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成都交警在九眼桥设卡查酒驾,一20岁出头的女司机被拦下后问交警:受伤了用酒精消毒算不算酒驾?交警很肯定的告诉她说这不算酒驾,并表示关心,询问她伤到哪里了是否需要帮助。女车主回答:伤了心。 交警:停车,熄火,驾驶证… 知道酒驾的后果不?我擦,大写加粗的肉疼。
开车是很严肃的事情,怎么能酱紫随意任性呢?任性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这都是不好好开车的,任性前先摸摸自己口袋,以下哪种后果你能承担的起? 咦,放错了,翼虎速腾和昂科威肿么闯进来了~
沸沸扬扬的速腾“断轴”事件已经闹了两年了,简单说经历了以下6个阶段: 阶段一:2014年4月媒体频频曝光一汽大众新速腾后悬架纵臂断裂事件,全国多地速腾车主维权。 阶段二:2014年7月一汽大众称速腾后悬架问题非设计制造问题,而是个别案例被“别有用心”的人扩大化了。 阶段三:2014年8月国家质检总局介入,对速腾后悬架问题展开调查。 阶段四:2014年10月质检总局官网公布了关于新速腾召回的公告。一汽大众宣布召回563605辆新速腾和17485辆甲壳虫,但未公布召回原因,解决方案是为存在后轴纵臂断裂风险的车辆加装一块可发出警示噪音的金属衬板,也就是人们俗称的“打补丁”。
阶段六:2016年5月在8个月期限的最后一天,一汽大众发布《针对中国市场装配耦合杆式后悬架的新速腾及甲壳虫汽车召回工作的阶段性通报》,并确定将“二次召回”相关问题车辆。 注意了啊,在第二阶段,一汽大众官方就亮明了态度,所以速腾“断轴”那就是因为您没好好开车。
也是,大众技术是全球最牛逼的,怎么可能出现技术问题呢。大众的轴没有问题,之所以进行召回是因为车主驾驶习惯欠佳,车撞坏了也不知道修,速腾召回是为了防范进一步断裂之隐患。 所以事情发展到第六阶段也就是今天,大众的技术当然也不会出现问题。一汽大众虽然发布了《召回工作的阶段性通报》,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那是应付质检总局的。鉴于有些速腾车主不好好开车,为了防范由不正当驾驶造成的安全隐患,一汽大众还废寝忘食、披星戴月、夜以继日地开发了一套具备预警和监测功能的补救措施呢,将尽快二次召回安装呢。 后来,没想到昂科威看不下去了。 是的,昂科威也加入了断轴大军。山东青岛的一位别克昂科威车主以20公里左右的时速,行驶在小区内比较窄的路面。由于会车,车主在轻打方向盘、点刹车等动作后一声巨响,下车发现右前轮“趴窝”,车子已无法继续行驶。。。。。。
官方的态度是这样的:通用4S店检测后得出的结论是传动轴、下摆臂以及副车架相连的螺柱断裂。4S店及厂家均认为是由于外力(碰撞)所致。随着调查的深入,通用方面最终承认车辆断轴并不是外力引起,但不承认有质量问题,并一再坚持“只是个案”。 上海通用处理昂科威断轴的方式跟一汽大众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处理速腾“断轴”的方式极其相似。只是,越来越多的反对观点站了出来。其中最有力的证据就是通用申请的“断轴专利”被曝光。 专利申请日期为2013年11月27日,距现在已有2年半的时间,专利权人是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如今改名为“上汽通用”)。专利的名称是“一种用户连接控制臂和副车架的衬套组建”,在这段摘要的结尾,我们可以看到,申请的专利对衬套组件进行了优化,省去了支架,减轻了产品的整体重量,最关键的最后五个字“节省了成本”。 上图是另外一份专利,日期为2015年8月27日,可能是上汽通用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申请了“一体式控制臂衬套”的专利。 专利摘要中写到,“一体式控制臂衬套”有效地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控制臂衬套在受到载荷冲击时出现本体从内衬中脱出的风险,提高了控制臂系统与车身连接的稳固性。也就是说这样的结构可以防止汽车脱轴,避免断轴的产生。这样的结构,在上汽通用凯迪拉克XT5上能看到。 断轴案例当然不止一两个,众多车友有轮番爆料,在4S店的断轴事故车中,绝大多数也是因为采用了“分体式控制臂衬套”造成的,从断轴的图片和专利分析上,也能看出一些端倪,这样的案例也绝非是厂家客服和公关口中的“个案”。
你这不是坑人吗?说好的最基本的信任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