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建臣:数字文明与出版业的五大融合

 yanyahoo 2016-07-27

编者按:7月20日,适逢2016中国数字出版年会召开之际,“出版融合、促进区域创新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成功召开。会议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与中国知网共同主办,旨在推进出版融合发展战略,深入探讨融合发展机制和区域创新发展服务模式。会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规划发展司副司长李建臣发表主旨演讲。


各位业界同仁:
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兴参加“中国数字出版年会·出版融合推动创新”研讨会。参加这次盛会有两个原因:第一,清华是我母校。母校老师有召唤,必须来。第二,这个研讨会的主题很重要,切中了行业发展的关键点。
大家知道,近年来我国新闻出版业处于一个非常纠结的状态。这种纠结主要源自于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对我们传统出版方式提出的严峻挑战。
出版行业出现这种状况不奇怪,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我们当前正处于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或者说人类正在迈进一个新时代。这就是继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之后,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数字文明时代。一张大网遮天蔽日,覆盖了小小寰球的每一个角落。同时,它又像一场大风暴,荡涤着一切传统的生态和秩序。这种新的文明形态对社会存在和发展将形成颠覆性的改变,影响所及远不止我们新闻出版行业。它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医学、军事……全面进行改造。同时,还将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在这样一种新文明到来之际,绝大多数的传统行业运行方式都将发生根本性变化。不仅行业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而且几乎肯定要重新洗牌。
确切地说,这个新的文明形态对我们社会的影响才刚刚开始。现在我们还仅仅处于把数字文明的初步成果当做工具或渠道,应用于传统行业、传统工作和传统生活。它与我们的融合还仅仅处于物理过程的阶段。化学过程还没有开始,核聚变还远未到来。所以说,传统行业所面临的更加严峻的挑战,还在后头呢!今天仅仅可以称作“山雨欲来风满楼”。
从某种程度上说,所谓数字出版,所谓新媒体,所谓新出版业态,作为数字文明的产物,其存在形式、支撑技术、运营方式和经营理念,实际上完全是另一个层次上的东西。甚至可以说它就是一个新的物种。它与传统出版的血缘关系并不多,也并不直接,或者说这个物种基本上没有遗传你的基因。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许多老出版人面对新媒体新业态,不仅深感困惑,而且束手无策,当然更谈不上开发和驾驭。
话虽如此,作为一个传统行业,作为在传统行业打拼多年的出版人,我们还是有责任克服重重困难,去努力探索传统出版和新型出版融合发展的切入点和规律,使我们这个传统行业能够切实走出困境,去开创新天地。

融合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基本前提条件。在数字文明时代,融合不仅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热词,也是社会发展的背景底色。工业4.0是制造业与数字技术的融合;阿里巴巴是零售业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全球出版业巨头培生集团1999年就开始拥抱数字技术,不仅率先完成了与数字技术的融合,而且还成为了国际业界主要的技术提供商。也正是看到了数字文明这样一种发展趋势,我国政府及时颁布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做好出版业的融合发展,我认为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传统出版必须和数字技术相融合
传统出版作为工业文明的产物,其运行规律就是把原材料采购回来,整理加工,把产品生产出来,然后拿到市场上去交换。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新型出版,则以虚拟的、开放的平台为媒介,以知识(包括信息)的提供者和消费者为上帝,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精准地、全方位地为用户做好服务。不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这些运行无法实现。
第二,传统出版必须和金融相融合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撬动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的杠杆。创造财富的行为是崇高的,伟大的,不丢脸。人对社会的最大贡献莫过于创造财富。要改变君子耻于言利的传统观念。十年前新闻出版总署提出要培育一批出版行业的战略投资者,要建设我们行业产值超百亿元的航母。就当时的行业基础而言,业界大多数人认为百亿是天文数字,无法想象。但是十年后的今天,我们超双百亿的出版集团有偌大一堆!比如江苏凤凰集团2015年总资产达到430亿元,总营收实现227亿元。在全球出版业50强排名中,我们的出版集团进去了好几家。这种跨越式发展之所以能够实现,主要是借助了金融的力量,实现了出版与金融的深度融合。
第三,必须和我们行业的上游做好融合
从本质上说,传统出版行业就是一个知识的搬运工。而在数字时代,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提供者和消费者完全有能力发生短路,哪怕一个在地球这边,一个在地球那边。那你这个搬运工价值何在?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找好自己的定位:你到底是知识的生产者、搬运工,还是提供交易平台的大卖场服务商?另一方面,我们要尽可能充分地与知识的生产者做好融合,把知识的源头搞定。既做好服务,又妥善地解决好知识产权和自己的立身之本问题。
第四,必须和我们行业的下游做好融合
所谓行业的下游,即是知识的应用者或消费者。这个命题正是今天我们这次盛会的主题:用知识促进创新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今年5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把创新驱动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实现创新驱动靠什么?必须以强大的知识服务体系做支撑。这对我们以提供知识服务为己任的出版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出版业必须与社会实践、生产实际及知识消费需求紧密融合,才能找准我们的位置,找准我们服务社会的切入点,找到我们实现自身价值的锁钥。
第五,必须做好同业之间的融合

这是由我们行业的本质属性和数字传播的特点所决定的,也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在现代数字传播生态中,出版业必须要按照产业发展规律来运行,才能生存发展和壮大。因此集团化、集约化、集群化是必然趋势,也是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专业服务水平的必然路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面对信息的海洋,一个普通的出版机构伫立在那里,就形同汪洋大海中的一叶扁舟。用苏东坡的话说,叫做“寄浮游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难于发挥应有的价值。


李建臣同志视察中国知网展厅

中国知网这几年发展很快,我也非常关注。它既扮演了知识生产者、发布者的角色,也铺就了传播知识的大平台,而且把这个大平台铺向了全球,成为我国知识服务领域走出去的典范。所以我非常期盼和乐见中国知网在推动出版融合、推动创新驱动方面不断有新突破,不断上新台阶,不断开拓新局面,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也期盼我们全行业能够团结一致,万众一心,一起迎接和度过我们这个行业发展最困难的转型时期,共同开创美好未来。

谢谢大家!


(根据会议录音整理)


公众号ID:CNKI同方知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