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科举制度,开始于何人,终结于何人 ?

 pgl147258 2016-08-03

武科举制度,开始于一个女人,终结于另一个女人。

科举制度(文科)始于隋朝,武举制度(武科)始于唐朝武则天主政,不知道是不是和她的武姓有关。

公元702年,武则天令兵部主持武举考试,“中国好功夫”海选拉开历史序幕,比武项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跤等。最后是相貌身材,“躯干雄伟、可以为将帅者”。后来又加了筒箭和机弩应用。

武科举制度,开始于一个女人,终结于另一个女人。

唐后五代十国,国家太多,大家都忙着争权夺利抢美人儿,几乎没办过武举。

到了宋代,重文轻武,武举更像是表演,走过场。宋仁宗(1029年)恢复武举,科目只有一项:射箭,分步射和骑射。而且后面加了文化课,“副之策略”,主要是《孙子》、《吴子》之类的军事谋略。

“武状元”的叫法始于宋神宗时,第一个被叫“武状元”的人是薛奕。

武科举制度,开始于一个女人,终结于另一个女人。

元朝武举废止不行,“不设武举,专事承袭”,就是主要靠世袭,你爹是你就是。

明朝时代,朱元璋认为,流氓会武术谁也挡不住,一直没重视武举。直到第九任皇帝弘治六年(1493),定武科,先策略,后弓马,策不中者不准试弓马。文化课过不了,后面你就不用考了。

到了清朝武举更加完和细化,先是考硬弓、马射、步射,之外又加了伏射,然后耍大刀,拿大顶举石头。据说硬弓分八力、十力、十二力三级;大刀重量分80/100/120/斤;石头重200/250/300斤。最后是默写“武经七书”精要,只是默写而已。

武科举制度,开始于一个女人,终结于另一个女人。

武举制度实施了一千三百多年,大概生产了五百多名“武状元”。尽管武举出身的地位不如文科出身的人,但总算是为国家提供了大量武艺人才。

清末,洋鬼子用火枪利炮敲开了大清国门,拳脚武功、弓、矢、刀、石已经无法于之抗衡。慈溪于1901年取消了武举。说来也巧,这项男人的运动,初创和终结者却是两个女人。

不聊了,在头条上看《武林风》去,中场休息也有美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