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课程基地建设的新认识和新思考

 丛耘720 2016-07-31

   

        ——赴江苏省高中课程基地考察总结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们学校课程基地建设,2016年3月20-24日,教研室兰志军主任带领我校语文、地理、通用学科基地负责老师,参加了由海南省教教育研究培训院组织的赴“江苏省高中课程基地建设观摩学习和考察”项目。此次考察的内容是锡山高级中学和常州高级中学的学科课程基地建设,观摩学习的内容是现场观摩、倾听江苏省2016年高中课程基地申报答辩会。本次观摩学习和考察结束之际,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罗基鸣主任对本次观摩学习和考察的任务提出具体要求,要求我们回来后,对各自的课程基地做反思性分析,并提出下一步课程基地建设的改进措施。此次参观考察和学习,我对课程基地建设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锡山高级中学和常州高级中学是江苏省课程基地的名校,这两所学校的课程基地各具特色。睿智的唐江澎校长跟我们分享了锡山高中的课程基地经验:什么是课程基地?课程基地是课程实施的环境和场所。从唐校长的介绍和对常州高级中学的参观中,我们对江苏省已经建成的课程基地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第一,有魂。一个课程基地首先要有顶层设计理念,顶层设计理念主要回答课程基地的核心指向和价值追求是什么。锡山高中的课程基地追求的是“生命旺盛,精神高贵,智慧卓越,情感丰满”,该校目前有四个课程基地,命名为人文课程基地、体育课程基地、想象创造课程基地和云学习课程基地。生命旺盛、精神高贵、情感丰满主要通过身体健康、艺术情感实现,智慧卓越主要是学习方式改变,实践能力增强。在参观中我们能够感受到锡山高中的四个课程基地都是指向他们的价值追求的。

        第二,有体。一个课程基地要有课程的载体,才能使基地因课程有充实的内容,课程因基地有实施的场所,所以课程基地要有课程和实施形式。锡山高中的课程基地建设让我看到的广义的课程基地,更加领悟了课程基地的顶层设计含义。锡山高中的人文课程基地中的语文学科的学习不但精致而且有前瞻性,人文课程基地不但能够开足国家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地方课程,还很有远见的开设具有国际视野的综合能力课程。比如,语文学科的课程有一年花40万买的哈佛大学的“演讲与辩论课程”。为什么选的是“演讲与辩论”课程呢?如果你不学会阅读,不学会接受、积累,分析前人的观点,你能表达吗?能有精辟见解的演讲吗?如果你不学会思考,没有逻辑,没有推理,不能演绎,你能实现既能正辩又能反辩的辩论吗?想一想高中生的学习,不论是学习文科还是学习理科,在思维能力上不就是培养学生要具备演讲和辩论的能力吗?

        第三,有道。一个课程基地必须着力于学生某一能力或学习方法的转变,使学习方式的转变有依据,课程基地是开展多种学习方式和方法的地方。课程基地的环境不是一看就什么都明白的地方,而是学生和教师学习和探究的地方,一个学校如果把所有要学习的东西都变成一看都明白了,那就不是课程基地,那是一个参观或游览的地方。锡山高中的击剑馆、辩论室、想象创作空间等就是学生学习体验的地方,它们只是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将发生什么,只有学生来了才知道,学生在想象创造空间教室进行创作的成品,并不一定有什么价值,但学生创造作品的过程动手能力得到提升,为学生营造的这些学习环境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意识。课程基地是一个传道的地方,也是道法改变的地方。

        第四,有人。课程基地必须是学生100%能够进入学习的地方,课程基地中至少有30%的课程进入。如果没有课程进入只能是参观和游览的地方。

        从江苏省2016年高中课程基地申报答辩会中申报的课程基地看,目前江苏省的课程基地主要是以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主,说明江苏省目前的课程基地建设已经从开发国家课程基地向开发地方课程的课程基地过度。本次的基地申报答辩最具特色的课程基地仍然是锡山高中,该校申报的课程基地是应对2016年即将出台的新课标,新高考模式下的“新版课标示范性自然科学实验课程基地”,从唐江澎校长的陈述中可知这是理科综合性的课程基地。

        在过去一年中,海南中学地理学科基地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在促进学生的成长方面,主要是利用地理数字教室中的现代设备进行自然地理现象和原理教育,开展实验式教学研究,通过学生动手,培养动手能力的同时强调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改变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成立新视野天文社,并正常开展天文观测活动,激发广大师生对天文学的兴趣。利用云平台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借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能力。在教师专业成长方面,主要是分批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培训、交流研讨,参加全省公开课、骨干教师送课下乡活动,开展校本课程研究,在高三开展有效复习研究,面向全省做高三地理有效复习研究课,在全省地理教学中起了引领和辐射作用。

        尽管我们的学科基地已经初见成效,但对照我们当初的地理学科基地建设的内容与举措,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进步加强和完善的。

        第一,在教师专业成长方面,我们仍然比较封闭,大学教授,科研部门的有关专家进校园培训比较少,我们自己的《大海之南》校本课程编写缺少专家的指导。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比较薄弱,教学与教学研究脱节,我们目前的两个校本课题缺乏专家指导。今后我们要加与高校和教育科研等各行业中与地理学科有关的专家沟通和联系,聘请校外导师,弥补我们专业教师的不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第二,在创设学生多种学习方式方面,我们只是提供了地理数字教室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表现出深层次地实现了体验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我们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仍侧重怎样教。今后,我们要借用课堂观察模式,关注学生的学习,分析学生的学习,根据学生实际,创设多样的学生方式。

        第三,我们希望在学科基地建设中实现“结合学科特点,整合教学内容建立开放性的教学模式”。目前还没用完成,老师们目前对开放性的教学模式的营造遇到了瓶颈。主要是我们原先希望建设的气象台、天文馆、地理园等硬件措施没有完成。

        第四,我们原先希望完成组内教师“电子教学资源库”建成科组网站,目前还没有完成。

        最后,面对即将颁布的高中新课程标准,我们要向锡山高中学习,积极研究新课标和海南新高考模式,创新学习方式,为学生适应新高考,创建新的学习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