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鹿路是上海跨黄浦区、静安区的一条街道,该路东西走向,东起金陵西路,西至常熟路。全长2290米,宽9.5米到17米。 巨鹿路原名巨籁达路,由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修筑于1907年,当时属于越界筑路性质,以法国驻沪领事巨籁达命名。1943年汪精卫政权接收租界时改名钜鹿路。1966年改名巨鹿路。 巨鹿路由西往东逐一介绍。 从常熟路→富民路→襄阳北路→陕西南路属静安区管辖范围内。 走过陕西南路进入黄浦区地段。从陕西南路往前走穿过茂名北路→石门一路→重庆南路就到巨鹿路终点成都北路。巨鹿路与长乐路合二为一走过成都北路,就是金陵西路。 常熟路巨鹿路口892号是上海老年报社。隔壁建筑以前是住沪外国领事官邸。 徜徉在巨鹿路间,不经意就会看见作家协会,《收获》等杂志社,中小学校,文学沙龙,文学会馆,德语英语等教育培训机构,天主教君王堂,中外文化著名人物曾经居住过的地方,中外餐饮美食,小资情调的各类小商店。 漫步在这条街是否有一种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在慢慢的品味中巨鹿路文化熏陶着每一位过路客。 居住在巨鹿路将近六十年,在这条马路上进进出出来来回回不知走了多少趟。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 回忆少年时代的这条马路,总有些瞬间,能温暖整个曾经。 巨鹿路以它古朴高雅,以它独特的人文环境而闻名于上海滩。 而今的林荫大道,马路两边座座英国乡村式花园住宅、法式建筑、邬达克建筑,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的小楼,新式里弄住宅,巨鹿路马路菜场附近的弄堂里石库门建筑,均散发着浓浓的上海老味道。 868号----892号共计12幢,建于1930年的英式毗连花园住宅。 巨鹿路889号屡次更名:巨鹿苑、席家花园、巨鹿花园……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江苏省淮阴中学校办工厂派人来沪培训下榻在此。 他们看见豪华的客房昂贵的的价格对服务员说:两个人的房间我们可以睡四个人。 服务员说:怎么睡啊? “我们可以打地铺啊”。 服务员听了笑着直摇头。 巨鹿路889号原空军招待所。1981年结婚宴请曾在这里食堂简简单单的弄格两桌,双方爷娘屋里厢人见个面。记得一桌小菜六十元,五粮液55°白酒只有三元多一瓶,中华牌软壳香烟五毛一分钱一包。 巨鹿路883号。 巨鹿路一侧坐南朝北的楼房,一堵高墙几扇窗户看见楼房的是背面和楼房一角侧面,要想看到正面有特色建筑风格须串过花园站在远端,各具特色的阳台,形状迥异的门和窗,尖顶楼房和烟囱勾勒出形状各异的欧式建筑将呈现在眼前。但真正观赏者有几? 不时推出各种美味佳肴。 巨鹿路820弄景华新村。 原上海地产富商在自己的花园内划出一部分地建造的住宅,因花园风景华丽而名景华。 1938年竣工,当时属于新式里弄住宅。 (信息来自网络) 巨鹿路820弄12号是百岁画家朱屺瞻旧居 820弄22号沙文汉领导的中共地下党联络点旧址 沙文汉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新中国成立后任浙江省省长等职。 (信息来自网络) 日前,遇一群知识青年,着深色西装排队于门前,马路对面三五成群衣着光鲜靓丽似等待某人,又见警车在不远处静候,车顶警灯不断闪烁。问围观者,香港艺人来沪于此正在楼内面试应聘者,其粉丝得知也追随而至。 如今,景华新邨街面底层相继开了有小资情调的小商店。 ![]() 上海卫生局老干部活动室。 建国初期此处是一家私立医院,后又为上海儿童医院,儿时生病曾光顾过。 上海市卫生局曾在此办公。 ![]() 巨鹿路786弄66号民国外交部长王正廷旧居。 (信息来自网络) 图片为889号。 ![]() 老洋房掩映在城市深处,历久弥香,它高贵典雅,又不失现代时尚的气质和风韵。 ![]() 巨鹿路786弄光华里13号胡蝶(1932年起)旧居。 (信息来自网络) ![]() 巨富大厦。 这里有一家米店,小晨光去买米服务员秤好米往木框里倒,赶紧用米袋对着木框出口处感觉米袋越来越沉。系牢米袋口往肩上一扛走回家(有时也去长乐路米店买米)。 盖巨富大厦米店搬到对马路,店名为第六粮油食品商店,常去那家买碱性水面条。不多久第六粮油食品商店也要搬迁。听说此处作为静安寺街道办事处楼房。 以后碱性水面条也没得吃了。 ![]() 辉哥火锅生意特别火爆,每晚人行道上停满了豪车。人均消费不低。 ![]() 小学黄长生同学居住在此,其父是长征老红军,不知什么原因赋闲在家。每天下午放学路过此处,总是看见黄长生父亲和门口小屋卖香烟的老头在下象棋。 黄长生父母外出经常戴着一顶蓝色八角帽。 文革后,黄家举家迁往江西南昌定居。 ![]() 你知道上海滩上有几处红房子吗? 据我所知,巨鹿路741号是一幢红房子住宅四层大楼;陕西南路长乐路口处的红房子西餐馆现已搬到淮海中路国泰电影院斜对面,店名仍是红房子西餐馆;还有一处是在黄埔区红房子妇婴保健医院。 巨鹿路741号是已故著名电影演员韩非旧居。他先后主演《乔老爷上轿》、《女理发师》、《魔术师的奇遇》、《锦上添花》等影片。 ![]() 放学后,在崔莱君同学家做完作业赶紧去红房子大楼玩耍。 大楼南面有一螺旋型铁楼梯直达四楼。我们从一层楼一口气盘旋着跑上四楼,走在盘旋楼梯高处往下看感觉脚下悬空。 哇,真的好刺激啊! 到了四楼,大口喘气天旋地转。 ![]() 在沪光仪器厂,最近在原厂房装修后开出高档酒吧等餐饮服务业。 ![]() 巨鹿路733号原美军住宅。 (信息来自网络) 原上海警备区通讯站,现在是南京军区幼儿园。 ![]() 巨鹿路700号是上海逸夫职业技术学校,原静安区新成中学她是我的母校。 每次路过此处想进去看望中学时代的老师,想进校门看看曾经读书的教室。门卫挡驾。 隔着铁栅栏往里看见教学大楼,初中10班教室就在四楼西北角,冬天坐在教室里冷的要命,夏天热得又像个蒸笼。 在校三年时间没有课本在学校上课。走出学校去农村去工厂参加劳动:去华东开关厂,斜土路皮鞋厂,去恒丰路桥面粉厂劳动。最难忘的是参加环卫所劳动。 凌晨四五点钟起床,在大饼油条摊要一份糍饭团裹油条再来一碗咸豆浆算是今天早饭。沿途喊着同学走到指定地点帮环卫工人师傅推粪车。 一人跟一位师傅,天黑呼呼的在昏暗的白织灯光下推着空粪车走街串巷,走进弄堂里去倒居民早已放在门前的马桶,看见师傅一只手拎着马桶到粪车边,另一只手拿着马桶盖托住马桶底部,马桶倾斜听到的是噼里啪啦声。 站在粪车边闻到令人窒息臭味,赶紧捂住口鼻憋住气,憋不住气了赶紧换一口气还是闻到臭味。看到师傅若无其事的样子,将一只只马桶倒空再放回原处。天大亮,工作已经顺利完成。 几天以后,我也照着师傅的样子在学倒马桶。一桶污秽之物死沉死沉,估摸着这一桶最少也有十来斤重,一只手根本提不起马桶,只好两只手提,掀开马桶盖一股臭味扑鼻而来,再看马桶里面黑呼呼的东西,刚吃的早饭差点吐出来。既然掀开了马桶盖子总不能再盖上当旁观者吧,于是鼓足了勇气,双手要上提到胸部以上才能将晃晃悠悠的马桶里的东西倾倒出来,闭上双眼双手向前推,踮起脚撅着屁股往前推,整个人就要趴在粪车上了。师傅在旁边帮了一把。放下马桶赶紧看看双手是否有粪便闻闻双手是否有臭味。自从倒了第一桶后面的顺手多了。 推着满满的一车粪沿着上海大马路走,这时已是上班的时候,走在路上怕人看见有些不好意思。再看看身边的师傅,他双手紧握粪车铁把守,眼睛专注的看着前方,大步向前走。我也一步不落的跟着师傅脚步,在粪车铁把手一侧用力推着 …… 学校给我留下的是最美好的回忆。 ![]() 原上海市新成中学有几栋特色的小楼,现在仅剩下唯一的一幢小楼矗立在操场前。 我们曾在泥沙土地球场上做广播操、打球,跑步...... 我们曾在场地走队形,那是我们代表一部分新城中学学生参加1969年上海市国庆二十周年大游行活动,作为学生代表方队队形走过人民广场检阅台接受全市人民的检阅。 之后不久我们也即将从学校开始走向农村的广阔天地。 ![]() 巨鹿路709号是原上海市文化局。 