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际关系断舍离

 千紫 2016-07-29

人际关系断舍离

人际关系断舍离

这几年断舍离成为了一个风靡网络的词汇,无论各行各业忙碌着的人们似乎都在探讨着“做减法”的智慧。然而,断舍离就只是清理物品,把不穿的不用的囤积的送人捐赠或者丢掉吗?不止如此。更大的断舍离,应该是在我们的心里,只有我们的心里愿意放手了,物品的清理才能顺畅。因而,最难断舍离的地方,也常常不在物品上,而在与我们内心的情感直接相关的人际关系里。

人们囤积物品的原因之一是匮乏和恐惧

总是担心没有,总是担心不够,所以总是需要囤积起来才能感觉到安全。这样的人往往早年可能生活在一个匮乏的心理环境中,说心理环境的原因是他们的物质条件未必是同时代的人里面很匮乏的,但他们的成长环境当中更可能被注入或传递更多的匮乏信念。因而,他们总是会充满担心和恐惧,好像不安全的生存环境随时会到来一样。

那么,其实囤积关系也是一样的,只是相比于物品,这种囤积更难觉察。很多人会囤积关系,并且美其名曰“人脉”。然而,大多数时候,只是加了一个微信号的人脉,或者饭局上见过一面的人脉,可能也像囤积来的物品一样,是没有效率的,往往一辈子也不一定有彼此深入连接的机会。但是他们会舍不得丢弃,总是会想着,也许什么情况下就有用了呢?也许下一次加的那个人会不一样呢?也许说不定哪一次我就被某位大咖垂青了呢?这种匮乏和恐惧的感觉,会使得他们始终深陷在这样的思维模式里,无法脱离这个人际关系囤积的怪圈。

囤积的另一个原因是低自我价值感。

也就是一种不配得,或者说觉得自己“不值得”的内在感觉在作祟。因为囤积就意味着,我认为我需要这样的物品,所以我购买了它们,可是我又永远不会真正拥有/使用它们。或者,也可能意味着,我总是必须要使用那些从仓库里翻出来的落满灰尘的物品。这是一种低自我价值感的变相表达。因为内心认可自己是没有价值的,所以就会不断去创造这样的情境来完成这种内在坚定的信念的自我实现。

人际关系的囤积也是如此。当我们认为自己的时间自己的精力都是没有价值的时候,我们更可能愿意在一些没有任何意义的人际交往当中浪费时间,或者更可能为了维持一些早已经没有活力的关系而付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一方面,这样的浪费时间会使得我们产生一种错觉,好像我在这些没有生命力或者已经死亡关系里,还是是被需要的。然而,可惜的是这只是一种假象。另一方面,这种关系的存在也是在帮助我们完成内在的自我实现。当你认定自己是一个没有价值的人的时候,你会不断去创造类似的情境来证明自己真的是没有价值的。这是无效社交存在的一个更深的心理因素。很多人是在经由无效社交验证自己的也是一个“无效”的人。

人际关系断舍离

囤积的下一个原因可能是与情感连接有关的。

很多人囤积从小到大读书用到的所有书籍练习本等等,或者几十年的旧报纸,但他们并不是收藏家。他们的家里,也常常因为这种囤积而越发显得逼仄。可是没办法,他们就是无法把与过去有关的东西丢掉。这都说明,他们在这些过去的物品上寄托了很强的情感。因而,仿佛丢掉物品就丢掉了过往的岁月,人生的记忆,就是一种对自己的经历情感,甚至是对自己存在的否定。因而,无论他人如何劝说,无论生活实际里,这些物品是多么占据空间,导致问题。他们都不会同意放弃这些囤积。

