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培养天才儿童的几个焦点问题(转知攸武博文)

 isthere 2016-08-03
有些观点很新颖,建议一读:
1、孩子大脑就像一张白纸,教什么孩子就能学会什么。
2、人在6岁前大脑已学习完成了整个人生的80%的知识量。 在6岁前学习的知识越多,今后的20%知识量就会变的越大,
3、6岁前的孩子以开发智力为主,识字不属于开发智力范畴。
4、成人学到的知识是增加记忆,孩子则是构建思维。记忆会丢失,思维将永远发生作用!
5、人的学习能力与年龄成反比,年龄越小学习的效果越好。
6、传统教育“步步为营”--从易到难的方法,错失了孩子大脑吸入高级知识的最发达年龄段,导致孩子上中学后经受不起学习压力的恶果。
7、处理好“点”与“面”的学习关系。只有“点”的知识的人是不具备发现“面”的综合素质能力的,这就是社会常说的,中国的培养成果是高分低能。平时让孩子回学校学习“点”上的知识,周末让孩子在家里学习“面”上的知识。
培养天才儿童的几个焦点问题(转知攸武博文)X

转摘自攸武博客: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505ed2d801008bmg.html?vt=4
第一个问题:天才儿童能批量培养吗? 什么叫天才? “目前,世界强国都在下大功夫培养天才儿童.例如,日本千叶县有一间非常著名的幼儿园——“日本创才学园”。它专门招收2岁的幼儿,目前建园20年,毕业孩子的智商平均在140以上(130以上即为智力超常)。这些孩子在入学园时的智商并非超常,而是经过专门的培养后才达到超常发展的水平。学园园长小井先生介绍说:“由于收费昂贵,入园的都是富家子弟,如果普通人家的孩子能入学,将会有更多高智商的孩子出现。”小井先生还断言:“智能的70%是环境造成的”。
攸武答: 2005年,韩国政府投入了十几亿启动培养天才儿童计划。2005年,在北京也有一间幼儿园与中科院少儿所合作,做培养天才儿童的实验,他们对报名的孩子是千里挑一,选出最优秀的孩子进行再培养,其
实优秀的孩子是家长培养的成果,他们只不过是在家长早期培养的成果上进行深加工罢了。优秀的孩子是追着学习跑的。说到底,中科院少儿所没有掌握把普通的孩子培养成天才的科学教育技术,把普通的孩子培养成天才,那才是真才实学。中科院少儿所凭的是学历而非经历,而培养天才儿童偏偏相反,是凭经历而非学历。智力开发(启蒙教育)与传授知识(学校教育)是两个范畴的工作,智力开发的主要工作是在母语思维的基础上开发综合思维,类似于冶炼业与制造业的区别。智力开发凭的是经历,传授知识凭的是学历。就象一位出色的钢琴教授只能选拔教已经掌握了演奏钢琴技巧的孩子一样,教授可以把这孩子培养成出色的钢琴家,但是,让这位教授去教初学钢琴的孩子,那么这教授教100个孩子就会毁掉99个孩子!从卡尔·威特到蒙台索利都不是教育者出身的“门外汉”,他们的教育理论确奠定了人类天才儿童培养的理论基础。
培养天才儿童是有条件的,人6岁前称为敏感期或称为关键期, 六岁前的大脑是非常神奇,今后的大脑容量决定于6岁前的早期智力开发。现在科学环境的进步,家里都具备了音乐环境,大脑受音乐的刺激,可能会延迟敏感期的关闭年龄,6岁以后可能会进入软关闭状态,但软关闭状态绝不会超过12岁,所以对7岁至12岁的孩子,还是有希望激活潜能的,完全可以培养优秀儿童。
0至2岁的孩子如果不给予人类的环境,那么2岁后,大脑的容量永远象一个茶杯, 大脑的容量就固定了,今后无论投入多少资金教育他也是徒劳的。例如“狼孩”一生中只能装进去几十个字。如果给孩子建立一个更加高级的环境,那么孩子的大脑容量可以象宇宙,如爱因斯坦的大脑已经装下了宇宙。我推测,如果爱因斯坦没有早期的钢琴音乐熏陶和5岁时获得他父亲赠送的指南针,那么爱因斯坦绝对成不了伟大的科学家。总之,大脑是神奇的,年龄越小被开发的高级智力效果越大,其效果可能象宇宙一样甚至是无限的,如果耽误了孩子最宝贵的年龄,那么将永远关闭了天才大门!
