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读好一本书?

 喋喋不休的W 2016-08-01

同一本书,不同的人,读出的效果不同,有些人读都读不懂,有些人读时美滋滋读完就忘,而有些人读完了不但记住了,还能形成了自己的见解,去开别人的脑洞。

每个人读书的动机不尽相同,有些人是为了秀朋友圈装装逼,有些人是为了一种情调,有些人纯粹是为了乐趣,而有些人则把读书看成一件追求效益的事情。

经常听很多人吹,包括我自己都在吹,说自己读了多少多少本书,其实读书的数量并不代表读书的质量。有些人基本只读几本书,却读成了大师,而有些人囫囵吞枣读书破万卷,却也没见得有什么过人的认知。

在我之前的一篇文章《你为什么读书老是记不住》中,重点分析没读好一本书的原因,而这篇文章则重点解决这个问题:怎样读好一本书?

如果你读书的动机出于装逼或者纯粹为了乐趣,也许这篇文章对你的作用不大,但如果你读书看重效益,那这将是一篇值得分享的方法论型的文章,也许对你形成自己的一套读书方法有所帮助。

读书总体上分为几个程序:

选书

确定阅读指数

读书做笔记

读后总结

一:选书

很多人读书,第一步就死在选书这个环节,什么乱起八糟都读,结果是读得乱七八糟。学会选书可以说是一个读书人最基本的素质。

书分三六九等,有些书能让你醍醐灌顶,受益无穷,值得珍藏,值得一遍又一遍地品味;而有些书则不痛不痒,不读尤胜于读,甚至读了会让你变蠢。可见选书的重要性。

如何选书?总体上要把握好两点:

哪些书值得你去读?

哪些书你能够去读?

第一点要把握书的质量和语言表达。

首先要看书的内容质量,读书要坚持“内容为王”为第一原则,读傻逼的书,会让你变成傻逼,而读有格局的书,会拓宽你的见识,甚至让你开启所谓的“第三只眼睛”,比如《世界通史》,《人类简史》,《梦的解析》。

其次是语言表达,有些书内容很好,但表达混乱,或者太过死板,你发现读这种书时脑力大多不是用在理解书里的内容,而是用在纠结它要表达的是什么。

尤其当一本书是外来品的时候,经常会有很多不同的译本,内容基本一样,但在语言表达上却会参差不齐,要看这类型的书,一定要选最经典的版本来读。我曾经读过一个译本的《国富论》时痛苦得死去活来,就是因为译得太差劲。

第二点要把握书的难度。

选书要根据你的知识沉淀,专业背景等,选择那些在你理解极限之内的书。你理解不了的书,再好也跟你无缘,就像你追不到的女孩子,再好也跟你关系不大。

读一本无法理解的书,和你从来没有读过这本书效果基本上是一样的。比如《经济解释》对我来是一本好书,对你来说却可能不是,因为没有经济学背景的你可能读不懂,一本读不懂的书很难说有多大的意义。

怎样判断这本书的难度适合自己?在你吃菜的时候,这菜好不好吃,你吃一口就知道了,同理,一本书你在不在你理解范围之内,你读一两页就知道了。

当然也如果立志一定要啃下一本难度过大的书,也不是不可以,但你需要花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就像罗胖花一年多时间啃完《物演通论》,也像我在大学时花半年时间啃完《梦的解析》,但一般人很难有这样的毅力。

二:确定阅读指数

阅读指数是什么?这是我编的一个概念,度量一本书值得你多大程度深入阅读。阅读指数高,说明这本书值得你去仔细阅读,甚至要去读不止一遍,阅读指数低,说明这本书只值得你粗略去读,甚至不值得你去读。

哪些书值得精读,哪些书值得略读,这需要很明确。因为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和宝贵的,不要什么垃圾书都一字一句,一节一章地去读,这是一种极其浪费生命的读书方法。

像我,精读一本书50万字的书要好几天才能读完,才能达到我满意的效果。而只需要略读的书,我一天能读两三本,只求把握书中内容大概。像我在大学时候,到图书馆里一排一排地读过去,主要采用的是略读方法。