现在是上海市社会文化管理处,上海市文化艺术档案馆,上海市文物局,上海市文艺广播影视行政事务受理中心等单位。 ![]() 巨鹿路原四明别墅,四明银行董事长的私人别墅。 整个四明邨弄堂是四明银行董事长出资建造的。 四明别墅现在是德语培训机构。 (信息来自网络) ![]() 四明邨 曾经居住过章太炎、周建人、泰戈尔1929年3月29日也曾住在这里。著名画家吴青霞、陆小曼夫妇曾住在四明村923号,诗人徐志摩、电影演员胡蝶,书画篆刻家等人都曾经居住在该弄堂。 照片中左边一排房子在五十年代末期曾是一所幼儿园,我还记得上幼儿园时的情景,在弄堂空地上和老师小朋友一起玩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找朋友游戏。 ![]() 巨鹿路707号蒋介石机要秘书,中统要人潘公展旧居。建筑面积498平方米,花园面积561平方米。 (信息来自网络) 以前是部队干部家属住房。 曾经在偌大的花园里锻炼身体,炼摔跤,捉麻雀,驱使狗咬猫,养鸽子,爬屋顶…… 在蒋家第一次吃山芋干,第一次看母鸡下蛋。 其父在抗美战争中受伤担架抬下前线,一个部队全部打光,如果不负伤估计也没有蒋家兄弟了。 纪家父母在外地。三兄弟每人每月拿着父母给的15元生活费半个月时间花销完了。剩下的时间到他外婆家蹭吃。气得他外婆一顿顿数落。 自下乡后蒋家,纪家兄弟便杳无音讯。 ![]() 夏日炎炎,午后突如其来的一场雷暴雨,路面积水。 我们早早的在家折好纸船,冒雨跑到积水路边赶紧把纸船放到水中,纸船在雨中飘荡,汽车开来激起波浪掀翻了纸船。 在乌贼鱼骨上插一根小木棍上贴上三角小纸当作帆。放到水中任你如何折腾就是不沉。 雨小了,穿着雨鞋在路上晤大水(蹚水),驶来一辆汽车漾起水波,水灌到雨鞋里,一走雨鞋光光的响,脱掉雨鞋卷起裤腿光着脚丫在水中行走,路上小石子搁脚。 雨停了,小巴辣子走出家门加入唔大水大军。水浅的地方小巴辣子欢快的跑着,每一步踩下去溅起一片水花打湿了衣服。 有一段路积水很深快到大腿根部,想快走几步人要倒在水里,只能慢慢的艰难的走。有一个小伙伴不怕水脏高兴的在水里游泳,瞧他狗刨式游泳。 ![]() 雪中看四明邨和远处未完工的嘉里中心建筑大楼。 ![]() 巨鹿路703弄原康乐别墅。 文革前每逢周四上午大家会自觉走出家门打扫弄堂,居民(多数是家庭妇女)穿着雨鞋拿着扫帚水桶参加打扫活动,他们用水井的水冲洗地面。 每隔一两栋楼院子就有一口井,打扫到哪一家门前,那家主人会打开院子的铁门供大家从水井汲水。先从弄堂底10号楼开始打扫,渐渐的向弄堂口洗刷过去,不一会弄堂的地面被冲洗得干干净净。 现在再也没有人出来冲洗弄堂了,多数人家院子的水井用水泥封死了。 ![]() 狭长的弄堂内一边停满了私家车。 ![]() 巨鹿路608号原上海汽车厂仓库。现巨鹿菜场周边环境脏乱差。 ![]() 巨鹿路701弄秀德坊2号是开明爱国资本家荣家的私宅。 六十年代初期荣氏将其独子送到军垦农场,行前她拿着照相机在居委会为儿子拍照留念。 ![]() 穿过大兴里来到延安路模范村。 ![]() 大兴里旁边是一家烟纸店。 烟纸店门口经常看见一个戆度(傻子),有人打给烟纸店传呼电话戆度就帮传呼一下,他走到接电话人楼下口齿不清的对着楼上大声喊叫某人某人接听电话。接电话人给传呼电话人三分钱。戆度拿到三分钱可以买糖吃了。当然这样的机会戆度难得有,除非店里人手忙不过来。 有几个调皮的小孩逗戆度白相,逼急了戆度气得双脚跳大声骂人,小孩吓的四处逃散。 四周居民大都在烟纸店买油盐酱醋,糖果烟酒草纸等东西。 以后烟纸店消失了,戆度也早已不在人世。如今该店已是香烟专卖店。 ![]() 693弄某栋楼房是已故著名连环画大师贺友直的住宅。 ![]() 这户陈氏人家是上海滩清末民初著名中医世家~~专治妇女不孕症。 病人前去看病挂号费是六毛钱,这在五六十年代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陈氏孙女祖传专治妇女不孕症。 1971年孙同事在黑龙江农场患流行性肝炎者,回沪医治集团在陈氏孙女的诊所医治,孙同事服了几帖中药药到病除。 ![]() 四方新城原是徐家厍she(沙)。 ![]() 原秀德民办小学,现在是延安西路居委会。 ![]() 小时候曾经在这家人家底楼玩耍,大大的房间没有家具,玻璃球在地板上滚动,脚步走动在空旷的房间里产生巨大的回音。 早些年整楼出租开店。 ![]() 双胞胎是我大弟同学的私人住宅。几个人在花园登着梯子想看作家协会里的风景,结果梯短人矮啥也看不到。 双胞胎父亲是华山医院血液科主任。丁说他父亲解剖死人的骨头就放在楼下的小房间。其实根本没有死人骨头。 我们晚间路过此处不敢靠近双胞胎家小楼。 ![]() 巨鹿路675~81号原刘吉生旧居。 现在海上艺术会馆不定期展出小型的各类艺术展品。 文革时期的某一天,我们在大花园玩耍,不知是谁冲着走过来的人喊了声“哈华”,此人没有理睬我们,径直从我们身边走过。我们跟着他边走边有节奏的喊着“哈华、哈华”。 哈华停下脚步对我们说:我在你们这个年纪早已扛枪打鬼子了。他说的话镇住我们,此后我们再看见哈华没有人敢喊他的姓名了。 此时的哈华已经被打倒,被扣上作家协会篡党夺权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罪名。哈华家住在蒲园每天去单位接受所谓的思想改造,从蒲园他家串过弄堂走近路就能到达作家协会“上班”。 哈华(1918—1991)1938年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历任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干事,延安鲁艺研究室创作员,新四军华中司令部参谋。 建国后,历任上海《解放日报》文艺组组长、《萌芽》主编、中国作协上海分会副主席。 著有长篇小说《浅野三郎》、《夜莺部队》、《孤儿苦女》,散文特写集《生命的历程》、《她志在凌云》、《友情》,长篇儿童文学《鬼班长和她伙伴》、《新安旅行团》、《回到金日成伯伯那里去》、《三个杂技小演员的遭遇》。 ![]() 巨鹿路675-681号,建于1931年。 原系著名企业家刘吉生宅邸,现为上海市作家协会所在地。 该建筑由著名建筑师邬达克设计。 它按照希腊神话中的爱神丘比特和普绪赫的故事设计的。南立面设置贯通两层带凹槽的爱奥尼克柱式门廊,二层柱间为弧形阳台,铸铁花饰栏杆。南侧设门廊是住宅的主入口,系三联式拱券门。门内是高敞的主厅,是刘家举行大型宴会或舞会的场所。 东是客厅,西是餐厅,并配有厨房、洗手间。整个底层功能齐备,布局合理,环境优美。 二层有卧室、起居室和书房,三层是卧房和储藏室等实用房。住宅配置锅炉房,供应暖气和热水。每层楼面设有两个卫生间,卫生浴具一应俱全。 刘家佣人都住在北面临街的辅楼,下为汽车间。 大花园里有花坛、树坛和草坪,石笋、太湖石等观赏石。 (信息来自网络) ![]() 巨鹿路675号作家协会。 除了作家协会里面还有,新概念作文大赛工作委员会,“收获”文学杂志社,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萌芽”杂志社,“略知一二”杂志社等单位。 ![]() 作家协会马路对面是孙锡初家。每次路过他家,看见阳台前总有晾晒不完的衣被。 我家与锡初家相隔距离百余米,如果目力好站在我家弄堂口就能看到锡处家弄堂口。 有时我在窗口看见楼下买菜路过的锡初,四目相对挥一挥手打个招呼。 …… “锡初侬早上吃老酒了”。 “呶,早浪厢吃一点早老酒,早饭弄个二两,夜挎头再弄伊格二两,一天保证三顿老酒”。 伊酒量来赛伐(好)。 ![]() 这栋楼房常年累月空关着房子主人在香港定居。 ![]() 巨鹿路661号。 此建筑设计虽不是出自邬达克之手,但多少也受其影响。 ![]() 中午时分巨鹿路马路非常拥挤。 ![]() 如今在巨鹿路静安辖区内,这样的独栋花园别墅很多。年轻人不愿意住在老旧房屋,嫌那里生活设备老旧落后环境不佳,他们更愿意追求的是时尚生活。 ![]() 靠近陕西南路上私人住宅关闭了几十年,现在又在原址把房子扒了重建,更加豪华的楼房即将完工。 过了陕西南路就到对面的巨鹿路,那里是黄埔区地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