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蕉岭黄氏开基祖黄庭政不属于黄城之后

 369蓝田书院 2016-08-03

  要查清黄城与程官部黄氏的关系,必须亲自到蕉岭寻找最早的原始资料,了解程官部黄氏的世系传承。通过与蕉岭江夏文化研究会两位老会长黄华根、黄钦怀宗长的交流,获得了他们关于黄城与程官部黄氏关系的宝贵资料,了解了黄庭政被编入《龙溪村黄氏三修谱》及《龙溪村黄氏四修谱》的前因后果。

  《雩邑龙溪村黄氏族谱》,道光十三年岁次癸巳(1833年)三修;皇清光绪三年岁次丁丑(1877年)四修;民国辛巳年(1941年)五修。


一、《雩邑龙溪村黄氏族谱》继承的是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黄秉介主修的《程官部黄氏族谱》

  《雩邑龙溪村黄氏族谱》是黄景新裔孙修的本支派族谱,继承的是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黄秉介主修的《程官部黄氏族谱》。

  1、《雩邑龙溪村黄氏族谱》保留原来黄秉介主修的《程官部黄氏族谱》的三篇谱序:《黄氏世谱》、《黄氏广东初修谱序》、《黄氏广东初修谱序》。

  (1)《黄氏世谱》:

  峭公娶三妻生二十一子分居各郡,遂蕃衍今襄闽粤间多其嫡派。

  乾隆十九年岁次甲戌(1754年)端月上元日

  桂岭一百零四世孙柳亭秉介钜石氏敬书


  (2)《黄氏广东初修谱序》:

  考旧谱,平章阁讳峭公娶三妻各产七奇英,散布于荆襄闽粤,今黄氏之裔悉宗之,惟至元而后家有明文,坟墓,庐寝,世代现存,春秋二祭,次序朗然,乃更详而可知矣。如庭政公开基石窟都寝,即蕃衍越明。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冬至日

  桂岭后裔秉介钜石氏谨书


  (3)《黄氏广东初修谱序》:

  会莲家隣程官,与黄氏世戚,弱冠即得与豫菴先生作忘年交俗。……元有庭政公始迁程乡之石窟都,越明初孙鲁遂达,殳子勋业显赫,为时名宦,惟先生之五世祖仲恭公乃入程官部……十世祖号梅埜公,始式廓家声,里尊齿德,邑隆大宾,又六传而儒林郎如金公即先生祖父也。

  乾隆庚辰岁(1760年)仲冬吉旦

  云溪山人李会莲顿首拜撰


2、黄秉介的曾祖父黄景先与黄敬吾是同族兄弟。其传承世系:

  (1)庭政——日新——文宝——仲恭——旺彝——碧聪(1417年生)——崇德——万鑑——立才(1497年生)——松山(1523年生)——官封(1558年生)——汝魁(1574年生)——景先(1596年生)——如金(1632年生)——作宾(1663年生)——秉介(1701年生)。

  (2)庭政——日新——文宝——仲恭——旺彝——碧聪(1417年生)——崇政(1446年生)——万宝(1472年生)——景新(1498年生)——礼仪(1524年生)——重义(1557年生)——敬吾(1603年生)。


3、《雩邑龙溪村黄氏族谱》保留了黄秉介写的《万宝公坟祭文》。

  《万宝公坟祭文》:恭唯我祖伯公,……。

  阳上姪孙:盛生、瑶石、砚石、钜石、家胜、兰石、云莹、子端、勇石、云开、子英、家瑞等。

  乾隆四十七年壬寅春子标、子梁等与景清公、景昌公三大房裔孙商议,谨择四十七年九月终吉期重修。


4、《雩邑龙溪村黄氏族谱》保留了《庭政公日新公文宝公赏分规》。

  《庭政公日新公文宝公赏分规》:

