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琴自学连载教程进阶之《韦编三绝》

 书法初步 2016-07-28




1
减字谱释义 

  “         ” ,剌。右手指法,右手食中名三指并拢如一指,然后由里向外顺势同时扫过相邻两弦如一声。扫弦时是由小臂带动右手,方向是向岳山方向。此指法手腕宜活,运指与拨基本相同,只是方向相反。而且也常与拨连用,一般是先拨后剌,手势要尽量做的潇洒一点。



2
题解 

  在历代琴曲中,最高境界的琴曲,应是天人合一的神乐,那么次一境界的琴曲必定是中正平和的德音,而琴曲《韦编三绝》就是这样一首大雅德音之曲,本曲由一个古老的故事引申而来:孔子晚年归鲁而喜读《周易》,常手不释卷,以致穿竹简的牛皮都被翻断了多次。本曲表现的正是孔子在聚精会神的阅读《周易》时的状态及其对《易》理的领悟过程。此曲传自于乐瑛女士的演奏记谱,究竟出自何谱尚待挖掘,而明清诸谱中命名为《秋夜读易》、《读易》的曲子,与此曲没有直接的渊源关系。



3
技术难点 

  本曲的技术难点主要是第二段在上准音位的左手按弦,初学者由于指力不够,时常难以发出声音来,特别是跪指部分;如果用一张手感差的琴,更是一种痛苦的折磨。而且初练时,由于第四徽左右的琴弦张力很大,按弦的大指需承受一定的疼痛。即使是在发音成功后,要将第二段弹的润泽一点,也是短期内难以解决的。唯一的方法只有多练习、多体会,如果选一张手感好一点的、高音比较润泽一点的琴来练习,效果会更好。



4
音乐提示 

  第一段起首三组撮音要强奏,有声入云霄之势,仿佛庙堂之上的宏钟奏响,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接下来从容而舒缓的节奏展现了一个宁静的场面,书香之气扑面而来,夫子正在聚精会神的读书:时而来回踱步、时而掩卷思索、时而悠然会心。这一段需要弹出一种沉静、优雅的气质来,气息控制要细腻匀称,每一个音的发音要尽量干净、集中,具有时空的穿透力。


  从第五行第4小节的大六四轮七始,音乐在中音区展开。音乐情绪更加幽微、细腻,夫子已全身心的沉浸在《周易》的微言宏旨里;被其妙义吸引,时而激动、时而陶醉,时而为之击节赞叹。最后数句音乐又转入环境描写,夜色宁静,四围无声,只有秋风入户、烛光闪动。而夫子却浑然忘却周围的一切存在,与夜色、微风、烛光、书融为一体。


  第二段音乐在上准音位的高音区上奏响,其节奏、旋律与第一段的后半部分几乎相同,但意境上却更进一步,气息更加绵细。这时读书人已处于入神的状态,《周易》也为孔子展开了一个广大而幽深的境界,夫子的思维籍由书中奥义的引导,在天地间飞翔。随后音乐又荡开一笔,在舒缓的节奏中渐渐弱化。


  第三段一开始旋律又回到第二段的中音区,在前四小节的高咏后,加入了散音的和声,连续的撮音犹如编钟齐鸣。这几句应强力奏响,气象宏大、场面壮观开阔;描写了夫子在苦读之后,一下子贯通开悟,明白了更高一层的易理,境界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从第10小节开始,速度稍为加快一点,突出了明悟易理后的喜悦,最后音乐又重现前两段的最后旋律,在掐撮三声中,慢慢终止。


  纵观本曲,三个段落,三个层次,展卷--入神--开悟,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把孔子读《易》的神态与过程描写的入木三分。本曲技术不难,但从头到尾,都弥漫着一股浓厚的儒气,无论是听或弹,都能使人正心止虑,合于大雅。琴人要想弹好此曲,若无一番儒学的修养,恐怕只能是浮光掠影,徒摹其表。而习弹此曲也会给我们的学琴带来新的启发。


  有的琴友可能会问:什么叫儒气?对这个问题笔者只能谈自己的一点认识:所谓“儒气”当是传统社会指具有一定儒学修养的人所散发出的一种生命气质与能场。古人虽已逝,但他们的这种儒气时常会出现他们留下的艺术作品中,下面的两幅具有庙堂气息的书法碑文,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儒气的内涵。




5
相关文史 

  孔子与儒家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华夏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殷人后裔。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两千多年来,孔子被后世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皇帝、文宣王,他的思想及人文理念惠及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成了中华文明重要的文明驱动力,使中华民族在世界上长时间处于领先地位。



  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主流之一,其精神内核就是以仁爱为本,以道德治世,修己利人、己立立人。其对人生的追求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最终成就圣贤境界。


  其修身的方法崇尚中庸之道,要义主要有“三纲”、 “五常”、“八端”等等。其治国理念则是以礼乐文化来教化民众,使人心归善;以刑法、政治制度为辅助,使民众敬畏;由此而形成一个系统的文明架构。从根本上讲,儒家的立足点在于尘世,其学说是以人为考量的中心,致力于如何成就完满的人格,同时儒家也致力于人类文明的和谐共生。从汉字的构成来看,儒者,人所需也。所以儒家讲的是做人的道理,包括如何成就君子、贤人直至圣人,这也是儒家文化的主要使命。


6
扩展欣赏 

  孔子学琴


  (汉)司马迁《史记》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闲,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闲,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闲,〔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司马迁评孔子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