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朝与阿拉伯帝国的对决——怛罗斯之战

 我的书摘0898 2016-08-01

怛罗斯之战是东方唐王朝和横跨欧亚非的阿拉伯帝国之间的直接交锋,正因为交战双方是当世的两个超级大国,所以,一场并不具有太多战略价值的战斗,却被赋予了更多传奇故事色彩。

唐朝与阿拉伯帝国的对决——怛罗斯之战

战端将启

这里我们简单梳理一下战争的起因。

首先是因为吐蕃与唐在青海一带大打出手,使得唐王朝的安西庭对西域的统治力渐渐转弱。为了重新打开通往中亚的道路,唐朝中央政府决定对西域不臣服于自己的地区实施惩罚性远征。

执行这一远征的高仙芝在怛罗斯之战以前可谓战必胜,攻必取,一时名震西域。

再看阿拉伯帝国一边,因为刚刚经历了内部朝代更迭,又一直与拜占庭帝国处于胶着状态,急需巩固在中亚的宗主地位。

于是,两个中亚小国——宁远国与石国之间的摩擦成了引发两个庞大帝国交战的导火索。

唐朝与阿拉伯帝国的对决——怛罗斯之战

野望未酬,血战惜败

关于这场战役的经过,不仅多有史料记载,后世文献专著亦是数不胜数,在此也就不炒冷饭了。

首先来看是什么导致唐的战败:

最根本的一点在于高仙芝轻敌。他率军跋涉三个多月,深入敌人腹地,把两三万人搁在盛夏的大漠深处,不光后勤补给难度大,对周边的地理环境和情报几乎一无所知,这是没有天时地利;

其次,由于阿拉伯帝国对中亚诸国起义长期的镇压,以及伊斯兰教对各族传统宗教的冲击,这些西域小国实际上是倾向于接受唐王朝的保护的。但是高仙芝没有利用好这一点,比较“出名”的错误策略是先打服了石国,并允诺招安,但随后又出尔反尔血洗石国城池,导致意外出逃的石国贵族把高仙芝的恶行传遍了中亚,于是毫无意外的,导致原先臣服的国家全都不再坚定支持唐王朝了。即便到了这一步高仙芝还把全军的背后交给内心仍在观望的葛逻禄,这是失了人和。

天时、地利、人和尽失的唐军,输了很正常。

唐朝与阿拉伯帝国的对决——怛罗斯之战

接着转过来看阿拉伯帝国不进一步扩大战果的原因:

当时是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和阿拔斯王朝迭代的次年,阿拉伯帝国对于这次战役本就是情急之下被迫应战,从他们调集数倍于唐军的部队就可以感觉到,阿拉伯帝国对于这次高仙芝私自挑起的突发战斗还是很紧张的。

同时,阿拉伯帝国的地方冲突一直未能平息,而相比唐王朝和中亚,拜占庭帝国对西亚的威胁是近在眼前,必须时刻注意的问题,所以,击退了唐军就已经达到了战略目的,全面控制中亚甚至西域,并不在其计划内。

当然,也有最后一个因素,唐军在腹背受敌的绝境下,以两万人对阵阿拉伯七万人,打出了令人瞠目结舌的战损比——唐军伤亡8000,击杀阿拉伯军3万。唐军的战斗力让阿拉伯联军感到震惊,何况此役唐朝动用的只是安西庭的力量,中央政府并没有拿出全部实力,稍微理智点的统帅绝不会想着与处于鼎盛的东方帝国展开一场你死我活、无底线的战争。

唐朝与阿拉伯帝国的对决——怛罗斯之战

虎头蛇尾,草草收场

史学上对怛罗斯之战有一个说法,叫“无足轻重的怛罗斯”。站在宏观的角度来看,的确如此。

第一,高仙芝为何挑起这场“中央政府前期既未授命,后期也不在意”的战争呢?当时正值阿拉伯帝国的倭马亚王朝和阿拔斯王朝迭代的次年,高仙芝察觉到这是击倒阿拉伯巨人的绝好时机,可以彻底确立唐在中亚的主导权,同时虏获诸多小国的朝贡;

同时,唐朝节度使在地方的权力巨大,导致唐军在各个战略方向全线出击,各大节度使都希望建立战功,权倾一方。这从侧面决定了两件事:高仙芝的贸然出击,以及战斗从一开始就注定没有其它唐军的支援。

第二,双方在这一战后相继陷入了内乱——唐朝的安史之乱、阿拉伯帝国的穆斯林与萨里因功高震主被杀,引发大规模叛乱。而两大国在中亚造成的权力真空,也引发了中亚小国的政治动荡。

第三,吐蕃坐收渔翁之利而异军突起,陡然成为中亚的庞然大物,两个大国一边强压内部的动荡,一边又竭力阻止吐蕃的崛起,一致的利益让他们又走到了一起。

笔者的调侃

唐朝与阿拉伯帝国的对决——怛罗斯之战

怛罗斯之战的最精彩之处恐怕就在于它留给后人巨大的·想象空间,以及让人津津乐道的诸多细节,更是因为这是两个历史上的超级大国“不尽兴”的战斗。当然,每逢此类话题,笔者都想引出西塞罗的那句“对于未曾经历过战争的人而言,战争无疑殊为一种浪漫。”

最后再调侃一句:怛罗斯之战的历史意义不及其对历史书的意义。

- The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