  乾隆四十七年壬寅二月十六日有江西赣州雩都县智义乡安仁里澄江堡李安洞居住有景新公裔孙子标、子梁、鹏伸、鹏侃、鹏傐、正江、正海七人因回原乡祭祖,合议共入三公蒸赏共一分。……计开赏分名字具列:贤汉、子官、贤亮、元镕、子杰、贤昌、子珊、元辉、子旋、子来、元祥、元耀、景新公赏,以上共十三分。

  《雩邑龙溪村黄氏族谱》记载的鹏伸、鹏侃、鹏傐、正江、正海等人的传承世系:

  景新——礼仪——重义——敬吾——世栋——云汉——大榜——鹏侃(1753年生)。

  景新——礼仪——重义——敬吾——世栋——云渭——大樟——鹏伸(1746年生)。

  景新——礼仪——重义——敬吾——世栋——云渭——大梁——鹏傐(1754年生)。

  景新——礼杰——重书——梦圣——荣初——以绿——守韬——应意——正江(1763年生)。

  新——礼杰——重书——梦圣——荣初——以绿——守韬——应恩——正海(1747年生)。


二、改谱序,景新裔孙认黄城公祖

  《江西璜山黄氏族谱》(一修至十三修)之《二修谱原序》(吴伯宗):复徙璜山而日辉公其始迁之祖也。公生三子,长时举,仕宋为评事,厥子谅暨孙梦得曾孙大同子薦皆登贤书,仍居璜山。次唐举,徙居之印山,又为印山之祖也,复派分为赖村、员田、古溪水、西东塘、于城、钟楼寺前,而六房森列焉,孙有仲贤者,至元延祐年间,登进士,官刑部主事。其三为原举,维年出抚舅氏。厥后瑛山印山之孙云礽生聚殷蕃。

  明洪武廿三年庚午孟秋月


  《雩邑龙溪村黄氏族谱》[皇清光绪三年岁次丁丑(1877年)四修]之《黄氏二修族谱序》:复徙璜山而日辉公其始迁之祖也。公生三子,长时举,仕宋为评事,厥子谅亦登贤书,仍居璜山。次唐举,徙居雩都之印山,又为印山之祖,复派分为赖村、员田、古溪水、西东塘、雩城、钟楼寺前,而六房森列焉,孙有讳仲贤者,登元延祐进士,官刑部立事。三原举徙居黄柏塘,至四孙良臣乙酉科乡榜第五名举人,后升进士。仕宋勅封尚书,于宋嘉定年间徙迁广东镇平县程官部石窟之初祖,厥后子孙云礽生聚殷蕃。

  大明洪武庚午年孟秋吉旦

  吴伯宗顿首拜撰


  《雩邑龙溪村黄氏族谱》之《黄氏四修家谱序》:

  自峭山祖传至日辉祖,原举祖,且原举祖逓传至敬吾祖,由广迁雩之赖溪,复由赖溪迁今之李安洞、中垅等处,则敬吾祖又为斯地之始祖也。

  皇清光绪三年岁次丁丑(1877年)三月榖旦

  宗晚邑廪生文辉顿首拜撰


  信息解读:

  1、《江西璜山黄氏族谱》《二修谱原序》:“其三为原举,维年出抚舅氏。厥后瑛山印山之孙云礽生聚殷蕃。”

  2、《雩邑龙溪村黄氏族谱》[皇清光绪三年岁次丁丑(1877年)四修]之《黄氏二修族谱序》:“三原举徙居黄柏塘,至四孙良臣乙酉科乡榜第五名举人,后升进士。仕宋勅封尚书,于宋嘉定年间徙迁广东镇平县程官部石窟之初祖,厥后子孙云礽生聚殷蕃。”

  3、黄敬吾裔孙在《雩邑龙溪村黄氏四修族谱》中修改了明洪武廿三年庚午吴伯宗写的《二修族谱序》,将黄敬吾的上祖黄良臣改为黄原举之孙,并增写了《黄氏四修家谱序》,改认黄城为祖。


