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不是吃货

 禅意兰居 2016-07-27
 
 
 
             碗不在大,能装则成;筷不在长,能夹则灵。斯是吃货,唯吾卖萌。大口吃闸蟹,小嘴吸吸冰。喜似猪八戒,乐如懒羊羊。可以品美酒,饮咖啡。无俗世之搅扰,无人情之费神。叫花童子鸡,东坡红烧肉。山人曰:“吃货在此!”
                                    
                                              ------《吃货铭》

 

   我不是吃货,只是“食色,性也”。孔老夫子在《论语》中都提起吃不过是人的本性,所以小女子在日常生活中当然也是离不开吃的。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一日三餐尤为关键。
   由于各大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人是没有时间慢慢吃早餐的,所以只能随便买一点就对付过去了,甚至有些人根本就不吃早餐。久而久之,人体健康便受到威胁了。或是患结石、胃炎、胃溃疡,或是血糖不稳、抵抗力下降,或是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衰老。所以,一日之中,早餐为首。我们要注意吃得好,营养搭配很是关键的。
   一天中的午餐关键是吃饱,最好注重荤素搭配,营养协调。
   晚餐是定要以少为宜的。然则,现代都市生活,上班族中午是没有太多时间做饭的,所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只能随意叫个外卖或是随便买点就对付过去了。到了晚上,想着一整天都没有好好吃饭了,于是乎,要么在家里做一大桌子菜,要么到外面吃宵夜,大吃特吃,毕竟要好好犒劳一下自己的胃嘛!时间长了,啤酒肚、水桶腰出来了,肠胃、血管出问题了,失眠、多梦症状出现了。已然是得不偿失。因此,对于晚餐,我们一是不能吃太饱,六七分饱为宜;二是睡前三个小时不要进食;三是食物以清淡、易消化为佳。
    
   我不是吃货,只是“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能知天之天者,斯可矣”。管仲的思想中不乏民生问题的深刻见解,所以现代为官为商者,又如何离得开对老百姓日常吃喝的眷顾呢?
   “民者,水矣;君者,舟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几千年前魏征劝谏李世民的画面依然历历在目。诚然,天下之治,归于民治。“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为官者,总是要首先解决民生问题。
   只是想想现代社会的部分官员,难免会有些心寒的。且不说,有人大腹便便,酒席一桌掷千金;有人却是瘦骨嶙峋,三餐一顿成问题。更别说,有人山珍海味,吃尽那天下可食之物;有人却是残羹冷炙,尽吃那剩余能食之物。再别说,有人营养搭配,金银撑得起绿色饮食健康存;有人却是随意吃喝,没钱只能是无奈选择身渐衰。
   自古以来,国家的长治久安离不开为官者的清正廉洁,为民请命。我欣赏春秋时期魏国的西门豹巧破“河伯娶妻”案,治理漳河水患,发展农业生产;我敬重唐朝时期的狄仁杰始终“以百姓心为心”,敢拂君令,不畏强权,始终能够体恤百姓疾苦,以民为忧;我尊敬宋朝时期的包拯一生铁面无私,始终“不持一砚归”,不避权贵,执法如山;我尊重明朝时期的海瑞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多次冒死觐见,除暴安良,兴修水利,招抚流亡,深受百姓爱戴。
   难道百姓的吃喝问题真的就这么难吗?事实上,老百姓真的没有太多要求的,只需要:一日三餐,无毒无害;吃饱喝足,乐哉其中!如此而已。可现实社会呢?染色馒头、染色粉条总是你方唱罢我登场;雀巢、三鹿毒奶粉亦是此方消停彼来到;假鸭血、假牛肉难免利润总是迷人眼;甲醛、硫磺、瘦肉精添加源于寡廉鲜耻;大头娃娃、白血病者不免让人心惶惶。一切的一切,听者不免为之愤慨,见者不免为之伤心,思来不免为之痛恨,想去不免为之发难。
   “食品安全问题”其实也并非真的很难解决,只不过需要国家、社会、商家、人民齐心协力而已。国家自然要用制度来保障人民的食品安全,比如《食品安全法》、《卫生检疫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都是从制度层面上来确保人民的利益。社会媒体自然要加大对各种食品类问题的关注,能够及时曝光不利民生的现象,这样才能从舆论层面上减少类似安全问题的再度发生。商家自然要提高自己的信誉,有道德自律意识,要相信“心存善念,天必佑之;心存恶念,天必遣之”。人民自然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我不是吃货,只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论语.乡党》一文,孔子主张对祭祀之食,一定要做到“洁”和“美”,这也正体现了孔老夫子恪守祭祀之礼的美好品格。至于“礼”则是教化人民的宝贵财富,千年之后的今天,“餐桌礼仪”不也正是我们需要学习和运用的吗?
   试问:在自家的饭桌上,是否常见着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全都一哄而上围着孩子转?
   试问:在朋友的聚会上,是否常见着有些人总是唾沫星子漫天飞,鱼刺骨头到处吐;咳嗽喷嚏随处见,剔牙翘腿亦平常?
   试问:在特别的宴席上,是否常见着某些人喧宾夺主不觉为然,哗众取宠不觉为意;大呼小叫自觉能干,呼来斥去自觉牛逼?
    ------
   各种不文明的餐桌行为,不正说明了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关于“礼”的精髓正一点点地流失吗?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可现如今,还不是更多了“小皇帝”、“小公主”,从小娇惯溺爱,长大后难免骄横跋扈。“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要想一个人成人成才,是必须要打小立规矩的,吃饭的规矩亦不可不立。
   正所谓:入席尊贵长者先,食之不语为人赞。客随主便方合宜,离席问候才达意。低语浅笑气氛佳,你来我往欢愉浓。餐桌礼仪本不忘,华夏文明根乃久!
     
