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领集团 成立于1995年,是一家以生产西装为主的服装生产企业。红领的发展起点和很多国内同行一样,接外贸订单,批量生产,是一个典型的传统“OEM ”(外贸加工)工厂。不一样的是从本世纪初起,红领试水大规模定制,打造单件生产的柔性生产线。通过十三年的努力,红领转型为国内首家服装大规模定制企业。现在红领每天能生产3000多套件定制服装,订单做到七个工作日交货。 发展历程 1995年,张代理创立了红领 。初期,红领主要以OEM的代工模式为国外品牌贴牌进行服装的批量生产。 早在2000年,红领开始试水定制。他在青岛和济南开设了两家定制服装店。旺季的时候,两个店铺最多一天可以收到订单八十套。张代理同时也积极发展国外定制市场。 2002年8月,红领集团正式成为北美地区有较大影响力的量体定制服装公司MTM的定点供应商。 2003年,张代理开始探索在生产线上实现个性化定制。他的目标是把红领建设成为通过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手段来实现定制的服装企业。红领在张代理的带领下,用一个3000人的工厂做试验。他引进国际先进的服装制作设备,结合红领的定制经验和用户数据,对流水线进行二次开发以便于实行定制化生产。 通过十年的努力,耗资2.6亿元人民币,到2013年,红领研发的个性化西服定制柔性生产线基本成型。张代理将其命名为RCMTM,即Red Collar Made To Measure。RCMTM是红领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建立的人机结合的定制生产流水线,用以实现计算机辅助下个性化定制服装的高效快速生产。 图表1 红领集团魔幻工厂移动大巴
红领模式 在张代理看来,红领集团的核心模型是由四部分组成的,并构成金字塔结构模型,见图表2。 第一层,模型的最底层,也就是整个红领模式的实践基础,是数据驱动的流水作业制造个性化产品,即红领的大规模定制工厂。数据是红领通过多年生产经验积累得来的消费者数据和消费者需求数据。 第二层是SDE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彻底解决方案,即红领的转型大规模定制咨询服务。SDE,即Source Date Engineering, 也叫做源点论数据工程。红领以服装为切入口,探索了一条从大批量制造到大规模定制的解决方案。红领基于这个解决方案整合了原有的科研资源,探索适合于不同行业的转型升级的咨询工程。 第三层是工商一体化的C2M商业生态,即大规模定制商业生态系统。C2M,即Customer to Manufacturer,直译为从消费者到制造商模式。红领希望在协助各个行业转型大规模定制的基础上,能够将各品类行业联合起来,打造一个大规模定制商业生态系统。 第四层是源点论组织体系,“源点论”,即红领核心商业模型的理论基础。“源点论”从两个层面体现企业的战术需求和战略愿景。第一,所有管理由“源点”驱动;第二,通过整合价值链资源和创新管理模式,最终达成“源点”需求,实现企业愿景。对于红领来说,“源点”即客户的需求,是构成互联网工业管理的核心要素和根本动力。 图表 2 红领集团核心价值
大规模定制工厂 2013年,红领已经完成了大规模定制的转型,建成了数据驱动的智能工厂。 所谓大规模定制是把传统定制的个性化和工业化生产的高效率结合起来的工业生产模式。 传统的大规模工业化制造的前提是生产品种少批量大的标准化产品,用流水线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但是与此同时,消费者要牺牲掉自己的个性化需求或偏好。 定制服装是指,根据具体穿着者个人情况量体裁衣。通常要根据穿着者个人的体形、肤色、职业、气质、爱好等来选择面料花色、确定服装款式造型。 定制西装的核心是打版师亲自量体并手工打版,先用廉价衣料做成样衣,给客户试穿后,进行调整和修改,用选定的优质衣料做出最终服装。 红领研发成功了一套通过信息技术把工业生产和定制相结合的大规模定制服装生产系统,实现全程数据驱动:自动排单、自动裁剪、自动计算并整合版型等,完全解放了人工,并将交货周期、专用设备产能、线号、线色、个性化工艺等编程组合,以流水线生产模式制造个性化产品。 消费者可以采取网络下单,也可以使用传统的电话下单方式。如果所在城市有红领门店,消费者还可以到店铺下单。在下单时,消费者要录入基本信息和量体数据,基本信息包括客户姓名、身高、体重、联系电话等。 实现大规模定制的第一步要量体标准化。为此,红领开发出造出三点一线“坐标量体法”。量体师只需找到肩端点、肩颈点跟第七颈椎点,并在中腰部位画一条水平线,用皮尺跟肩斜测量仪采集到身体22个数据就可完成量体。零基础人员培训一周可上岗,标准化量体方式形成的精准数据,为版型建模跟智能剪裁奠定了基础。远程客户也可以根据红领的量体视频教程或说明自行进行量体。消费者也可以要求红领的量体师傅上门量体。 提交订单、在线付款后,为顾客设计的西装就会通过互联网进入RCMTM。 