社会上有很多神童,如数学神童、音乐神童、文学神童等等,这些神童的出现具有偶然性但也是必然性,所谓偶然性是指在神童早期时候,极可能是这方面的潜能释放时正好遇到某种偶然性的环境激活了这方面的潜能,所以当潜能闪现时遇到适应生长的环境时,潜能被激活了,以后就发挥了天才作用,这是必然的结果。社会上一些人包括教育界都忽视了早期环境对大脑的作用,他们错误地认为神童是天生的结果,这是中国教育界的科学盲区。最好的例子是湖北的舟舟,舟舟天生弱智,“舟舟的父亲叫胡厚培,是武汉乐团的低音提琴手。3岁的舟舟,跟着父亲走进武汉交响乐团的排练厅,从此,舟舟的生命之舟,就载着他的梦,在音乐的海洋里起航了。舟舟像一株无人在意的植物在乐团宿舍大院自由自在地生长着,音乐进入他的生命一如阳光雨露之于世间万物。从两三岁起,他就随父亲泡在排练厅里,像随意摆放的一张桌子、一把椅子,舟舟的存在再自然不过。性情温和的舟舟从不捣乱。”舟舟的音乐指挥天才从表面看是偶然现象,但从脑科学的角度看又是必然结果,如果舟舟早期不是生活在音乐的氛围,那么舟舟也不会出现音乐指挥的能力。有些人会提问,很多人早期都生活在音乐氛围里,为何确没有音乐神童的表现?大脑是神奇而复杂的,6岁前140亿脑细胞生长完成,每个脑细胞在生长中都有一次的潜能释放,,当舟舟音乐细胞释放潜能时正好遇到适合音乐潜能发挥作用的环境,如音乐波形、音乐频率及接受音乐刺激的时间跨度等等因素,早期的音乐环境是促成舟舟成为音乐指挥神童的决定因素。
大脑是非常奥妙而复杂,很多科学研究也只能是科学推理的假说,千百万种潜能在什么时间释放还是未知数,但是不管什么样的潜能在什么时间释放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我们只能凭科学推理给千百万种潜能创建一个尽量丰富的科学环境.越早创建科学环境激活脑细胞的潜能就会越多。
天才是可以批量培养的,人的早期有千百万种“潜能”释放,一个“潜能”就象一粒种子,如果把握机遇施肥浇水(丰富的趣味性的科学环境)精心培养,那么种子就会发芽成才,错失良机种子就会枯萎死亡永远不可复活。例如音乐,每个孩子早期都有音乐“潜能”,由于教育方法不当或没有进行培养,以后成了乐盲,音乐细胞永远关闭了。
什么是天才?孩子从小养成了追求学习的兴趣与习惯就是天才,潜能被激活发生终生作用就是天才!就象0岁至2岁时,幼儿被激活了母语思维,母语思维能发生终生作用一样,只不过是具备母语思维是司空见惯的,人人都具备的思维就不认为这是天才了。当千百万种“潜能”闪现时,给予孩子创造一个激活“潜能”发挥作用的综合科学环境,使千百万“潜能”存活发生作用,一旦潜能被激活就会永远发挥作用,发生作用的“潜能”越多,天才的效果越显著。
把天才形容成神童是教育界的误区,天上掉下来的神童是不存在的,“神童”的名词是传统学术界“专家”为开脱自己无所做为的挡箭牌。
第二个问题:让孩子学习比较难的知识是拔苗助长吗?
