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勉宗:言派唱腔的主要特色

 水底鱼帽儿头 2016-08-03

 京胡艺术网

京胡,又称胡琴,是中国的传统拉弦乐器。18世纪末,随着中国传统戏曲京剧的形成,在拉弦乐器胡琴的基础上改制而成。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

请关注网站 

京胡艺术网 (全国首个京胡门户网站)

http://www.jinghuart.com/



言派艺术的主要特色在唱腔部分 ,我从字音、旋律、抒情、韵味这四个主要方面来谈一谈

  

1、字音特色


由于言派唱腔是“因字行腔”吐字非常清楚 ,因此吐字的讲究是言菊朋最重视的环节。言派把吐字的重要性摆在第一位。把字咬“破”是言派吐字的个性 ,他强调了吐字的力度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喷口”要有力(也有说“口劲儿”、“口锋儿”的 ),但是并不是吐字的全部过程都使足力气 ,而是要把力量使在“点儿”上。他运用传统的反切方法(现在的汉语拼音方法),把每个字的声母、韵母、归音这三部分通过咬字头、送字腹、收字尾来完成。吐字的时候把字头作为着力点 ,用气息的运动使字头产生爆发力 ,随着字头的喷射 ,把字腹送出 ,最后收准字尾。比如《让徐州》里的(锦绣)“家邦”两个字 ,“家”字由“ji”“ya”二音组成;“邦”字由“bo”“ang”二音组成 ,通过气息的收放控制产生刚柔相济的效果。这样的吐字既有力度又富有鲜明的弹性感 ,因此言派的吐字显得格外的清楚 ,如同泉水那样清澈见底 ,吐字的清晰度是关键。


言派在字的四声处理上独具匠心 ,例如对阳平字的处理 ,“阳平低摆”是一般常见的 ,但言派低摆的幅度要明显加大 ,把阳平字基本上都处理成“上声”字的调值走向 ,使字与字之间调值的值差加大 ,这样高低起伏鲜明了 ,乐感自然也加强了 ,让你听着字字分明 ,悦耳动听。再加上它的吐字行腔巧妙的使用了“弹性”技巧 ,运用“弹出”“弹入”的方法如同弹古筝时琴弦具有回弹作用 ,产生回荡之音。这种“弹性”的乐感会让你感到绕梁三日余味无穷。于是便产生了言派独特的“字音美”。


比如《让徐州》第一段[西皮原板]头一句“那刘备”三个字 ,“刘”是阳平字 ,言派“刘”字明显往下摆 ,整整低下两个音去 ,这样的吐字更加清晰、悦耳。像[二黄原板]里“未开言”的“言”字 ,“为国家”的“国”字 ,比一般的唱法摆得都更低。当遇到同一个阳平字反复出现时 ,同样是这个原则。


比如《骂殿》里“封八贤王”一段唱 ,“一清王 ,二良王 ,三忠王 ,四正王 ,五德王 ,六靖王 ,上殿不参王 ,下殿不辞王”,这八个“王”字如果安排不好就容易出现倒字 ,但是言派把这么多的“王”字始终坚持一样的低摆幅度 ,决不含糊 ,使每个“王”字的四声都准确无误 ,没有一个倒字。


所以言派的吐字个性极为鲜明 ,每个字的字头就像在弹拨琴弦时很有力度 ,字腹字尾富有回弹的弹性感 ,这样的吐字就像棉花里包着金刚钻 ,内刚外柔 ,不燥不火非常悦耳 ,那独特的字音美使人陶醉。


京剧《贺后骂殿》张丽丽饰贺后,刘勉宗饰赵光义



2、旋律特色


言派唱腔的旋律丰富多采 ,曲折委婉 ,美不胜收 ,以下略谈几点。


旋律结构常采用大起大落的处理手法 ,使旋律升降起伏、高低对比极为鲜明。比如《上天台》里“内侍臣摆御驾九龙口进”这一句 ,“九龙口”处理的非常精 采 , 一 般 唱 法 是 平 的 , 言 派 是 翻高:用了从中音“3”到高音“6”十一度音程反复升降的大腔 ,这样就强化了旋律的乐感效果 ,唱到“九龙口”的时候非常提神 ,很符合刘秀这个人物此时此刻稳坐天下 ,国泰民顺的得意心情。


摘兄弟艺术的精华唱腔揉进自己的唱腔中来 ,但不生搬硬套 ,而是化得非常自然协调 ,使言派唱腔增辉添色。比如摘京韵大鼓的腔 ,像《卧龙吊孝》的“万古流传”一句就揉进了传统段子《碧天云外》里“天外有天”这句腔 ,还有《上天台》的“一子霸林”,就是刘宝全唱的《大西厢》“二八的俏佳人懒梳妆”这句 ,揉合得巧妙 ,收到奇特的效果。


吸收别的老生流派如“汪派”的腔 ,像《文昭关》“一轮明月照窗前”这句 ,“一轮”两个字走高音 ,“明月”两个字揉了汪派的声腔 , 用的是低起翻高再回到平音上收尾的旋律 ,然后再唱“照窗前”的大腔 ,很符合伍子胥这个人物在一个凄凉的夜晚里悲叹的心情。