RCMTM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Computer Aided Design,简称CAD)自动生成适合的版型。利用这套系统,一秒钟时间内可以自动生成20余套西装的制版。在传统的手工定制行业中,一名版型师一天最多只能打两个版。 红领在13年里积累了全球300多万顾客的数据和版型。用这些数据建立了一个标准数据库。在2015年底,红领的日订单量为3000多套件左右。一人一版,需要生成3000多个新版型,如果全用版型师手工打版,大约需要1500多个师傅。用CAD制版,红领只需要少量版型师,他们的主要工作是配合打版软件的系统开发,相当于技术类的设计师。目前,红领做到了依靠CAD系统进行打版,工作人员只在出现异常数据时进行审核和确认。 版型确认后,智能系统将与订单匹配的面料与版型数据一起发送到剪裁部门。剪裁是根据数据在机器上自动剪裁,配以少量工人进行简单的辅助操作。 剪裁后的布料会挂到轨道上,传送到制作车间。红领大规模定制车间的天花板上布满了交错有序的轨道,轨道上挂满了进行到不同程度的衣料或半成品。每一件衣服都配有一张IC卡作为“身份证”,以便轨道上的结点和操作工人对订单进行识别。 ![]() ![]() 系统根据订单“身份证”把半成品传送到下一步工序的工位,工人只需刷一下半成品的“身份证”,系统会把该工位需要完成的工序告诉工人。例如,订单上标注扣眼用红线锁边,工人不用自己去寻找红色线轴,线轴板上的红色线轴会自动弹出。工人只需取下弹出线轴,安装到扣眼锁边机上,进行锁边操作。 衣料或半成品就这样在轨道上依次被传送到不同的操作工位,每套西装大约要经历300多道加工工序,其中包括刺绣姓名等多个消费者可自由选择的个性化工序。 ![]() ![]() 制成后,成品服装会被统一传送到轨道的“终点”,由工人统一运送到库房,挂到库房的传送带上。库房系统会自动把成套的西装或者是同一个订单中的多件服装汇集到一起。工人只需把整理后的服装直接打包邮寄。 红领从接单到出货,规定最长用时为7个工作日。定制的西装用快递送达全球各地的消费者手中 。传统的手工定制西装的交期一般要三至六个月。 2014年,红领实现销售利润指标100%以上的同比增长 。成为信息技术助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成功典范。 红领的定制可以通过B2M(Business to Manufacturer) 和 C2M (Consumer to Manufacturer) 两个商业模式实现。到2015年为止,红领定制业务90%来自海外,10%来自国内。在海外市场,任何一个和红领合作的定制商户都可以把它的订单交给RCMTM系统完成,这是B2M模式,即从商户到制造商的模式;在国内市场,红领主推C2M模式,即从消费者到制造商的模式。C2M是一个没有任何中间环节的、工厂直销的概念,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通过信息技术实时传递给工厂,工厂迅速精准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中间不经历任何延误。 开展大规模定制咨询服务 红领转型大规模定制的成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各行各业的企业纷纷前来参观学习。借这股强劲的东风,红领在2014年成立了一个子公司,凯瑞创智,为传统企业转型大规模定制提供解决方案的咨询服务。凯瑞创智把互联网工业模式作为核心产品,用其自身形成的价值观和方法论结合服务企业所处的行业特点、工艺流程、核心能力,去协助其他工业企业的大规模定制化转型。 为了便于推广,公司将自身成功转型的经验总结成一套SDE工程。即源点论数据工程。SDE包含了帮助传统工厂进行柔性化和个性化的定制改造。目前,红领已经开始与几十个传统企业展开合作,通过红领生产模式的“复制”,让这些企业实现工厂的快速改造与发展。 红领的发展愿景:全品类大规模定制商业生态系统 红领的大规模定制咨询服务是为了帮助更多的传统制造企业实现大规模定制,然后把它们联合起来,打造成一个全品类C2M商业生态系统。红领希望这个系统能够面向全球消费者。这要求有高效的供应链系统、研发设计系统、生产物流系统、客服系统等,特别要有快速的反应能力,所以整合内外部的资源十分关键。通过整合面辅料供应商、设计师、物流配送企业、干洗店等资源,红领将打造一个服装领域的模范工厂。以招募加盟工厂的模式在其他行业进行复制。这些加盟工厂,将免去市场开拓这一环节,享受红领的供应链资源,没有资金和货品积压,运营简单,从而实现“利润共享”。红领创始人张代理表示,把工厂需求和科技打通,形成一个生态圈。在这个生态圈中,需要每个企业都有生生不息的能力 。 在构建全品类商业生态的过程中,如果是同行企业跟红领合作,则相对简单。红领不但可以为其提供转型方案,还可以与它们分享数据资源。同行企业不需要再做数据积累。其他行业的企业想要加入到红领的C2M生态,要自己准备或积累数据。红领期望, 进入C2M商业生态圈的企业能够成为其原行业的领头,为该行业带来整体的提升,并有效整合该行业的各类资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