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8新儒家:宇宙论者(上)

 赫一的书馆 2016-07-29


新儒家:宇宙论者(上)


各位书友好!昨天我们初步了解了新儒家兴起的历史背景,以及韩愈、李翱作为新儒家的先驱,提出以《大学》和《中庸》来重振衰落已久的“孔孟之道”。然而重振“孔孟之道”并不是重提一两篇古老的经典文本就能恢复的,和佛教经过了四百多年的中国化历程,已经形成了完整深厚的宇宙论和性命之学相比,儒学的形而上学相对太浅了。


社会人心已被佛教的性命之学吸收了过去,沉浸在万物皆“空”、修行成“佛”、来世解脱的思想中。同时期还有兴盛的本土宗教道教,其由阴阳学说、《易经》、道家思想结合,经过几百年发展,也已经具有了一套高度形而上的宇宙论,以及各种炼丹术,具有强烈的“出世”目的,追求一种超越现实的“长生不老”。


佛教的最终目的是要“引人成佛”,道教的最终目的是要“引人成仙”。而对于新儒学而言,最终目的是要“引人成圣”。与“成佛”、“成仙”相比,“圣人”并不是一种出世的状态,而是要在人世间承担起“修己治人”的社会责任,具有“佛”“仙”身上不具有的家国情怀。


如果我们回顾第四章“孔子:第一位教师”,可以看到孔子从“十五志于学”,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这是孔子从一个普通人上达到“君子”的阶段;而从“六十耳顺”开始,到“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才是孔子从“君子”上达到“圣人”的阶段。成为“圣人”,能够“内圣外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乃是儒家的最高理想。明代王阳明十岁时曾问老师:“何为第一等事?”老师严肃的回答:“惟读书登第耳。”阳明说:“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王阳明年谱》)


然而“如何成圣”却是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先秦儒家并没有提到如何成圣的方法。孟子虽说要做宇宙的“天民”,可以自然发展人所固有的“四端之心”,以及培养一种“浩然之气”,但却显得颇为神秘,没有提出一种实际的让人感到可操作的方法。如果用道家的方式,容易走向道教出世修仙的道路上去。相比之下,佛教却有着细致的修禅方法,就连朱熹也不得不承认,佛教静坐、专一、观无常等禅修方法非常有效。


作为第一个开启宇宙论的新儒家,北宋周敦颐对“如何成圣”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主静”,或者“无欲”。“无欲”非常接近道家的“无为”和禅宗的“无心”。但佛教的“无心”几乎无所不包,出世倾向太重,而“无欲”的内涵则比较明确,不至于过度虚无化,与佛教的理念划出了界限。



“无欲”可以通俗的理解为没有“自私”之心。即人在面对外部发生的事情时,能够发挥本能的第一反应,而不是进行再思考、再权衡。一旦进行再思考、再权衡,无论是否出于私心(可能出于好心),也不是人最本能的那个反应,此时就已经不是“无欲”之状态了。而由于周敦颐继承的是孟子的“性善说”,所以,“无欲”引发的人本能第一反应是“善”的反应,人自然就会产生孟子说的“恻隐之心”。用周敦颐的话说,“无欲”的状态下,人内心里没有“自私”的因素,这叫做“静虚”。随之而进行的直觉本能的行动便是“动直”。人若有了“自私”的因素,内心就不可能“静虚”,行动便会有所轻重权衡,此时就失去了“公”性,不再具有“动直”的那种直截了当。


所以,人的内心就像一面明镜,时刻反照着镜前的事物。内心清明,镜子就反照出大公无私的外部局面和个人行为。要想“成圣”,就要“主静”,即保持人的“无欲”状态,这非常接近禅宗的“无心”而为的修行状态。只不过同样是“无心”而为的生活,禅宗的根本立足点在于万物皆“空”,而新儒家的立足点在于“有”。


在新儒家这里,完全借鉴了禅宗提供的方法。在成圣的方法上,新儒家像禅宗一样追求“心如明镜台”,并且要“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所不同的是,新儒家显然不会说“明镜亦非台”或“本来无一物”,因为只有论证万物的本体是“有”而不是“空”,才能在本体是“有”的基础上注入“圣人”入世修行的社会责任和家国情怀。


“成佛”的宇宙论意义是要与“宇宙心”合一,解脱轮回;“成仙”的意义是可以“长生不老”;那么“成圣”的宇宙论意义是什么呢?“主静”、“无欲”、“静虚”和“动直”这样的方法可以有助于“成圣”,但如果没有一个“超道德”的宇宙论价值,只有“方法论”不能让人发自内心的走上追求“成圣”的道路。而要建立这样一个“超道德”的价值体系,就必须重新构建儒家的宇宙论,以与佛教和道教的宇宙论抗衡。


周敦颐、邵雍、张载吸取了阴阳家、儒家、道家、《易经》、佛教、道教的思想,为新儒家的宇宙论创造了全新的理论体系。下一次再对他们三者进行综合分析。


飞鸿


飞鸿,理工出身,业余爱好钻研西方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