三、现在居住在蕉岭的庭政裔孙不承认他们是黄城裔孙

  据蕉岭江夏文化研究会的资料,蕉岭黄氏开基祖基黄庭政的四世孙黄仲恭,于明朝永乐年间,由石窟迁程官部立基,其子兴彝、旺彝、宣彝各自立祠。其中旺彝公之祠(创贻堂,又名杨梅祠),是明师所选,名气很高(明师曰:此祠建成后,人丁大旺,村里纯黄,科甲蝉联)。至八世万宝公时,吴姓欲夺此祠。但吴姓族长吴奎山惧万宝公身为潮州左营千总,且武艺高强,便勾结大峰嶂贼首黄榕、李四、廖八奴等,于明朝正德四年,闻悉文宝公回来,便假托姻亲宴请万宝公,计欲醉后谋杀,幸有某姑露机,公觉,在酒中借机逃出,被发现后,吴奎山与贼首追杀。吴首先被万宝公击毙,贼首四散,为被报复,万宝公将全家移居潮州北门津上,后领兵前往将贼首伏诛都堂。不久,总督外调,万宝公不愿随往,辞官携妻儿还乡,又虑贼党未尽难防,不回程官,徙于松源,高坡头开基立业。明嘉靖年间,万宝公长子景新又携妻儿迁江西,雩都立业。后与日辉公裔结识,称为兄弟,溶为一体,并认城公为祖,一时两地(江西、广东)来往密切,在数百年中,由于种种原因,失去联系而脱节。景新公已认城公为祖,数百年来其裔一直以城公为祖,按族规:生身者为血裔,非生身者为嗣裔,两者同为裔孙。目前,万宝公长子景新公之裔在江西、于都、葛坳、黄屋乾、中垅村一百多人为城公为祖也是可以的。因此,蕉岭除万宝公长子景新公之裔在江西、于都、葛坳、黄屋乾、中垅村一百多人认城公之外,景新公二弟景清、三弟景昌之裔不属于城公系,庭政后裔的其他裔孙也不属于城公系,故现在蕉岭没有城公之裔。

  蕉岭江夏文化研究会主要领导已于2010年9月2日到松源高陂头告知万宝公裔孙柏伦、柏良、柏权;2010年10月10日到江西宁都告之城公宗亲会长宜集及于都、葛坳、黄屋乾、中珑村万宝公裔掄椿,他们一致表示情况属实,特别是中垅说:“我们是万宝公长子景新公裔,从广东蕉岭程官部迁来,不是从江西迁广东”。又于2010年10月20日到程官召集研究会成员及杨梅祠管理成员远梅、耀新、华锦、伟德、黄坤、东明、康凯、寿园、焕灵、大朋等说明上述情况。


四、黄秉介主修的《程官部黄氏族谱》

  黄秉介是蕉岭程官部黄氏开基祖黄仲恭的十四世孙,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主修《程官部黄氏族谱》。

  乾隆《重修镇平县志》重修官潘承焯,字若亭,湖南安乡县籍乾隆戊子举人,四十六年知镇平县;续修官吴作哲,字且菴,甘肃直隶阶州籍乾隆癸酉举人,四十七年知镇平县。

  乾隆《重修镇平县志》记:

  黄秉介,字钜石,贡生,性孝友,立远祖祀田,賬饥济荒,倡造神济桥。与祖如金共造三星桥、新路岭茶亭。

  由此可知,贡生黄秉介与乾隆《重修镇平县志》重修官潘承焯、续修官吴作哲都是乾隆年间人,当时人记当时事,可信度极高。下面将黄秉介主修《程官部黄氏族谱》的记载与乾隆《重修镇平县志》的相关记载对比,证实黄秉介主修《程官部黄氏族谱》的相关人物的生活年代。

  《黄氏广东初修谱序》:

