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分钟看懂介入放射学

 健康卫士阿宽 2016-07-29


介入放射学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性学科。它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以影像诊断学和临床诊断学为基础,结合临床治疗学原理,利用导管、导丝等器材对各种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的一系列技术。


即:在影像医学(X线、超声、CT、MRI)的引导下,通过经皮穿刺途径或通过人体原有孔道,将特制的导管或器械插至病变部位进行诊断性造影和治疗,或获得病理学、细菌学、生理生化学、细胞学和影像资料的一系列诊断方法。


介入放射学是上世纪80年代初传入我国,涉及人体消化、呼吸、骨科、泌尿、神经、心血管等多个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对以往认为不治或难治的病症(各种癌症、心血管疾病),介入开拓了新的治疗途径,且简便、安全、创伤小、合并症少、见效快。

它是在影像学方法的引导下采取经皮穿刺插管,对患者进行药物灌注、血管栓塞或扩张成形等'非外科手术'方法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由于其在疾病诊疗方面拥有传统的内、外科学不具备的具有微创性;可重复性强;定位准确;疗效高、见效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多种技术的联系应用简便易行等独有特点,在现代医疗诊治领域已迅速确立其重要地位。


介入放射学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1、具有微创性往往仅经过皮肤穿刺、插管,生理或手术孔道插管即可完成诊断和治疗。


2、可重复性强在一次性治疗不彻底或病变复发时可经同样的途径重复多次进性治疗。

3、定位准确 由于所有操作均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进行,使穿刺和插管准确到位,诊断和治疗具有较少的盲目性。如经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比手术方式植入导管到位率提高,移位率减少。



4、疗效高、见效块 对于出血性病变,血管狭窄和其他管腔狭窄等病变,一旦介入技术成功,疗效立即可见,如出血立即停止,管腔即刻开通,伴随症状马上消失,有人称之为“戏剧性效果”。对于一些内外科治疗棘手的病变,如动静脉畸形, 肝癌等中晚期癌肿,介入治疗的疗效优于传统治疗。


5、并发症发生率低 基于上述特点介入技术造成的并发症率低,致命和致残的严重并发症更是极为少见。

6、多种技术的联系应用简便易行 对于某些病变需多种方法同时或序贯进行才能取得良好疗效。多种介入技术方便而互相干扰少,协同作用强。胆道恶性梗阻,可先行经皮肝胆道内外引流术(PTCD),再行内支架或内涵管置放术,并与内照射或经动脉化学治疗(简称化疗)灌注术配合治疗肿瘤本身。血管狭窄的治疗,可由溶栓术、球囊扩张术和内支架置放术相互配合。介入治疗可与外科手术很好配合,如肿瘤的术前栓塞可使巨大肿瘤获得二次手术机会,可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提高肿瘤切除率。对于出血的病例,介入技术先行止血。再行原发病变手术切除。可使风险较高的急诊手术变为较为安全的择期手术。


介入放射学的临床应用:

1、血管性介入: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溶栓药物、止血剂等;血管栓塞:出血血管、肿瘤血管、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血管瘤、脾动脉栓塞等;血管成形:血管狭窄的球囊扩张、内支架置入成形及激光、旋切成形等 。


2、非血管性介入:经皮穿刺活检、抽吸、引流及治疗:如实质脏器病变的经皮穿刺活检及消融治疗,经皮椎间盘化学溶解或切吸术及融核术,经皮穿刺脓肿、囊肿的抽吸、引流及注药治疗,结石处理等;管道狭窄的球囊扩张及内支架成形:如气管支气管、食管、胃肠道、胆道、尿道、输尿管及吻合口狭窄的球囊扩张及内支架置入成形。


我们期望:关注你自己,也关注你的亲朋的健康!

我们的理念:医者精诚,爱患如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