人际关系的囤积还是与此类似的,很多人会明知道跟幼儿园的朋友已经完全走上了不同的人生轨迹,完全无话可说。可是还是没有办法退出群聊,而且时不时要跟大家招呼一声,显得我们还是一个整体,还很亲近。类似的事情也可能发生在生命中的任何时间段,还可能发生在一个大家族里,长大后几乎没有了解的亲戚们再见面,还是非要表现得充满热情,甚至要热情到吃饭留宿好像才是对亲戚关系的一种认可。可是事实上,不仅找不到话题可以聊,还互相都很尴尬,都碍于情面,不好表现得很不自在。

相类似的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些人原本可能出身很不好,然后突然发达了。这时候,似乎为了表现自己的淳朴或是不忘本,会刻意地与自己原本的出身保持某种连接,并且给予帮助,然后仿佛才能证明自己是一个高尚的人,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这更像是一种姿态的表现,或者说是一种中国式的作秀。某些人形式主义的慈善,也有这样囤积人际形象和情感需求的嫌疑。

最后,囤积来自于内在的不清晰和无条理。

对物品的囤积如此,人际关系也是如此。我们不确定当下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也不了解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我们也不清晰自己想要的朋友是什么样的,更不明确能够与自己内心相契合的可交往的人群在哪里。因而,我们无法判断清楚,什么样的人际关系是有益的,什么样的社交完全是浪费时间,是根本不必要的。结果,常常就只能在各种各样的人际里流连,合适不合适一把抓,先建立连接再说。这都是内在缺乏条理性的一种反应。

那么,如何才能完成人际关系的断舍离呢?

还是要回到自己,清晰自己的内在。当你能够看到自己的匮乏与恐惧的时候,恐惧与匮乏就不再能够抓住你了。你可以笑笑对自己说,看,我又感觉到匮乏了。然后,对一些不必要的场合说“不”。是啊,这个时间我可以陪伴我的家人去吃一顿温馨的晚餐。或者,我也可以约三五知交好友,一杯清茶,闲闲散散地聊个天。这都是很享受的事情。

当你能够看到自己的低自我价值感的时候,就会知道,与其找各种机会攀附各种关系,不如自己静下心来钻研一下自己的专业技能。那些看起来很牛叉的人,不过也跟你一样是个“人”而已。谁都没有三头六臂,谁都不是脚踩风火轮的存在。要想自己做得更好,拿得出手的能力是基础也是必备的条件,否则就算哪天真的有哪位大咖对你青眼有加了,交给你一份重任,你也未必担得起不是?

所以带着这份觉察,你会对自己说,没关系,我们都是平等的人,我的生命也同样是有价值的,我尊重我的价值。然后,显然你会更爱惜自己的羽毛,而不会随便把自己的羽毛拔下来,忍着痛送给他人作为装饰的点缀。

当你能够看到自己把情感连接投射到人际关系上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原来有那么多关系,只是“僵尸粉”一样的存在。而你只是出于某种对断裂的恐惧,或对生命存在的不确定性,又或者面子上的过不去,而不敢或不好删除某些早已经是陈芝麻烂谷子一样的关系。又因而不得不付出自己的时间精力在这些无效又无聊的关系的维系上,反而失了里子。的确,是很明确的里子——人生在世,还有什么比你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更宝贵吗?所以,原本囤积里,你想守护的是一份过往的记忆或者情感的连接,然而,你却失去了当下与自己最紧要的关系们更多连接的时间与精力,这不是得不偿失吗?

所以,你就更能笑笑地接纳了生命本身的无常。就是有些人有些事要成为过去,要随风而逝,而你,无论你是否愿意,你总是要走向你今天当下的生活的。你的生活只能在此时此地,而不可能在别处发生。于是,你也就可以更坦然地跟过去的囤积说再见了。

同样的,当上面的部分你都逐渐明确出来的时候,你内在的条理性自然也就更清晰了。你开始把焦点拉回到当下,你开始去思考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什么才是对自己的生命发展来说有益的。然后,你自然开始了选择了。

那么,很好,当你开始知道你是有选择的时候,当你知道你不必把一切都抓在手里,也不必把一切都搬回家的时候,你的囤积症已经痊愈了,你的断舍离也就成功的完成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