唱腔节奏上的处理 ,根据唱词的情感灵活多变。比如在旋律节奏上断与连的处理 ,非常独到。像《贺后骂殿》里“哪一个大胆的敢坐金龙”这句 ,“龙”字一出即收 ,乐队也同时顿住 ,断开一个空间 ,休止半拍 ,再行“龙”字的腔。这一短暂的空白 ,要求处理得非常干净。但这样唱并不因为断开之后什么声都没有了 ,就什么味儿也没了。这样断开的空间并不是真正的空白 ,而是音断意不断 ,反而有种更浓的味儿含蓄在这一空间里 ,可以说“此时无声胜有声”。


再比如《上天台》的主要唱段里有这么一段大垛句:“孤念你孝三年改三月 ,孝三月改三日......永不戴孝保定寡人。”这里有十六个“三”字 ,还有“年、月、日、时、刻、分”重复出现 ,这样的大垛句创腔时是不太容易的 ,但言菊朋先生安排得有条不紊 ,疏密得当 ,既有层次 ,唱腔又不重复 ,尤其是节奏安排 ,很有特色 ,这从言菊朋先生的老唱片里记录得很清楚。我们注意一下就能听出 ,每个“改三”的“三”字基本都是断开唱的 ,他这样的节奏安排 ,是为了强调姚期的行为是表现在“改三”上面的 ,所以有必要在“改三”上顿一顿 ,而每个“孝三”则都是连着唱的 ,那么

“孝三”连 ,“改三”断 ,就是这段旋律节奏处理的特点。这种节奏的有断有连 ,顿挫鲜明的处理 ,更加强化了旋律的乐感 ,听起来更加悦耳 ,同时也加强了唱词字意的表现力。



言菊朋剧照


3、抒情特色


言派唱腔很注重感情的表达 ,可以说言菊朋先生是抒情派的演唱家。这里我想集中拿《让徐州》里最脍炙人口的那段“未开言”来作例子。


为什么大伙儿都喜欢这段呢 ?


首先就是这段很抒情 ,有情才有唱头儿 ,才有听头儿。这段唱不是光以唱腔的变化、新奇来取胜 ,而是以主人公陶谦的正直、淳朴为基调 ,把他那种为国求贤的迫切、真挚的感情抒发出来。头一句“未开言不由人珠泪滚滚”的大腔,这个腔唱起来顿挫有致 ,颗粒感很强 ,真像泪珠一颗颗地往下滚动 ,这个腔很有感染力 ,一般来说这头一句都不白唱 ,观众总是报以掌声。接着“千斤重任我就要你担承”的“要”字 ,运用了字音上的反切 ,加重了语气;“你”字的尾腔在板上一顿 ,让板后有个短暂的空间 ,然后再唱出“担承”的高腔来 ,把“情绪”推向高潮 ,从而把陶谦的真诚、迫切心情抒发得淋漓尽致。下面“老朽年迈我也不能够担承”,也有“担承”二字 ,因为是指自己年迈了、力不从心了 ,所以使了个短的低腔。同样的“担承”二字 ,一个是指刘备 ,一个是指自己 ,一高一低 ,一长一短 ,很讲分寸 ,很符合感情。


这段唱还有个字很值得一提 ,即“二犬子皆年幼难当重任”的“当”字 ,唱中音“1”, 尾音一搭拉落在低音“7”上。如果按一般的唱法 ,“当”字可以就在中音“1”上吐出即收 ,但这样处理就显得草率了些 ,不能表达陶谦的为难心情。生活当中一般人谈到自己最为难的事的时候 ,情绪和声调都是低沉的 ,所以言派的唱法 ,一定要让“当”字 ,从中音“1”落在低音“7”上 ,落音要弱些 ,这样唱出来的腔有种沉重消极 ,无可奈何的感觉 ,很符合人物的心情 ,使人觉得这个尾腔虽小 ,却蕴涵着不尽的余音 ,一股说不出的为难之情油然而生 ,好象不这么唱就不对了 ,既出“情”又出

“味儿”,令人回味无穷。这段唱腔由于大家喜欢 ,已经成了学言者必学、唱言者必唱的段子。


4、韵味特色


由于言派唱腔的字音、旋律、抒情几个方面都具有自己鲜明的个性 ,于是就形成了言派那独特的韵味 ,这个韵味是自然产生的 ,而不是做作出来的。可以说 ,言派的吐字行腔是手段 ,抒发感情是目的 ,韵味独特是结果。言派唱腔在吐字行腔时刚与柔、轻与重、收与放、强与弱的体现上都具有突出的弹性感 ,加上真假声结合的妙用 ,这些特点形成了它韵味上的个性 ,听起来不温不火 ,含蓄雅致 ,形成了带有书香气的典雅比如:言老师教我的《卧龙吊孝》,有几个亮相 ,就是吸收马派风格;张老师教我的言派《除三害》,有一个开扇转身亮相 ,也是马派的风格。言兴朋在丰富身段表演时更不拘一格 ,比如《游龙戏凤》里有一个转身双手翻扇亮相的身段则是吸收了越剧小生的表演 ,他告诉我这是越剧艺术家徐玉兰老师教给他的 ,他用到了这出戏里 ,非常漂亮 ,也符合正德皇帝的风流天子的性格。


京剧《游龙戏凤》刘勉宗饰正德皇帝


在我们学习创作新的言派剧目时 ,言少朋老师也是希望我们能唱念做舞表演要全面化一些 ,不要给人感觉言派只重唱 ,不重表演 ,比如言老师亲自为我编腔设计的新言派戏《东郭先生》就是注意到了这一点 , 安排了一定的身段表演及一些翻跌动作 ,效果很好。

—————————————————————————————————————


美德智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