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座藏在深山中的“紫禁城”,神秘而传奇!

 老鄧子 2016-07-31

名胜古迹

「介绍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让你每次旅游都是一次历史征途」

历史遗迹 | 名城古都|  各地习俗| 世界风景



一提到“紫禁城”,我们总会不由自主地想到那座坐落于北京之中央,集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的故宫。






可是,你能否想象到,在一处远离尘世的原始森林中,竟也暗藏着一座神秘庄园,其建筑格局与北京紫禁城相似,规模宏大,气势磅礴,被称为“深山紫禁城”。






在重庆西南部的四面山里,

有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

因其山路难行,人迹罕至,

这里深藏的神秘宫殿——会龙庄,

一直成为被世人遗忘的深山宝地。





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

这座宫殿才被世人所发现,

多年前,江津文管所找到,

一只做工精美的水晶白鹤,

却不知其来历,经过反复查找,

终于发现原来它出自这座宫殿,

被隐藏了多年的会龙庄才出现在世人眼中。





会龙庄,位于江津区四面山镇双凤场,

享有“西南第一庄”的美誉,

它规模宏大,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

庄园内共16所院落,18口天井,

202间房,308道门,899个窗户,

是一个由328根石柱擎起的石木结构建筑群。





据说,当年庄园配备有仆人专职开门开窗,

从天微明开始工作,一直到午饭前,

才能把所有门窗打开,

休息须臾又要开始关闭门窗,

足见会龙庄之大。






跟其它赫赫有名的庄园相比,

藏在深山里的会龙庄显得有点默默无闻,

但是,当你真正了解到它的时候,

就会发现会龙庄有着许多无法解释的神秘之处。






会龙庄原有三道围墙,

内两道墙为土墙,

外墙用石头砌成。

石头外墙酷似长城,

绵延数千米,

还分设若干处土堡用于防御外侵。





会龙庄终年不枯不漫,

在当地人的记忆里,

会龙庄的池水从来没干涸过,

无论是干旱或是强暴雨,

院内的池水永远不涨不落。






会龙庄院中曾立四座华表,

四个精致的大石墩摆放在大堂前,

据传是本庄园主所立华表的底托,

后来,被人举报,为免灾祸,

园主将大堂房屋降低7尺,

并将华表埋入中庭地下,

只剩下四个石墩在此。





会龙庄的绣楼有夹墙可藏身,

原为会龙庄女眷居所的绣楼,

有近一米宽的夹墙全部连通,

夹墙平常用来藏贵重之物,

如果土匪强行进入会龙庄,

女眷小孩可进入夹墙躲避匪灾。





会龙庄的建筑风格,

既不是寺庙,也不是宗祠,

其建筑格局属于典型的宫廷建筑,

与北京的紫禁城相似,

处处透露着皇家元素和贵族气息,

是一座藏在深山中的紫禁城。






会龙庄虽然工程浩大,

但是当地知道会龙庄的人并不多。

会龙庄为何能够隐于山林而不被人所知?

会龙庄建于何时?又是被何人所设计?

建筑为何仿紫禁城格局?

雕刻为何敢采用龙凤图案?

它真正的主人到底是谁?


几百年来,这个恢弘的建筑背后,

一直流传着许多神秘的传奇故事。





有人说,

会龙庄内世袭居住的是王姓族人,

王氏祖先因官场斗争,家族动荡不安,

后为躲避祸乱,举家外迁到双凤场。


王氏家族从嘉庆七年(1802年)开修,

到民国七年(1918年)完工,

总共花费116个年头,经历六代人完成。





有人说,

此庄是明朝建文帝所修的宫殿,

民间传言建文皇帝丢失政权后,

装扮僧人逃难于西南边陲,

王姓望族追随建文皇帝而来,

在深山中为建文皇帝修建了会龙庄。





有人说,

会龙庄是和珅的官邸,

相传和珅政治生涯晚期,

企图逃离清廷,远走他乡隐姓埋名,

为此,他委派自己的党羽,

一名王姓侍卫携巨资为他修建出逃后的住所。





有人说,

会龙庄与平西王府的格局一致,

是吴三桂为自己准备的避难之所,

也是他在失败后,准备在此负隅顽抗,

想在这里东山再起的龙腾之地。




关于会龙庄的传说从未停止过,

不管它的主人是谁,

会龙庄的光芒都将一直存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