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蟾冰膏外敷治疗癌痛290例临床观察

 老玉米棒 2016-07-28

  【摘要】 目的 观察蟾冰膏外敷治疗癌性疼痛临床疗效。方法 蟾冰膏直接贴在患处,以8h为疗效判别时间。结果 蟾冰膏止痛效果有效率达到83.67%。特别对肝癌肺癌、转移性骨癌的止痛效果较为理想,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 蟾冰膏外敷治疗癌性疼痛疗效确切。 

  关键词 蟾冰膏 外敷 治疗 癌痛 
  癌痛的发生在晚期癌症患者极为常见,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及危害是不容忽视的。现代医学治疗癌痛根据疼痛的程度及病位采用不同的方法,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但其副作用也不能忽视,如放疗引起的白细胞下降和血小板减少,吗啡类药物所致的头晕、恶心呕吐、便秘等,往往使患者难以忍受 [1]  。 

  中药外敷止痛在癌痛治疗中有其一定的优势,我科从1996年起研究中药蟾冰膏外敷治疗癌痛的临床疗效,且于1999年改进处方后进一步观察,并取得更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住院患者,男228例,女72例,年龄20~76岁,平均41.2岁。肝癌186例,肺癌31例,转移性骨癌23例,胃癌12例,大肠癌18例,其他癌症30例。全部病例疼痛程度在国际统一标准中度以上。

  1.2 治疗方法 蟾冰膏由蟾酥、马钱子、生川乌等中药精制提炼成膏后加入冰片充分拌匀而成。使用时将药膏敷贴直接贴在患处,以8h为度。

  1.3 疗效标准 痛处外敷药物1天后评定疗效。显效:疼痛完全缓解并可停服西药止痛药。有效:西药止痛药用量较使用蟾冰膏前减量一半以上,或降至次一级止痛药也可缓解疼痛。无效:疼痛无变化,西药止痛药用法用量不变。 

  2 结果

  见表1。表1 各组疗效观察 (略)

  3 讨论

  蟾冰膏主药蟾酥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的耳后腺及皮肤腺所分泌的白色浆液,经收集加工而成的干燥品,性味温、甘、辛,极毒,归心、胃经。功用开窍解毒,消肿止痛;主治:疮痈肿毒,咽喉肿痛,疔毒牙痛。《本草纲目》记载蟾酥“治发背疔疮,一切恶肿”;现代药理认为蟾酥含蟾蜍毒素类(蟾毒灵类、华蟾毒精类等13种)、蟾毒配基类、蟾毒色胺/吲哚碱类(5-羟色胺等)、其他化合物(吗啡、肾上腺素、胆甾醇、麦角甾醇、蝶啶类、多糖类、肽类),具有解毒、消肿、强心、止痛的作用,特别是具有抗癌加止痛的双重作用。研究提示蟾酥可抑制肿瘤细胞DNA、RNA合成,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对肝、胃肠道、食管、肺、皮肤、骨骼、乳腺、宫颈等部位恶性肿瘤以及白血病、淋巴肉瘤均起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蟾酥及其所含成分有局麻作用,以蟾毒灵最强,局麻作用比可卡因强30~60倍,较普鲁卡因强300~600倍。蟾酥的表面麻醉力不低于地卡因,麻醉有效期长,用药后无中枢中毒症状,对血压、脉搏、呼吸均无影响 [2]  。 

  冰片为龙脑香的树干经蒸馏冷却而得的结晶,味辛、苦,性微寒,归心、肺、脾经,传统外用治疗痈肿疮疡,药理研究发现冰片有显著的止痛、抗炎、抗肿瘤作用。

  马钱子为马钱属植物云南马钱等同属植物的种子,性苦寒有大毒,归肝、脾经;功用消肿散结,通络止痛,强筋壮骨,传统用于风痹疼痛、痈疽疮毒、瘫痪麻木、跌打损伤。现代药理研究其成分为番木鳖碱(士的宁)、马钱子碱、马钱子新碱等,除兴奋中枢神经、抗炎、镇咳祛痰外更具有抗组胺、麻痹感觉神经末梢(阻断神经肌肉传导)以及对小鼠肉瘤—180和白血病细胞的抑制作用。多用于治疗食管、胃肠肿瘤、白血病和皮肤癌等。

  川乌头(生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块根,辛热有大毒,归脾、肾经,功用祛风除湿、散寒镇痛;常用治风寒湿痹,关节及筋骨疼痛,头风头痛,半身不遂,寒疝腹痛,阴疽肿毒。药理成分含乌头碱、川乌碱甲/乙等,临床证实有可靠的镇痛、局麻、抗癌、强心等作用。 

  附子亦为乌头旁生块根的加工品,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善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常用治亡阳虚脱,心腹冷,虚寒吐泻,寒湿痹痛等。化学成分同样含有乌头碱,另外有消旋去甲乌药碱、甲基多巴胺盐酸盐。临床证实有提升免疫、抗炎及镇痛镇静(生用)的作用 [3]  。

  生南星为天南星的块茎,辛温苦,有毒,归肺、肝、脾经,可燥湿化痰,祛风止痛,消肿散结;药理研究亦提示其显著 的镇痛、镇静/抗惊厥及抑制肿瘤功效。

  根据祖国医学“通则不痛”的理论,蟾冰膏选用有止痛和抗癌作用的中药蟾酥、冰片、马钱子及三生散组方,化瘀散结,通络止痛。我科曾使用蟾冰膏和三生散加味外敷治疗癌性疼痛,取得了较好疗效。在加味三生散和蟾冰膏的基础上进一步筛选药物,根据透皮吸收原理研制而成。作为中药的外用止痛药,止痛效果有效率达到83.67%。特别对肝癌、肺癌、转移性骨癌的止痛效果较为理想,但对胃肠癌的疼痛疗效较差,其中原因尚不清楚。需要指出的是:本药充分利用其体外局部作用的优势,最大程度避免了上述主要成分在作为内服煎剂或丸散剂使用时可能出现的神经、消化系统等方面的中毒反应。在使用蟾冰膏过程中有少数病例出现轻度皮肤潮红或伴瘙痒等局部皮肤反应,停药后可自行消退,对此情况使用皮炎平霜等外用药可预防和控制。全部病例均未出现头晕和消化道的不良反应,血象亦未受影响。在临床观察中我们发现部分病例对吗啡类药物不敏感,却对蟾冰膏的止痛反应良好,部分病例在配合使用蟾冰膏后增加了西药的止痛效果,或延长了西药的止痛时间,且单用时可完全避免一般内服止痛药所常见的副作用如腹胀便秘、恶心呕吐、眩晕等,作用持续时间亦不少于内服止痛药。甚至对于非肿瘤引起的疼痛,蟾冰膏也能起到良好的止痛效果,为今后继续外用止痛药的研究指出了新的方向。 

  对蟾冰膏的止痛机理我们正在进行实验室方面的研究,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汤钊猷.现代肿瘤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4,373-374.

  2 张秀成.现代实用抗癌中药.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17.

  3 杨仓良.毒药本草.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27-28.

  作者单位:510130广东省广州市中医医院肿瘤二区

  (收稿日期:2004-10-19) (编辑含 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