攸武答:孩子从会说话开始就不断地追问家长“为什么”,最后问得家长心烦为止,证明每个孩子都是追求学习的。孩子大脑就像一张白纸,教什么孩子就能学会什么。6岁前的孩子学习比较难的课程,孩子凭借优秀的大脑,不出几年就能超越家长。但是心理生理的成熟是逐渐形成的,如果把一个十岁非常优秀的孩子跳级送入大学,让孩子跟比自己大十几岁的年青人生活学习在一起,这才是拔苗助长!因为孩子失去了与同龄孩子在一起学习生活的环境,失去了父母亲情的呵护,孩子丧失心理生理成长的环境,那么孩子的心理生理就会发生扭曲,这也是很多天才儿童进入科技大少年班失败的真正原因。
家长必须两条腿走路,一条腿在家庭给孩子建立一个丰富的趣味性的高级的科学环境,目的是建立孩子的各项高级思维(摩天大厦的结构);另一条腿必须让孩子回学校,学习掌握学校的基础知识(摩天大厦的砖瓦),心理生理必须与同龄孩子在一起,逐渐成熟同步成长。
第三个问题:家长应该两条腿走路
攸武答:原本每个孩子都爱学习,可是,孩子每天回学校八小时,晚上回到家又要写作业甚至到深夜,枯燥乏味的“增压”学习使孩子厌恶了,而后又是“减负”,什么都不让孩子学。“增压”“ 减负”都是两个极端的做法,都是不利孩子身心健康的。例如,让6岁前的孩子浪费大量时间认知几千或几万个字(其实6岁前的孩子以开发智力为主,识字不属于开发智力范畴, 识字只是增加记忆内容,识几百个字足够了,把握敏感期开发智力,比如让孩子看显微镜,让微观图案成为孩子记忆内容,今后高级创造力来源于综合智力水平与大脑记忆库在早期对自然科学图案的储备量),对孩子是无益的甚至会毁掉孩子,因为6岁以后孩子上小学,语文课主要是识字,重复地学习识字会让孩子形成惰性或骄傲或厌学,这样的孩子在升入小学五年级后,成绩会直线下降,尤其是升入中学,这些孩子理科成绩只能保持中下水平,很难提高。正如爱因斯坦所断言的:“孩子生来都是天才,但往往在他们求知的岁月中,错误的教育方法却扼杀了他们的天才”。
目前,中学生、小学生厌学、自杀的现象越来越多越来越低龄化。孩子的心灵非常脆弱,早期教育方法不对很容易使孩子误入歧途,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因素很多。应该从早期教育入手防止这种恶性膨胀现象的继续(骇人听闻的社会悲剧:2007年12月18日,南昌一名10岁女童因早恋跳楼自杀殉情),解决的方法是着手于防患于未然上,不要等问题出现时才去被动地解决问题,那已经晚了。首先要在孩子年龄小入手,培养能抵御精神、文化垃圾侵蚀的超强免疫力,防止孩子升入初中后误入网恋、早恋、厌学等等歧途,防止今后承受不了学习竞争压力而自杀的恶果,具体工作就是给孩子建立一个家庭的科学环境,让家庭的科学环境引导孩子追求学习的稳定习惯与兴趣(具体的家庭科学环境不在此一一介绍)。希望每个中国家庭都能培养出优秀的儿童。
现代社会义务教育普及了,学校的知识“地球人都知道”,建议家长两条腿走路,平时让孩子回学校学习“点”上的知识,周末让孩子在家里学习“面”上的知识,如果家长这么做了,那么你的孩子肯定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人材。家长必须把眼光向前看,不是为学校培养奴隶,而是为今后的社会需要培养优秀人才,让孩子今后能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立足。
“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对1500名智力超常的儿童进行了30年的追踪研究,结果表明这些人的死亡、健康不良、精神病和犯罪发生率都低于同龄人,在成长过程中,尤其到青少年后期没有发现一个有愚蠢行为。这些人进入中年后,特尔曼对他们中的800人进行了研究,他们的智力仍然是出类拔萃的。他们所取得的成就,与任何选择的800名同龄人相比,几乎多了10~20倍,甚至30倍。 ”
第四个问题:中国能拿奥林匹克奖为何拿不到诺贝尔奖的原因及孩子能承受学习压力吗?
攸武答:如果把世界上的知识比喻为“面”,相对来说把学校的知识比喻为 “点”,从孩子开口说话开始孩子就对“面”充满了好奇,不停追问“面”的知识,可传统观念只让孩子停留在“点”上不断地兜圈子,如写一个字要写上几十遍等等,总在“点”上加大量的深度练习,白天在学校学习“点”,晚上回家还要在“点”上重复,令孩子产生厌烦心理。如果我们尝试一下,让孩子回到家里移到“面”上来学习,那么家长会发现原来孩子的求知欲望是那么的强烈。
家长坚持用我的方法教育孩子,过了一至两年后,孩子不但爱学习了,而且孩子在学校的成绩也越来越好,升入初中后,孩子开始显露以前所学的“面”的知识,成为全级尖子生。家长开始收获执行了我的教育方法的喜悦成果。这就叫“事半功倍”。
