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题诗求珍砚

 风过竹笑 2016-07-28

苏轼题诗求珍砚

苏东坡题铭龙尾砚

民国25年,庄陔兰主编的《重修莒志》第二十四卷·矿产篇有记:“龙尾石产莒东南乡龙尾村。苏东坡守密州,取此石制砚,为之作铭。”至今,在龙尾村一带,人们还流传说着苏轼为龙尾砚题铭的故事。

那是北宋熙宁七年,杭州通判苏东坡调任密州太守,此时莒属密州管辖。时逢密州连年灾荒,民多流亡,唯莒地灾情较轻。尤其是地处东南乡的龙尾村一带,连年风调雨顺,民心安定。传说,这都是主持行云布雨的“福龙秃尾巴老李”的功德。

苏轼上任第二年的四月初五日,带着随员,绕过屋楼崮,涉水王标河,骑马来到了龙尾村。这里是“秃尾巴老李”的诞生地,也称“龙的故乡”。苏轼早有所闻,很想一睹盛况。这天,恰逢“祈雨节”,为详察这一独特的乡风民俗,苏太守首先来到村东的龙泉边,见几百名男女村民,正在跪拜祈雨。原来,这是每年一度的庙会式民间传统节日。常言道:“十年九旱,春雨贵如油。”农历四月初,正值暮春季节,不论下不下雨,“祈雨节”照样如期举行。这是当地民众对“秃尾巴老李”的尊崇和爱戴,祈盼它能常回家看看,绵续那份割舍不断的亲情和乡情。参与祈雨的男女老少,一律不戴草帽、苇笠等防雨器具,部分男性村民还赤裸上身,表示虔诚。整个活动,由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主持,摆上供品,烧纸焚香,鸣放鞭炮,祈求上苍开恩,近日普降喜雨,并诚心许愿:“待秋后丰收,杀猪宰羊,唱三天大戏,敬谢天龙……”

离开祈雨人群,苏轼进龙母庙拜谒了龙母像,又到龙母坟上香;然后,绕道村东南的马鞍石,在旗杆座小憩;接着健步登上了东边的砚石山。苏轼兴致勃勃地立身山巅,举目四望,但见山下绿树葱茏,山花烂漫,自然自语地说:“山登绝顶我为峰了”。回头看见龙母泉水清澈见底,这才觉得有点口渴,躬身捧一口泉水喝下,顿觉甘冽甜润,神清气爽,一时忘了旅途的疲劳,不禁想起他留下的千古绝唱“大江东去”和密州的“超然台”。面对跟前的龙乡胜景,一时诗兴大发,遂口出一绝—“龙尾吟”。可惜,人在荒郊野外,随行人员未备文房四宝,无法作笔录。龙尾村的地方村老,见此情景,立即派一村民,速回村中,取来自制的龙尾砚和笔墨纸张,恭请苏公留下墨宝。

等那村民从村中返回,苏东坡一行,已走下山坡,来到一块巨石旁歇息。这块自然天成的巨石,长丈余,宽五尺,上平下悬,底下由三块石头支撑,活像一张大书案。那村民将笔墨砚瓦往石案一放,苏东坡看到那方别致的砚台,眼睛为之一亮,伸手把砚台握在手中,仔细端详:见砚石呈马蹄形,四周未经雕琢,显现龙尾纹样;砚堂内隐若可见蛟龙出水图形。石色深青,质坚而不燥,手拭如膏;滑润而克墨,相凝似漆。苏轼越看越爱不释手,那村民说:“要是太守喜欢,我送给您作个纪念吧!”苏东坡哂笑一声,板起面孔说:“我怎能夺人所爱!”又问:“此砚石是何处所产?”那村民回答:“取自本村砚台山。”苏轼高兴地说:“这就是久负盛名的龙尾砚了!”

说话间,那村民已就石案上,用自制的龙尾砚研好了墨,展开宣纸,请苏太守题写刚才在山上所吟《龙尾吟》七绝诗。苏东坡手握笔管,凝眉静思片刻,却挥毫写下了一首:“龙尾砚铭”:

玉质纯苍理致精,锋芒都尽墨无声。

相如闻道还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

落款:峨眉苏东坡。

从此,这砚石山下的石案便叫了“砚台石”。那方苏公题铭的龙尾砚,在李家代代相传,成为传家宝。龙尾砚更是名播齐鲁,畅销华夏,久盛不衰,成为文房四宝中的极品。

【来自莒县地名故事集】(李凤琛讲述,刘树芬整理)

苏轼题诗求珍砚

投稿方式 微信号:QsgrQ138033389 邮箱:138033389@qq.com纵览天下苏氏资讯,尽在天下苏氏信息平台!欢迎您的关注和分享至朋友圈和群! (更多精彩请关注)推荐您添加苏家人的微信公众号: TXSS13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