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钱学森 钱老为中国导弹以及火箭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回国后,钱学森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 2、于敏 于敏是中国氢弹之父,中国在上世纪毫无技术的情况下,老一辈科学家们自己摸索研制氢弹,并且比西方国家做的更好,在1960年以于敏等为主的一群年轻科学工作者,悄悄地开始了氢弹技术的理论探索。这次从基础研究转向氢弹研究工作,对于敏个人而言,是很大的损失。于敏生性喜欢做基础研究,当时已经很有成绩,而核武器研究不仅任务重,集体性强,而且意味着他必须放弃光明的学术前途,隐姓埋名,长年奔波。 3、钱三强 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早年从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在“核裂变”方面成绩突出,并且是许多交叉学科和横断性学科的倡导者。他是中国发展核武器的组织协调者和总设计师,中国“两弹一星”突出贡献者。 4、孙家栋 孙家栋是我国 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为我国突破卫星基本技术、卫星返回技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和定点技术、导航卫星组网技术和深空探测基本技术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创建和发展我国人造卫星总体技术、卫星航天工程管理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作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 5、王希季 王希季院士是中国早期从事火箭技术研究的组织者之一。主要从事空间技术的研究开发和航天型号的研制工作。曾主持中国第一枚液体推进剂探空火箭、气象火箭、生物火箭、取样火箭的研制工作。他创造性地把中国探空火箭技术和导弹技术结合起来,提出了中国第一枚卫星运载火箭的技术方案;主持了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 还有许许多多的科学家为中华的崛起奉献了青春,虽然他们当中有些已经离世了,但是他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