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食知八九| 这些冷知识都不知道好意思做吃货咩?

 feng9h 2016-07-29
食知八九| 这些冷知识都不知道好意思做吃货咩?

“造金字塔的工钱是啤酒?”

“两颗葡萄可以毁掉微波炉?”

“蜂蜜保质期是3000年?”

食知八九| 这些冷知识都不知道好意思做吃货咩?

纳尼?这是为什么呢?

吃货的十万个为什么尽在此期的食知八九!

造金字塔工人的工钱是啤酒!

听到这个知识后,我真的是吃了一鲸......修建了这么宏伟的建筑,这帮劳动人民居然只能领到啤酒?旧时的埃及两种主食就是啤酒和面包,所以他们的工资大概是4升啤酒和两块面包。想到肖申克的救赎的盆友请举手........

食知八九| 这些冷知识都不知道好意思做吃货咩?

没冰箱前,人们把活青蛙放在牛奶中保鲜

“纳尼?这也可以?”恩。没错。在那个没有冰箱的年代,牛奶该要怎么保鲜呢?于是有智慧的劳动人民在某一天发现青蛙丢进牛奶中竟然可以达到保鲜效果?~后研究表明,青蛙表皮的分泌物中含有丰富的抗菌和抗真菌物质,能减缓牛奶变质的速度。柒柒表示能生活在有冰箱的21世纪,真的好幸福!

食知八九| 这些冷知识都不知道好意思做吃货咩?

美国的鸡蛋不能卖给英国,英国的鸡蛋不能卖给美国

这是为什么呢?柒柒查了一些相关资料,原来是这样的。美国是通过工业化手段养鸡,鸡蛋更易受到沙门氏菌感染,(沙门氏菌: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在这种情况下,洗鸡蛋就变得非常有必要了。而在英国,农民在捡鸡蛋时就已经清理过了,完全不需要事后清洗。

食知八九| 这些冷知识都不知道好意思做吃货咩?

日本最著名的三文鱼寿司是从挪威引入

日本的第一条三文鱼其实是在1980年向挪威进口的,日本人在此之前是一直都吃鲑鱼的。这第一条三文鱼是挪威人费尽口舌向日本人安利的。挪威人在推销这一块上真的是百折不挠,到了1995年,日本人才终于开始生食三文鱼,之后养殖三文鱼的量开始猛增。

食知八九| 这些冷知识都不知道好意思做吃货咩?

草莓真正的果实是草莓籽,每颗草莓上大约有200粒籽

草莓其实是成熟的花托膨胀而成的,真正的果实是上面的草莓籽。关于草莓籽的数量......好吧。柒柒也没有数过,不知道这一数字的准确性,如果哪天实在是闲的不行了,可以数一数来验证一下。

食知八九| 这些冷知识都不知道好意思做吃货咩?

信吗?两颗葡萄就会毁掉你的微波炉!

这个真的千万不要试!千万不要试!千万不要试!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别落得跟当年把电灯泡放进嘴里的小哥一个下场!我会告诉你不要把电灯泡放嘴里吗?!葡萄的尺寸和微波辐射的波长相近,再加上球形的形状,葡萄可以将微波能量集中,微波能量最密集的地方开始有蒸汽冒出,蒸汽被迅速等离子化,几秒钟之内,葡萄就能烧起来。

食知八九| 这些冷知识都不知道好意思做吃货咩?

世界上曾经发生过一场关于啤酒的洪水

这场啤酒洪水的爆发是在1814年的英国伦敦,当时一个啤酒厂酿酒罐爆炸,导致三条街区被淹没了。你能想象得到吗?一片啤酒海......这场啤酒洪水中还死了近十个人。

食知八九| 这些冷知识都不知道好意思做吃货咩?

纯净蜂蜜的保质期可以达到3000年

美国考古学家在古埃及的金字塔中发现了一坛3000多年前的蜂蜜。这坛蜂蜜至今没有变质,也没有干燥成块状,仍然可以食用。在古埃及,蜂蜜的用途除了作糖的代用品和在王宫里作为女人的美容品外, 主要是涂抹在法老死后的尸体上,防止其腐烂,并制成木乃伊。But!3000年的蜂蜜,给你吃你敢吃吗?

食知八九| 这些冷知识都不知道好意思做吃货咩?

直到罐头发明48年后,人类才发明出开罐器

罐头是在1810年发明的,但是开罐器却是在1858年才有的。那么问题来了,从1810年到1858年这48年来,你们都是怎么开罐哒?看来拖延症真的得治。在早期没有开罐器之前,人们大多数是用小刀或者凿刀来开启罐头的。1870年有轮子的开罐器,1925年发明了有锯齿轮子的开罐器。1931年电动开罐器出现。

食知八九| 这些冷知识都不知道好意思做吃货咩?

第一个脆皮甜筒诞生1904年

甜筒的历史已经这么悠久了吗?其实最早的冰淇淋是盛放于盘中的。1904年,圣路易斯世界博览会上,推销员在卖冰淇淋时,纸盘用完了,就将当时要卖的华夫饼干包裹在冰淇淋上,自此第一只甜筒就这么诞生了~

食知八九| 这些冷知识都不知道好意思做吃货咩?

看完之后有没有觉得自己涨姿势了呢....

如果你有新发掘的

可以留言给柒柒哦~

欢迎扫二维码关注

————「沪上吃货」————

跟柒柒一起吃遍全上海的美食

有美食 有福利 有最新资讯 一切尽在沪上吃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