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关于中西医结合与治癌 自从西医传入中国以来,关于中西医的种种辩争就不绝于耳,各方对此莫衷一是。其实,争论的焦点就是对中医价值的认识。陈寅恪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中提出过这样的观点:“凡著中国古代哲学史者,其对于古人之学说,应具了解之同情,方可下笔。”这个原则也同样适用于中医,如果没有对祖国传统医学的深刻体悟,就难言扬弃。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的原理和精神与中国传统的宇宙观、生命观、人生观一脉相承。我觉得,除了几千年积累下的医药经验和知识外,中医的价值还重要地体现在对生命的认知和医学的根本见解上。(韩启德:《医学史对我们的栲问》) 中医是成熟的宏观的整体医学,有完善的理论支撑。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其医疗行为经2000年的实践证明足有成效;西医医学理论还没有成熟,其医疗行为今是昨非,几千年的实践,没一次证明它做得对,只是使无数可怜的病人成了医疗实践祭坛上的牺牲。这才会产生“医生罢工,死亡率减少”的怪事。新近更奇怪的是医院里出现了医闹、医赖、杀医等事件,这些都是医学史上没有见到的“奇迹”。 医学这条路不好走,不论是非,干起来就是一辈子的事,人生太短暂,走进了误区就出不来。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无怪乎美国医生自杀率高。这既是一个不该发生的悲剧;这个悲剧也表示,美国在道德教育方面重视和成功。我的朋友王静心与他的研究生们办了个中华博学院,以国学教育孩子如何做人为第一目标。我觉得这才是教育最准确的目的。如果孩子不懂得如何做人,那么,他即使得了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第一名,或者成了出名的画家、音乐家、科学家,那有什么用? 西方的年青人满怀壮志就教于医学院,好不容易取得了执业资格,谁知行医多年后,发现自己只不过是个制药公司的销售员,其实比销售员还差。我说这话也许有人不相信,你可问问在医院里的医生,他们要升级,还需要听销售员来上课。每听一节,可以加几个学分,凑足某数,才可升级。因此,有良知的医生行医多年后,知道自己不仅没使人健康,反而因他们使用的药物而使很多人失去健康甚至生命。他们受到良心的栲问,才出现如此之多的自杀者。自杀当然不好,但比之混世害人,当然要好得多。 相比而言在中国,中西医结合搞得热火朝天。世界挂液使平均每人一瓶,而在我国,平均每人用了八瓶。这瓶里的东西大多数是抗生素,而抗生素损害健康,损害体内的微生态平衡,已将成为禁品。可见我们的教育怎么了?尽管中国人喜欢随大流,从不对大流进行是非分析。但医疗事关生死,不是今天没轮到,明天便无关。现在西医是主流,而中西医结合同样是为虎作伥。结果是中医的医德失去了光辉。 好笑的是,有个全国著名西医主任,搞中西医结合治癌,拿了不少国家课题费,就是不相信中医中药能治好癌,这岂不矛盾?你来做报告,说中西医结合治癌的经验,又不相信中医中药能治好癌,那么你在台上说的岂不都是假话?所以,我只好在大会上告诫人们,别相信这些做报告的:大家都说自己治好了某某癌症病人,那么又何必开这个抗癌大会?我记得,这次大会上的执着于中西医结合治癌症的教授们,在台上总是这么说的,他们让癌症患者做了手术和放、化疗后,他(她)们就给患者开中药,那么,是中药治好的?还是西医的手术放化疗治好的?没有经验,说了等于没说,开会等于白开! 原来,他们都认为,既然癌症必死,医生的任务是延长病人的寿命。这才把发现癌症的病人“死马当活马治”,治好治死就没心理负担了。因而就不顾病人死活,用手术、放化疗。做过手术后的患者,身体已经衰弱不堪,再以化放疗折腾,就可能不久于人世了。这时采用中医中药提升病人的机能,再使用放化疗就能让他们多折腾几天,这种坏了良心的想法和行为,就是搞中西医结合的目的。病人只要多折腾几天,对医生来说,是取得了延长寿命的成绩;对制药公司来说,又可多卖出一些药物。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中国医学在世界医学史中缺位,只要补上去就是了,不要因为现代医学赚了黑心钱眼红。中国医学走的是正路,而世界的主流医学,如果从医学的真正目的与价值来评判,从希波克拉底的《古代医学》到现代医学,走的却是一条不归路。否则,门德尔松就不会说:“如果没有信仰,现代医学就不能生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