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大家裴永清 治外感发热(柴葛解肌汤证)

 学苑中医 2020-11-09
《裴永清医案医话》选录(二)
外感发热 —
外感发热(柴葛解肌汤证)

赵某某,男,45岁,东北人,来京务工。

因感冒后发烧、咽痛,在住地社区医院接受治疗三天,并静脉点滴抗生素,发热不退。其弟为北京国医堂中医医院院长,遂带该患来余门诊就医。

余查询后得知,该患自觉着凉感冒后发烧伴咽痛,体温在39.5℃-39.7℃之间,白细胞升高到13800,经治无效。现仍恶寒怕冷,头身疼痛,鼻塞不通而流涕,咽痛口渴,晨起口苦口干明显,小便黄。

余观其舌苔白,舌尖赤,脉弦滑数。

【病名诊断】外感发热。

【中医辨证】外感风寒不解,已渐转少阳、阳明,并有化热之势。

【中医治则】外散太阳风寒,兼清解少阳和阳明之邪热。

【中医处方用药】柴葛解肌汤加减。

柴胡12克 葛根12克 黄芩10克 桔梗10克 羌活3克 白芷3克 生石膏末30克(先下) 蝉衣10克 薄荷6克(后下) 连翘10克 芦根30克 大力子10克 生甘草6克

【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剂,水煎服。每剂分两次服,每两小时左右服一次药,直至烧退为止。嘱其清淡饮食,避风寒,防过劳。

【治疗经过和疗效】

服药一次后,热已降至38.3℃,服第二次药后热已全退,共服两剂,热退人安。

【医话】

余所用柴葛解肌汤,出自陶华所著《伤寒六节》中,非程钟龄所著《医学心悟》中之柴葛解肌汤。二方药物组成不同,不可不知。

陶华之柴葛解肌汤,用于外感后所致太阳、少阳、阳明三阳合病在经之证。本证即是此情:发热恶寒,头身疼痛,鼻塞流涕,此太阳风寒表邪未解;晨起口苦口干,乃表邪数日不解,传入少阳所致;口渴尿黄,阳明里热初成之兆,遂取柴葛解肌汤加减治之。

因其证已现里热,遂去生姜;去芍药和大枣,乃因其有敛邪之弊;去炙甘草而用生甘草,乃因炙甘草温中补虚,而生甘草清热泻火,更以生甘草与方中桔梗相合有仲景桔梗汤之义,解表之中兼顾咽痛;加蝉衣、薄荷、芦根、牛蒡子者,增其清透郁热之力耳;取生石膏并重用之,乃因生石膏清热之中又善解肌退热,与解表药相伍,既解太阳表邪又能兼清阳明里热。张锡纯先生在其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指出生石膏用于“外感而有实热者用之直胜金丹”。余临床中体验,生石膏实乃退外感而内有里热之良药,张锡纯先生所言,不欺吾也。

又,柴葛解肌汤一方,曾有人责之其用药过燥而偏温,余以为不然。

临床数十年,凡遇外感风寒多日发热不解,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口苦尿黄,舌脉有热象而舌不腻者,每喜用之而获效。

须指出,方中羌活、白芷用量不可重,重则果真偏燥偏温。


                         《裴永清医案医话》

                                   内容简介
 
京城名医、伤寒大家裴永清首次将个人数十年临床实践中治疗之验案,择其临床资料完整,具有代表中医特色、反映中医辨证论治特点,体现中医临床优势而又疗效显著的一些病案,如实记录,汇成此书。书中收录了不少西医药治疗到目前为止仍感棘手的疾病,诸如痛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紫癜、慢性气管炎、结节性肝硬化、顽固性皮肤湿疹……等。
 
本书是裴老先生毕生临床经验用方和加减用药之心得,以及临床治病感悟,若仔细揣摩,必能对后学者在中医学术和临床技能提高上大有裨益。
 
                《伤寒论临床应用五十轮》
                                  内容介绍
本书是裴永清先生对《伤寒论》原文在理、法、方、药的理解及在临床应用之所得,  汇编成册,名《伤寒论临床应用五十论》,笔与诸公。管见所及,旨在交流治学伤寒之法,共彰仲景之学,广经方之用。以期对从事伤寒教学及中医临床工作者有其小补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