   我不是吃货,只是“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东坡作为一名诗人兼美食家,他关于美食的描写总是让人忍不住垂涎三尺,恨不得能够遍尝天下名小吃,不妨做个四方食来客。
   离开家乡到外地谋生,至今已有十多个年头了,去过的地方算起来也是有那么主要几个的。我每每到一个地方,总是免不了对当地的风土人情感兴趣,而小吃便也成为我对本土文化最初最直接的切入点。
   徐州小吃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不仅是因为徐州小吃种类繁多,更是因为徐州特色小吃带给我太多别样的回味。
   早晨一出门,总见着:烙馍煎饼母鸡汤,包子油条胡辣汤;窝头龟打喝饼子,热粥稚羹长寿面。只看得眼花缭乱无头绪,只恨得咬牙切切心发慌。唯挑得一粥一饼入胃里,唯盼得一舒一张出胸口。临近晌午,只见着:酸菜鱼、油淋鱼、东坡鱼,匠心独具总为鱼;芝麻鸡、呛子鸡、地锅鸡,各显神通总是鸡。把子肉、狮子头、沛县狗肉,尽显着彭城风味;狗鞭酒、关公鸡、红袍牛杂,无不着北人豪迈。夜市摊上,更多着:蛙鱼、里脊、鱿鱼、麻辣烫,舌尖上尝鲜;米线、臭干、凉皮、涮羊肉,味蕾上感觉;砂锅、烧烤、火锅、锅包肉,口感上享受。
   离开徐州这么多年,我依然忘不了小孩酥、蜜三刀总是甜到心里,依然忘不了丰县苹果、沛县冬桃总是滑落心田,依然忘不了蝴蝶形馓子、符离集烧鸡总是醉入心尖。诚然,徐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自然印记着自身的特色,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沛公家酒”,我依稀能够感受到汉高祖刘邦的那份豪情;“沛县狗肉”,我似乎能够触碰到那一幕“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惊险和樊哙的机警和勇猛;“东坡四珍”,我仍然能够领略到当时作为徐州知府的苏轼为民造福,却推辞不了百姓的爱戴而回赠给百姓“东坡回赠肉”那一情景。(注:东坡回赠肉加上金蟾戏珠、五关鸡、醉青虾,被后人称为“东坡四珍”。)
   西安小吃同样给我带来深刻的印象,我想更多地是源于陕北人对于面食的钟爱,他们能够拿简单的面粉做出那么多别具风味的特色小吃,真的让人大开眼界。
   且不说别的,单是陕西那种类繁多的面条就让人应接不暇:鸡丝面蘸水面菜汁面,引得那妞儿口水直哈哈;箸头面棋花面窝丝面,恼得那娃儿鼻涕西索索。愣是那个岐山臊子面、三原疙瘩面,闹得那男人叫喳喳;还有那个户县摆汤面、汉中梆梆面,弄得那女人喜滋滋。一根面来裤带面,刀削面来大刀面,总是玩出那个新花样;彬县御面来牛肉拉面,羊肉合面来米脂杂面,总是博出那个新彩头。
   更有那肉夹馍,其实就是那馍馍里夹上那个肉嘛或肥或瘦或五花;
   还有那牛羊肉泡馍,其实就是牛肉汤或是那羊肉汤里加进那个馍馍被撕得或薄或厚或中等。
   观那个千层酥油饼,酥脆咸香,色泽金黄,总诱得人轻轻咬上一小口,满是喜色;
