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最簡單的方式理解印譜

 脩心 2016-08-04







用最簡單的方式理解印譜
by 小朴艺文


在過去的五百年中,印譜一直只在最小的圈子中被傳閱,被重視,被欣賞。這是一種並不起眼的收藏品,雖收納文字萬千,名家數百,也不過是幾面朱墨的影子,幾冊發黃的舊紙。它有歷史,有溫度,卻沉靜而內斂;如果不是最頂級的藝術家、收藏家和文人學者的推崇備至,或許人們根本就很難理解一部印譜的意義所在。

這就是印譜的宿命。

從誕生之日起,印譜就與學術研究息息相關:保存金石,研討小學,徵文考獻本就是文人學者專業學問之事,遠遠沒有書畫那麼大的群眾基礎;二者印譜製作從來都是極度限量,少則幾套,多則三五十套,後來朝代更迭,江山易主,動亂中能完整傳於世者寥若晨星;再加上印章體積小,易遺失,易損壞,聚集而成規模從來難得,集印而能成譜,其難度非一般人所能想像。凡此種種,都註定印譜不可能成為大眾收藏品。

然而,這也正是印譜的價值所在。

所謂價值,首先當然是文化藝術方面的價值,此無可估量,也無須贅言。另一方面,則是其市場價值:印譜從來都不是便宜的東西,物以稀為貴的樸素道理在這裏有著天衣無縫的演繹。明清印譜在當時售價幾何我們很難考證,因為在古代,印譜基本是朋友同道間交流贈送的東西;然而到了清末民國,印譜的製作出現了一個歷史的高峰,印譜正式作為一種可標價出售的藏品被推向市場。張魯盦在他1936年所輯的《慈溪張氏魯盦印選》後面標價六十元,這個價格在當時可以買到兩張齊白石的五尺對屏。到了現在,隨著拍賣市場的興起,印譜的市場價值得到進一步的挖掘和推動,凡若明清古本,近代名譜,少則幾萬,多則幾百萬;價格看似高昂,但如若對照同時期近代名家書畫的市場價格,則又顯得理直氣壯。

剛剛結束的中國嘉德“印林錦囊——吳中王氏槐蔭層暉室藏明清印譜”專場是有拍賣史以來的第二個印譜專場,全場將近兩百個標的全部成交,總成交額2283萬元餘,比底價高出近三倍。這與第一次印譜專場的表現幾乎如出一轍。可見,小眾的收藏並不意味著小眾的價值,印譜所具有的高文化性、藝術性乃至學術性,以及真正意義上的珍稀性,都決定了隨著藏家水準的提高和市場的發展,印譜作為金石收藏板塊中極其重要的一環,其市場表現將逐漸與文化地位取得一致。

因此,要理解印譜的價值所在,有時候也可以用最簡單的方式:價格。以下,就讓我們來欣賞下中國嘉德“印林錦囊——吳中王氏槐蔭層暉室藏明清印譜”專場中成交價前20位的名譜(成交價不含傭金)

簠齋印集
(清)陳介祺輯
道光二十七年(1847)鈐拓本
二冊,前後書板
成交價:27萬
慈溪張氏魯盦印選
張魯盦輯
民國二十八年(1939)鈐拓本
六冊,前後書板
成交價:27萬
松崖藏印
(清)金棫輯
嘉慶二十一年(1816)鈐拓本
一函五冊
成交價:29萬
雙虞壺齋印存
(清)吳式芬輯
1862年鈐拓本
八冊,前後書板
成交價:29萬
銅鼓書堂藏印
(清)查禮、查惇輯
清嘉慶四年(1799)鈐拓本
一函四冊
成交價:30萬
秦漢印統
(明)羅王常輯
萬曆三十四年(1606)刊本
一函八冊
成交價:30萬
種榆仙館印譜
(清)陳鴻壽刻,郭宗泰輯
道光元年(1821)鈐拓本
二函八冊
成交價:31萬
承清館印譜
(明)張灝輯
萬曆四十五年(1617)鈐拓本
一冊
成交價:31萬
雙虞壺齋印存
(清)吳式芬輯
1862年鈐拓本
兩函八冊 
成交價:33萬
廣堪齋印譜
(清)畢瀧輯
道光九年(1829)鈐拓本
一函四冊
成交價:36萬
晉銅鼓齋印存
(清)吳讓之刻,李培楨輯
光緒二年(1876)鈐印本
四冊,前後書板
劭廷手書題跋
成交價:38萬
樂只室印譜
高絡園輯
民國三十三年(1944)鈐印本
十四冊,毛邊
成交價:40萬
二陳印則
高絡園輯
民國鈐拓本
十冊
成交價:40萬
西泠八家印選
丁仁輯
光緒三十三年(1907)鈐拓本
二函三十冊
成交價:44萬
苦鐵印選
吳昌碩刻,方節盦輯
宣和印社發行
1950年鈐印本
一函四冊
成交價:44萬
傳樸堂藏印菁華
葛昌楹輯
民國十四年(1925)鈐拓本
二函十二冊
成交價:54萬
西泠八家印選(泓字部)
丁仁輯
民國十五年(1926)鈐拓本
四冊,前後書板
成交價:71萬
蘇氏印略
(明)蘇宣刻
萬曆四十五年(1617)鈐拓本
六冊
成交價:78萬
承清館印譜
(明)張灝輯
萬曆四十五年(1617)鈐拓本
二冊
成交價:92萬
明清名人刻印匯存
葛昌楹、胡洤輯
民國三十三年(1944)鈐拓本
十二冊
成交價:110萬




小 朴 艺 文

Simplistart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