孩子的学习形式与成人是完全不同的,成人只能“一心一用”孩子可以“一心万用”,你同孩子说话时,你看见孩子好象是在玩没有听你讲话,其实孩子大脑在接收你话音信息,可是家长确误以为孩子调皮不学知识。孩子学到的知识是建立思维,几年后才会发生作用,而且终身不忘,成人学到的知识是增加记忆,可能过几年就忘了。如果你是老师,你同时教一群老人和一群孩子学知识,我可以推理你的教学结果:一群老人当天就学会了你的知识,可是第二天这群老人都会把知识忘的一干二净,以后你再教他们,其结果也是一样,最后你这老师会劳累沤血而死,其结果也是一样的。而这群孩子确不同,你教这群孩子半年甚至一年两年,可能这群孩子对你的知识毫无反应,但是过了几年后,这群孩子就会将你的知识运用发挥至更高的层面,你的知识将终身作用于孩子的大脑。
忠告家长:不是孩子不爱学习,而是传统的指导思想与教育方法发生了错误,孩子是冤枉的,孩子是受害者。
为什么我国总在奥林匹克竞赛上获奖,而和诺贝尔奖无缘,症结就出在没处理好“点”与“面”的学习关系。奥林匹克奖获得者都是从做小学生时就开始在几个“点”上下功夫, 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是从做小学生时就开始在“面”上下功夫。诺贝尔奖获得者在研究一个科学课题过程中,往往附带发现其它科学领域里的科学成果,而只有“点”的知识的人是不具备发现“面”的综合素质能力的,这就是社会常说的,中国的培养成果是高分低能。
美国教育与中国教育的本质区别就是“面”与“点”的教育区别。
2001年8月,美国总统布什参观美国当地一家幼儿园,他对幼儿园的孩子们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美国国家导弹防御(NMD)系统》。美国总统给孩子们演讲这么高深的题目,目的就是为了给美国孩子们的大脑里埋下一粒爱国的种子,这就是美国保持强盛国家的早期教育之灵魂。但是这样的题目在中国是理解不了的也是不可接受的非夷所思痴人说梦。(注:该段落的感触来源于我2001年8月收看香港翡萃台(TVB)的新闻报道。)
如果家长把学校的“点”与家庭的“面”结合起来,那么家长会发现,孩子的大脑会轻松地装下整个宇宙的知识。物理学上有个压强原理:如果力作用在一个点上时,压强特别大。同理,如果把“点”改为“面”,把“面”扩大至地球的面积(所有人类的知识),再把“面”扩大至宇宙的面积……,压强将是多少呢?结论是孩子将会轻松吞下整个宇宙的知识量,而一点都没感觉到学习压力。
第五个问题:如果教育方法得当,那么十岁前的孩子其综合思维能力完全可以超越大学生!
攸武答:美国最新的脑科学证明,人在6岁前大脑已学习完成了整个人生的80%的知识量。
我认为,在6岁前学习的知识越多,今后的20%知识量就会变的越大,即100的百分之20是20,1000的百分之20是200,10000的百分之20是2000,以此类推。人在0岁至6岁年龄段是大量吸收知识的宝贵时间,是大脑最发达的年龄段,该年龄段的大脑能轻而易举地吸收各种知识。孩子认知“桌子”与认知“化学元素周期表”,这两类知识对孩子没有难度上的区别。传统教育观点是让孩子步步为营,从易到难。其实这种方法坑害了孩子,现在越来越多的初中学生感觉到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感觉到大脑僵化了学不进去了,最后被中考、高考淘汰。传统教育“步步为营”的方法,错失了孩子大脑吸入高级知识的最发达年龄段,导致孩子上中学后经受不起学习压力的恶果。
如果教育方法得当,那么孩子就会轻而易举地快速地学习知识,而不会感觉丝毫压力,因为此时的大脑处于最发达的时期。掌握一种语言不亚于掌握大学知识难度,一个大学生和一个孩子同时从北方来到广州,孩子在广州幼儿园里“混”上一年,孩子就能轻易掌握一口流利的粤语,而这个大学生日夜苦学粤语,还是感觉学习粤语非常非常难,几年后大学生还是没学会粤语。如果是年过三十岁的人学粤语,可能花一辈子时间也学不会了。二十岁的人几年内可以学完大学课程,但是在几年内根本无法学会粤语。这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了我的理论:人的学习能力与年龄成反比,年龄越小学习的效果越好。
家长给予孩子创造的最优质的教育条件,不是在大学也不是在中学,而是在12岁以前。12岁以前的教育成果是优秀的,那么今后孩子升入重点高中、名牌大学甚至哈佛大学是顺理成章的事。这就是我们祖辈常说的“八岁看到老”,蒙台梭利说的“三岁决定一生”。
正如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由225个大公司领导人与大学校长组成)所说的:“如果美国的孩子不能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美国就无法在未来全球市场中竞争。很难想象出有比学前教育有更高效益的投资项目!”
第六个问题:如何在短短的几年内开发孩子的综合思维能力?