阅读指数高的书值得很精细地阅读,或内容精粹,或专业度高,或言辞美妙,总之要有一个深深打动你的点。而阅读指数低的书则只需要你了解内容大概就可以,只求在跟别人吹吹牛逼时能讲出点什么来,甚至你都不需要读原书,只要需要百度一下就行。

读书一定要结合精读和略读两种方法,精读会让你的增加你的知识深度,而略读则会拓宽你的知识广度。

三:读书做笔记

如果有人问我,读书最需要养成的习惯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做笔记。

做笔记的重要性经常被人忽视,所以读书做笔记的人真的不多,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对于我来说,不动笔不读书,因为我深知做笔记的好处。

很多人认为,读书不笔记是因为懒,其实不是,是因为没有看到做笔记的好处。做笔记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辅助手段,能帮助你更好吸收书的内容,对你后期的复习也特别有利。

在读一本书时,你需要:

对这本书的内容结构了然于胸

熟记这本书中开脑洞的内容精华

如果你读完一本书,脑袋中对以上两项没有任何影像,大脑一片空白,那基本等于白读这本书了。而做笔记恰恰有助于很好地克服这个问题,起码保证你读后不会是大脑之中一片茫然。

那么,笔记怎么做?根据我个人经验总结出供大家参考的几点:

用几句话分别概括每节、每章,甚至整本书的内容

提取出最精彩、最开脑洞的句段

写一些你阅读时的评价或者发散性类比

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出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

如果你在读一本书时按照以上四点做笔记,你会发现有两个好处:

做笔记让你读书效益更高,因为你一边读一边总结还一边写,这比单纯的读更有效益。做笔记读一遍书,甚至比不做笔记读三遍的效果还好。

一本好书需要读重读好几遍加强记忆,如果你做了笔记,你发现你不需要重新读过这本书,只花一个小时过一遍之前的笔记,效果都会比别人再读一遍一整本书下来更佳。

做笔记是每个读书人都应该养成的习惯,连毛主席都认为不下笔不读书。做笔记能让你用最短的时间最大程度地吸收一本书的精华,从这个角度来讲,做笔记似乎比不做笔记更符合懒人的利益。

四:读后总结输出

读书是一种信息输入,但其目的却是为了输出。无论是写文章,还是读书分享,都是一种输出方式。

很多人读完后书就扔一边去了,这样读书其实有头无尾,效果肯定是要大打折扣的。要想取得好的效果,还需要有一个总结的过程。

读完书之后的总结中,你需要明确几点:

这本书给你带来了什么?

这本书值不值得再次去阅读?

有些书,可能专业度比较高,可能内容密度比较大,也可能观点比较超前,读一遍不能完全理解和吸收书中的内容,可能需要读第二遍、第三遍、第四遍,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理解,这样的书就像你人生中的贵人一样,源源不断地输送给你智慧。

总结之后最好有个输出的过程,这个时候也许会比较难,但却意义重大。只有当你吸收了书本中的精华,并且有能力通过文字或者语言输出的时候,才基本肯定你真的是有所收获。

有些人读完书之后,感觉认知受到很大冲击,脑洞大开,却没法将书中内容很好地阐述出来,要么逻辑混乱,要么言不达意,这归根结底是因为输出能力的薄弱。这是非常多读书人的问题。

所以输出训练就显得非常重要。输出训练可以结合个人的输出需求。什么是输出需求?就是你希望你自己是一个有口才的人、还是有文才的人,或者两者兼具。

如果你希望锻炼你的口才,那么你需要花半个小时,对着镜子用连贯的逻辑讲述你从这本书中所得的收获,就像你在说服一个从来没有听过这本书的人,让他产生读这本书的欲望。

如果你希望锻炼你的文字表达能力,那么你需要花一个小时左右,写一篇相关的文章,或是评论文,或是读后感,力求做到文笔流畅,逻辑清晰,亮点突出。

输出训练核心其实是训练一个人整理信息和表达传递的能力,对于一开始进行这个训练的人来说可能会很难,但只要你坚持一段时间,你的进步会让你感到惊讶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