  考旧谱,平章阁讳峭公娶三妻各产七奇英,散布于荆襄闽粤,今黄氏之裔悉宗之,惟至元而后家有明文,坟墓,庐寝,世代现存,春秋二祭,次序朗然,乃更详而可知矣。如庭政公开基石窟都寝,即蕃衍越明。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冬至日

  桂岭后裔秉介钜石氏谨书

  传承世系:

  1世,庭政,徙居镇平县开基,妣吴氏,子二:日新、日升。

  2世,日新,元大德癸卯年(1303年)生,妣陈氏,子三:文质、文焕、文宝。

  3世,文宝,妣梁氏,子三:仲敬、仲恭、仲信。

  4世,仲恭,文宝公次子,生明洪武乙卯(1375年),由石窟迁入程山山寮即今程官部开基。永乐十二年(1414年)殁,葬本处枫树山。清乾隆五年(1740年)裔孙贡生秉介倡修监立碑。妣胡氏,子二:兴彝、旺彝;又妣曾氏,子:宣彝。

  5世,旺彝,仲恭公次子,生明洪武三十一年戊寅(1398年),妣钟氏,子:碧聪。

  6世,碧聪,旺彝公子,生明永乐丁酉(1417年),妣曹氏,子四:崇辉、崇政、崇德、崇贵。

  7世,崇德,碧聪公三子,妣吴氏,子四:万铢、万鑑、万琪、万助。

  8世,万鑑,崇德次子,妣陈氏,子:立才。

  9世,立才,万鑑公子,明乡钦大宾,号梅埜,生明弘治丁巳(1497年),妣丘氏,子:松山。

  10世,松山,立才公子,讳祖昌,生明嘉靖癸未(1523年),妣李氏,子四:

  11世,官封,松山四子,讳朝相,生明嘉靖戊午(1558年),妣杨氏,子三:汝魁、汝本、汝跃。

  12世,汝魁,官封公长子,讳海,生明万历甲戌(1574年),妣文氏,子三:景先、特先、达先。

  13世,景先,汝魁长子,生明万历丙申(1596年),卒崇祯癸酉(1633年),妣梁氏,谥勤慈贞训,生万历甲寅(1614年),卒清康熙庚午(1690年),子二:如金、如宝(殇)。

  14世,如金,景先长子,赠儒林郎州同,生明崇祯壬申(1632年),卒清康熙庚寅年(1710年),妣廖氏,子五:作霖、作相、作楫、作宾、作圣。

  15世,作宾,如金四子,赠文林郎,生康熙癸卯(1663年),妣杨氏,子七:珀石、赵石、悦石、钜石、珆石、荆石、秦石。

  16世,秉介,字钜石,生康熙辛巳(1701年),妣王氏,子五。

  乾隆《重修镇平县志》:

  梁氏,程官舖黄景先妻,年二十夫卒,子如金甫週岁,氏矢志孀居,持身勤俭,教子以孝友为首,性压荤美,夫卒五十余年,衣不重新,食不兼味,乾隆五年奉旨建坊入节孝祠。

  黄如金,……诰封儒林郎。

  黄如金,程官舖人,早孤,事母尽礼,性好施,兼喜拯人之危,子赐禄,性严正其孝友,亦如之,次绍玉,捐学田以助通邑文武科费,至今士林德焉,次熙臣,赏救陈龙灿之厄,济军门岭之渡,其为惠亦博云。

  黄秉介,字钜石,贡生,性孝友,立远祖祀田,賬饥济荒,倡造神济桥。与祖如金共造三星桥、新路岭茶亭。

  信息解读:

  《程官部黄氏族谱》关于黄景先、黄如金生活年代的记载与乾隆《重修镇平县志》相关记载完全一致。



乾隆《重修镇平县志》影印件





 

《雩邑龙溪村黄氏族谱》之《黄氏二修族谱序》影印件:

 



《江西璜山黄氏族谱》之《二修谱原序》影印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