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荐 | 三大攻略,让你尝到阅读的甜头

 Purefact 2016-07-30


同是读书,有些教师收获满满,有些却毫无收获。看来如何有效地进行阅读还是得当成一件大事来抓,免得浪费咱的精力和时间。

宁波仁爱中学教科室主任、教师读书社社长刘波老师热爱读书,长期致力于推广读书。作为全国十大爱读人物之一,他认为,教师有效阅读需要一定的规划。那么具体又该如何规划呢?三大攻略看完,相信老师们更心中有数了!


阅读是教师一辈子的事。尽管有人强调阅读的无用之用为大用,但对教师来说,还是希望能够通过阅读来加快自身的成长,享受阅读带来的成长之乐。教师一旦感受到阅读给自己带来的切切实实的好处,就能进一步激发自身的阅读热情,更好地用自身的行动去带动身边的人。教师如何通过阅读,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和精神成长,这是很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认真思考的。

不同类型的阅读,可以达到不同的目的。因此,教师对自身的阅读要有一定的规划,并落到实处。在阅读中,教师要兼顾好以下三种阅读的关系,使阅读更好地体现其魅力,发挥其效用。


1


聚焦式阅读,让教师尝到甜头


顾名思义,聚焦式阅读的目的性是非常明确的,可以说是基于某种任务的阅读。这样的阅读是一种短期阅读,只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或是对某个话题要进行深入的了解。比如教师为了上好某节课、写好某篇论文、做好某项课题,而对某些著作或期刊上的文章进行集中深入地阅读。针对性和有效性是聚焦式阅读的最大特点。


我个人对“心理账户”比较感兴趣,就会查找期刊上发表的关于“心理账户”的研究成果以及教育教学上应用“心理账户”的情况,并认真阅读。通过这样的聚焦式阅读,我对“心理账户”这个概念就有了深刻的理解,在写作中也会有意识地引用这个概念。


这样的聚焦式阅读随着任务的完结或者困惑的解决,也就自然完成了。但随着需求的改变或新的需求的产生,又会有新的聚焦式阅读产生。聚焦式阅读,其实很多教师都是经历过的,也被很多人所推崇。这类阅读指向较为明确,成效也较为明显,相对来说“功利性”较强。不过,这种阅读可以让教师尝到甜头,有助于教师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教师的成长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2

稳定式阅读,为专业水平的提升提供“养料”


与聚焦式阅读相比,稳定式阅读称得上是教师的一种职业性阅读。尽管稳定式阅读最终也指向教师的专业成长,但每次的阅读并没有明确的目的,这是一种日积月累式的阅读,最终能达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师的职业素养、专业水准、教育信念就是在这样的阅读中养成的。


稳定式阅读主要是阅读一些教育著作、教育专业刊物和跟教育相关的新媒体,此外也包括一些人文社科类阅读。


在稳定式阅读过程中,每一次的阅读都在为自己专业水平的提升提供“养料”。比如阅读吴非的《致青年教师》、李希贵的《面向个体的教育》、郑杰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等书,作者的教育理想、他们对教育细节的关注、对教育问题的见解,都会带给我们很多的启发,让我们对教育有更深刻的理解。


又比如,日常多阅读《教师博览》、《教师月刊》、《师道》等教育综合类刊物以及各类学科刊物,可以让我们对教育的最新动态和学科发展动向有更清楚的了解。


内容来源: 摘自《教师成长力修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