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解决普惠金融边际成本递增问题0评论 2016-08-02 08:10:11 来源:金融时报 下载金融界APP,领大牛股! 近期,国务院出台《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在顶层设计上进一步明确了普惠金融的重要性。由于普惠金融要求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及时、有效的金融服务,因此,解决好欠发达县域、弱势群体的金融可得性问题,则成为最终衡量普惠金融成效的难点所在。而这一问题的实质是:金融的商业盈利属性与普惠金融的边际成本递增平衡问题。解决好金融商业属性和边际成本递增的平衡问题,一方面要求金融机构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推进普惠金融工作中,坚持保本微利原则,适当下调盈利增长预期;另一方面要加强金融机构的政策性支持,通过贴息、补贴、建立风险缓释基金等方式,改善普惠金融财务状况,优化金融运行外部环境。 普惠金融要坚持顶层设计、政府考核、央行推动。普惠金融与扶贫攻坚具有工作的相似性,要把普惠金融纳入扶贫攻坚的重要内容,取得基层政府更加重视、更为有力的支持。建立考核机制,县政府负有考核监督责任,把乡镇一把手尤其是欠发达乡镇的一把手的普惠金融工作成效,作为评价其政绩考核重要指标。乡镇党委政府负有主体责任,负责辖内相关部门工作的协调和争取上级业务部门的政策支持。人民银行担当普惠金融牵头人职责,在政府和金融机构间发挥好作用。同时为便于工作开展,县级人行行长应挂职任当地政府县长助理,并作为一项制度,在普惠金融规划中明确下来。 加大县域金融生态建设。深入持续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活动,在大力普及农村金融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农户认识金融、运用金融、珍惜信用,创造良好金融生态。组建国家层面的农业再担保基金,对各县乡的担保基金实施再担保。一方面有利于强化规模小的担保基金的担保实力;另一方面是某一县乡担保基金的集中风险,能够在全国层面的再担保基金中进行稀释。引导保险机构持续加大对农村保险网点的资金、人力和技术投入,积极研发针对性强、成本低的保险产品,发挥保险保障优势。 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普惠金融模式。解决规模不经济的问题,关键就是普惠金融业务要规模化、综合化。一要探索人民银行、开发银行和商业银行联动批发信贷模式,由商业银行选择项目,批发打包给开发性金融机构,风控由商行和开发性金融机构承担,央行负责提供低成本资金,在农业主体利率略高于平均水平范围内,扩大金融机构盈利空间和风险补偿能力。二要优化服务半径,推行一个发达村镇辐射周边村镇的金融服务模式,避免多个村镇金融布点的不经济。服务半径应综合考虑道路状况、交通工具便利性、安全性、合理的时间等。三要精心打造多功能金融服务站,不仅能满足简单的取款,而且能具备存款、汇款、互联网金融功能,整合农村的资金流、商品流和信息流,培育多个盈利增长点。四要大力推进网上银行、电子银行的渠道建设,运用“互联网+”模式延伸普惠金融触角,打造物理网点和互联网金融线上线下互补业态。 稳定金融机构政策预期。加强普惠金融优惠政策供给,激励金融机构开展普惠金融积极性,保证业务可持续性。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支持力度,在贴息、减税、财政性存款优先等方面,减轻金融机构财务压力。人民银行、银监会等要加强普惠金融考核评估,对做得好的金融机构,在支农再贷款、存款准备金利率、不良贷款容忍度、机构设点等方面给予支持。在加强政策供给的基础上,要保证政策执行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