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楷书到草书,让书法家脸红的病历原来长这样!

 渐近故乡时 2016-08-03

病历是医生、患者、药房三者之间沟通的桥梁。

一份清楚的病历能帮助医生更好的确诊和用药,也能在产生医疗纠纷时作为重要的证据。但是医生每天接诊众多的病患,手写病历让本就劳累不堪的工作更加繁重。于是乎,就出现了所谓的“天书”病历……

有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看完表示已凌乱在风中……

说起病历,中国最早的有文字记录的病历,是在西汉的时候。『史记』当中有一章叫「扁鹊仓公列传」,汉文帝时期有个人叫淳于意,因年轻时做过管理粮仓的小官,人们便称他为“仓公”。他后来拜师学医,给人治病诊病时,总是把病人的病情和自己诊断处理的方法记下来。当时人们把这称为“诊籍”,现在我们称它为“病历”。

虽然看不到年代那么久远的病历,但是小编搜集了一些清朝至近代的病历手迹,如今看来,也是让人“叹为观止”!

清代御医陈莲舫方


清妇科名医陈大堃方


民国杭州名医詹子翔方


浙江名医宋光济方

以上几张,都是清至近代,各地名医的亲笔病历。精美的花笺,娟秀的字迹,配以实用的处方,药材间的留白,篆刻的提示语,虽无意安排,却成了章法多变的书法小品,着实耐看。这些名医虽不以书法名世,但却让人们对他们的病历“书作”肃然起敬。

话说回来,写好病历是很重要,但当下的医生心里苦啊,谁不想把病历写的工工整整?没事也能对着自己的“作品”欣赏一下,可现实是哪有这个时间。 

作为医生,吃饭都得三下五除二,每天接诊病人都要加班加班再加班,堆积的病历比高三考生的试卷只多不少!别说写成书法作品了,能写的工整不被罚工资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不过,进入到互联网时代,吃个饭,打个车,拿出手机就能统统搞定!

您有没有想过:病历可以不用手写了!

拿出手机,拍个照片,口述一下病情,一份整洁漂亮的文字病历就呈现在眼前。



语音识别,图片、视频、表单一键上传


OCR智能识别病历单,自动整理文字病历

一目了然的病历,原来病历还能这么写!

写病历不止有书法的美,也有科技的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