圆裆活胯” 说的是裆要撑圆,胯关节要松活。这在技击时有重要作用,比如用挒劲儿,(“野马分鬃”,“斜飞式”)或做“下势”动作时要“开胯”。用捋劲儿时则“合胯”。


这就是要求骶骨和髂骨结合部位松动,变形,起到类似于关节的作用。使得两胯能够像两扇贝壳那样可以开合。一个合格的太极拳师的胯应该是松活的。真正的大师,功夫高手的胯会接近婴儿的状态。(有些师傅会让弟子把手放在身上感受这种变化)。当然,他们的红骨髓的造血能力也会非常强。


相对于其他的肢体训练,胯的训练无论对于技击还是养生,其作用都重要得多,其效果也显著的多。老一辈拳师将其视为不传之秘,在那个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年代是有一定道理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太极拳在养生方面之所以有良好的功效,其内涵主要在于在于人的小肠和红骨髓所提供的营卫二气。这也是传统太极拳理论之所以重视丹田和胯的作用的根本原因。


我们今天的观点是基于现在拥有的知识加上一些合理的推论所形成的。这种方法和我们的前人并无二致。所以说我们也一样摆脱不了历史的局限性。


我们永远都行走在探索未知世界的路上,永远都只是更加接近真理而已。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放弃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至少将来有一天我们的后代可以站在我们的肩膀上从事他们的哪怕是颠覆性的事业。



作者 | 杜长征

编辑 | 鹿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