攸武答:天才儿童的表现往往是升入中学才开始显露的,他们对学习不会过份感到压力,尤其是在高中表现的天才效果更为突出。重点高中里的理科尖子学生,基本都不是靠死记硬背来获取全级尖子的。在同学眼里这些尖子对学习很轻松,有些尖子生甚至比别的同学花费在书本上的时间少之又少,有些尖子生甚至在课堂上看课外书,他们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数学考试成绩都是非常出色的。其实他们都是早期培养的结果,是早期建立了高级思维发生作用的成果。
音乐思维、逻辑思维、导向思维、艺术思维、想象思维、空间思维等思维构成了综合思维。思维之间是相互贯通相互作用的,音乐思维是综合思维的领头雁。让音乐思维带动其它思维,是开发综合思维的关键。我花费了近十五年的时间,完善了开发综合思维的整套科学方法。研究如何简化方法降低成本,使低收入家庭也可以实施的方法。以下是我多年的研究课题,这些研究课题以转化为系统的简便的家庭操作方法(家庭操作方法集中体现在《攸武给家长的家庭方案》里):
研究大脑波形与哪种音乐波形近似?
研究让孩子听什么音乐,就可以非常容易地开发音乐思维?
研究如何让音乐思维带动其它思维?
研究如何培养孩子作曲能力(此项只适合有经济条件的家庭)?
研究如何让孩子喜欢演奏钢琴的问题(此项只适合有经济条件的家庭)?
研究大脑不受文化垃圾侵蚀的超强免疫力?
研究儿童过早接触电脑,对儿童造成的损害问题?
研究大脑记忆库里储备什么样的信息将对今后学好数学起到作用?
研究如何激活导向思维提高大脑反应能力?
研究如何扩大大脑的装载容量?
研究高级创造力形成的条件?
研究手指与大脑的协调训练问题?
研究肢体与大脑的协调训练问题?
研究如何进行美术训练?
研究如何让孩子在家里学会一口流利的美国口语,而不用聘请外籍教师或家教老师?
研究如何安抚孩子紧张了一天的神经问题?
研究孩子的学习方式问题?
研究如何让孩子学习大学课程的问题?
研究让孩子选读什么图书的问题?
研究如何让孩子利用有限时间在快快乐乐中充分学习的问题?
研究如何把枯燥的学习变成趣味性的孩子喜欢的乐事?
研究如何培养增强孩子心理承受力的问题?
研究如何改变内向性格问题?
等等。。。。。。。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差别出自是否科学利用了时间。
时间对孩子更是非常宝贵的,错失培养年龄是多少金钱也无法挽回的。要在有限的几年内,在孩子身上完成以上的研究成果,必须要创立科学的方法,要创立一举几得的简易培养方法,用最简单的方法连接各种思维相互作用相互推动的逻辑链条。做一件教育工作,要让孩子获得多种思维开发效果,这就是我为家长献上的《家庭方案》。
例如《家庭方案》里,要求让孩子观看一眼显微镜下的微观景物(每个孩子都喜爱观看),然后让孩子在纸上画下微观景物(每个孩子都喜欢画),这个简单的教育动作,达到了几个目的:一,孩子大脑记忆库里储备了微观景物,为今后的创造力储备自然界的图象信息;二,精彩的微观图案,培养了孩子的学习自然科学兴趣;三,建立了孩子的逻辑思维训练;四,增加了孩子的画画兴趣,为今后绘画训练打下兴趣基础;五,是培养孩子不受文化垃圾侵蚀的超强免疫力;六,建立了孩子的艺术思维、想象思维训练。
成人看10年显微镜不如孩子看一眼显微镜的效果,因为显微镜下的图案,给孩子的效果和给成人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成人看了是增添了记忆,孩子看了是建立了思维。记忆会丢失,思维将永远发生作用!
这样的训练每天花不到几分钟,孩子放学回家就看一眼显微镜,积少成多,孩子就会逐渐养成习惯,家长会惊喜发现,每隔半年孩子就会有一次思维进化飞越,此时家长的心情不亚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攸武给家长的家庭方案》里遵守的一条科学法则,就是抓住智力开发的敏感期,一举几得,一切以智力开发为主,技能训练为辅,因为大脑的敏感期是有年龄限制的,过了敏感期潜能就会关闭,而技能训练不受年龄限制,100岁都可以学习技能。在孩子时期,智力开发是西瓜,技能训练是芝麻。例如,孩子学习钢琴,传统的教育者把时间全部浪费在指法训练上,而忽视了对孩子的音乐思维开发,这是得不偿失的,结果孩子浪费大量时间,最后学成的孩子极少,即便学成了钢琴,其它的思维也关闭了,尤其是逻辑思维等综合思维关闭了,音乐思维成了孤雁。
总之,早期智力开发是孩子今后具备优秀人材条件的决定因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