   看那个黄金柿子饼,柿面粘甜,黄桂芳香,总撩得人悄悄啮上一小块,尽是乐颜。
   想起那个葱花大肉饼,外皮酥脆,层多馅香,不觉然恁是想念;
   还忆起那个大肉锅贴,底皮酥脆,色黄味香,免不了煞是怀念。
   离开西安的那一刻,我依然回味着酥油茶或甜或咸的滋味,我依然记得那“锅盔像锅盖”的怪谈,我依然想得起凉皮凉粉的清凉润滑,我依然忘不了饸饹石子馍的独特口感,我依然记得住那甑糕麻食的异样情怀。诚然,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自然留下了太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和遗产,光是那名吃特产就能体现出关于古城曾经辉煌与没落镌刻下的印记。贵妃饼”,难道看不出这正是唐骊宫御厨专为唐玄宗爱妃杨玉环所做的吗?“西凤酒”,难道猜不出这正是来源于民间“凤鸣岐山、吹箫引凤”的传说吗?
   最是那温州小吃,毕竟爱人是温州人,嫁过来的这几年,尤为感受到南方小吃的别样风味。
   每逢过年,婆婆总会带着我去吃酒,而鸭舌在席间似乎是必不可少的凉荤。鸭舌,温州人称之为“鸭赚”,卤制品,风至半干,韧性十足,颇为耐嚼。
   每逢大年初三,我公公婆婆总是要宴请亲戚到家里做客,而这一天也总是要摆上慢慢一大桌子菜的!而那席间的水果点心、冷盘热肴,也总是尽情展显出温州特色呢!
   血蛤、江蟹生怕是别处人不敢尝试的:血蛤只需快速用开水烫过,里面的血便是吃的重点;江蟹生更是“生醉”之,主要配料便是生姜、葱、味精、白酒、白糖等,吃起来亦是不沾壳不带腥。
   杨梅、瓯柑,作为时令水果,我婆婆每年都是种了许多的,或送或卖,吃得偶总也不想再吃,却是过了季节便又想吃,恁是一番矛盾状态。
   素面、炒粉干,这可是我婆婆最为拿手的,诚然,也是温州特色小吃之一呢!“楠溪素面”可是最为有名的,素面本身是咸味的,所以煮的时候并不需要放盐,吃出本身的味道才是真谛。“平阳炒粉干”也盛名远播的,粉干事先要过一遍热水,之后过一遍凉水,随后便是加入味精、酱油等调拌,再另外辅以鸡蛋、肉丝、菜丝、火腿等不同辅食在锅中进行翻炒,各种风味的粉干便可以出锅了。
   还有那松糕的甜蜜糯软、灯盏糕的松嫩香酥,总是让人回味悠长;
   更有那强能鱼圆的清鲜嫩韧、永嘉麦饼的松脆喷香,总是让人无限神往;
   加之那糯米饭县前汤圆也是引发我的诸多情怀呢!
   到如今,我和爱人还是在温州,依然能够享受到温州各种名小吃,依然能够感受到温州别样南方味。正所谓:清明前后清明饼,大同精神双炊糕;长人馄钝享盛名,强泥蒜糕满口香。山番薯遇海带鱼,棒棒鸡对猪油糕。胶冻油卵马蹄松,麻巧薄饼黄牛骨,牛杂糖糕海蜇头,东欧名食尽显现。

   终究,我不是吃货,只是敌不住来自八方飘香四溢的诱惑,捎带着平生浪迹天涯海角的狂想,享受着自然馈赠巧人匠心的雕琢,洋洋洒洒这么多也只不过是想略表小女子对“吃”文化的一种“痴”与“悟”罢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