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康人也会“猝死”?

 昵称4663795 2016-07-28

  艺术家之所以钟情于悲剧,是因为悲剧印证的往往都是现实和真理。疾病面前谁都没有“免死金牌”,不然秦始皇也不会迷恋上长生不老药。每年都有一批“名人”要跟我们永远说再见,有些属于善始善终,有些则很意外。这不,超白金“高富帅”迪拜大王子猝死的新闻一经播出,就让不少犯花痴的姑娘心痛不已,连呼:万万没想到,万万没想到……

  这必将是一段最刻骨的现代启示录。迪拜大王子一直远离政治纠葛,唯独爱好体育,曾在亚运会马术比赛中大放异彩。因为长相英俊、个性突出,外界更期待他能成就一番属于自己的“拉希德传奇”,岂料美好的生命就此定格在34岁,错愕,唏嘘,无奈……

  黄泉路上没老少啊,年轻的王子都猝死了,我们是不是更要好好重视了?

  聊天说病

  真的!健康人也会“猝死”

  先给大家看一个数据:在全部猝死患者人群中,心源性猝死占比75%。其中

  最常见的是冠心病猝死——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梗和不稳定心绞痛)。

  以心梗为例,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也逐步向年轻人侵袭。同时生活压力大、缺乏运动、抽烟、饮食不规律等,也为越来越多年轻人埋下冠心病、心梗的伏笔。如迪拜王子身强体壮,也终究难逃“一猝毙命”。

  年轻人突发心梗时,往往没有任何征兆

  年轻人即使有冠状动脉病变,病情和狭窄程度也是比较轻微的,不过会有一个不好的影响——心肌的缺血预适应相对薄弱。正因如此,不稳定的软斑块反而比老年患者的要多,而且极易破裂引起急性血栓。许多心脏专家也认为缺乏心肌的缺血预适应,是导致年轻人心梗预后更为凶险的关键。

  难道猝死真的没有预警,心梗总是不请自来吗?

  根据我们临床的研究发现,大多数心梗发病前都有一些诱因和可以“预警”的先兆,发生先兆的时间一般为发病前1~2天,甚至更早。常见的诱因包括:情绪变化、持续高度精神紧张,暴饮暴食、持续剧烈活动、长时间熬夜、极度劳累等。

  心梗先兆:超过1/3的患者在急性发作前,原有心绞痛发作突然转为频繁发作或程度加重,或原来没有心绞痛的人出现心绞痛的症状。

  主要症状:疼痛,是最早出现和最突出的症状,亦可表现为休息时或较轻活动时发生胸部不适、胸闷、气短、心慌等。

  常发作的部位:以左前胸区、胸部正中后面,部分人可出现在咽喉处,牙、双下颌,可向左上肢方向辐射。

  疼痛的性质:多为压榨样闷痛,程度难以忍受。且在半小时以上,虽经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及速效救心丸亦不能缓解。

  伴随症状:常伴有恶心、呕吐、心悸、头晕、无力、大汗等;严重者面色苍白,皮肤湿冷。

  总结来看可以归纳以下几条:①夜间或休息时胸痛;②心绞痛症状加重;③无明显诱因的胸痛;④突然的心慌、憋闷;⑤与劳累有关的其他部位疼痛;⑥其他

  严重情况,如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晕厥等。

  猝死会遗传吗

  经过数十年的探索我们已经能够证实心梗、心肌肥大和心力衰竭等患者猝死风险高,有猝死家族史的人群猝死风险明显升高。多项研究结果也显示:作为心源性猝死患者的“一级亲属”发生猝死的危险性要重点关注,特别是单基因突变导致的心源性猝死遗传比率相当高!因此,直系亲属中有过猝死的,家属应当尽早到医院接受筛查!

  目前,基因突变至少造成我国1000万人患遗传性心血管疾病。调查显示,在100例心脏性猝死中,由遗传性心肌病和遗传性心律失常引发的占到20例左右,且大多发生在45岁以下的青壮年。10年前人们还不知道基因检测是什么,而现在基因诊断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早期基因测序,可有效防治某些疾病的发生。

  再者,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医疗进步——精准医学越来越受用,涉及每一种疾病的细小环节都大有文章。例如:肥厚性心肌病从症状上很容易与冠心病混淆,但冠心病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治疗原则有所不同:冠心病心绞痛服用硝酸甘油来缓解心绞痛,但是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服用硝酸甘油可能会加重狭窄。所以患者切勿自行治疗,一定要到医院看医生。

  汪芳心语

  我在生活中也亲身经历过类似事件。

  一天邀请好友去餐馆小聚,晚饭后起身离开,发现某位客人走到门口突然倒下……我们赶紧进行心肺复苏,经过一番努力将其救起。苏醒后他赶紧去医院做了全身检查,“奇怪”的是并无发现相关健康问题。我建议他做一个“植入状态心电图”检查,以排查潜在的恶性心律失常,必要的话行基因检测来明确有无可致室颤的离子通道病。

  后来这位大难不死的朋友描述说:当时的感受是一种由远及近的恍惚且全身冒汗,不过没一会儿就醒来了。

  我想说不是每一位猝死的患者都能这么幸运,迪拜王子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很多时候亡羊补牢为时晚矣,所以不如平时就上紧“猝死”这根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