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镇(90)桃渚镇:抗倭轶事

 轻风无意 2016-08-04



桃渚镇位于临海市东部沿海,南接上盘镇,北靠三门县,西邻杜桥、小芝两镇。镇政府驻地东洋距台州市市区仅30千米,距临海市市区45千米,总面积129平方公里,下辖行政村80个,共8.9万人。
桃渚得名于桃渚军事古城——戚继光当年为抗击倭寇而建成的古城。
桃渚古城自古来一直为海洋,三面环山,至明初修建卫所起,才渐为海滨集镇,后当地人民围垦海涂,于悬渚处广植桃树,桃渚之名即由此来
主要景点 

 中国古镇(90)桃渚镇:抗倭轶事 -  ygj2707 - ygj2707的博客

   古城老街
 桃渚城完整的保存着明代的街巷古道格局。主街道宽3米,东西走向,连接东、西两城门和原左营衙门、校场的南北向主巷交叉。主街以北还有一条与主街平行的次街,依傍有由西向东穿城而过的化龙渠。以主街道为干,有10余条古巷与之垂直相向,主街以北7条,以南4条。又有一条古道环绕东南西城内侧,与城北依山势而建的蹬步道连接成为城内的环路。这些道路构成了层次分明,有中心、有边界的街巷网。
抗倭陈列馆
抗倭陈列馆是为了纪念抗倭名将成继光转战南北,荡平倭寇,保卫国疆,保卫人民的不朽功勋,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发挥历史文物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而建立的。 

  

中国古镇(90)桃渚镇:抗倭轶事 -  ygj2707 - ygj2707的博客

 


  陈列馆建于1993年4月、面积900多平方米。四周围墙仿明建筑的台门,由著名书法家卢乐群先生书额:“桃渚抗倭陈列馆”,两边对联由椒江市戚继光纪念馆王及先生篆对:“建敌台桃渚启万里长城先导,平倭寇闽浙为中华民族英雄”。内门横额“砥砺山河”,是台州地委副书记李成昌题写;门联“怀古何须游赤壁,御侮谁不忆桃渚”,系张崇文将军的手迹。走进陈列馆,迎面立着是戚继光塑像,衬看背景桃渚城的远山近水的壁画,煞是英姿豪爽。陈列馆分成五室,东一室为文物史料,展出城砖,戚继光表功碑、军刀、鸳鸯阵等。东二室是名人书画,陈列以台州为主的名家书画作品;西一室为“戚继光台州抗倭”组画,系统简要地反映戚继光在台州抗倭的全过程,共20幅,西二室为桃渚风光,它陈列桃渚秀美的海滨风光,共43幅彩扩组画。 

  

中国古镇(90)桃渚镇:抗倭轶事 -  ygj2707 - ygj2707的博客

 
古城敌台上塘烽火台
“眺远”石刻与护碑亭。在桃渚城头向东眺望,那傲空独立于上塘山巅的石堡便是烽火台。烽火台,又称烽堠,是古代战争中报警的设施。发现敌人来了,日城烧烟,夜里燃光,迅速传递信息,与桃渚城相关的烽火台有7座,都是明代为抗倭而设置的上塘烽火台。当时她隶属于桃渚千户所,是现存最完整的一座,一敛下宽,台基9米见方,台口6米见方,都用石块砌筑而成。这里足摩崖石刻“眺远”两个大字的遗址,题款系“明楚将军胡海”,胡海,字海洋,定逗人,洪武追随大将军徐达攻打卢州,英勇善战,遍体全疮,而斗益力,立了大功。对于“眺远”岩前人曾有描述:“山顶有一巨石如盘,擎出云表,凭虚一览,则海阔天低,茫茫天际。时天光开霁,数十里一目可鉴”。并赋诗道:沧海扶桑一目空,摩崖记胜有胡公。银钩铁画真颜柳,犹见当年下笔工。位于“眺远”崖西侧的护碑亭,于1986年专为保护明《新建敌台碑记》的石碑而建。亭子在危崖上翼然凌空,突兀奇巧。她是仿明式建筑,结构古雅精巧。亭子中间,端然立着一座石碑,基座高0.3l米,碑身高1.6米,宽0.8米,厚0.11米,镌刻着《新建敌台碑记》。在护碑亭西南万松径中,楷书“镇海”两大字,旁无题款,但字体风格大小均与“眺远”相似。据考查系明代书法家鲍大谋手迹,主要歌颂戚将军转战争南北,荡平倭寇的功绩,前人曾有赋诗:镇定岩疆数百春,龙盘虎踞势峥嵘,鲍公健笔千秋在,半为苔痕藓影萦,在城此游步道边有一棵在同一根基上长两棵树干的150余岁夫妻松,此树在距地面0.3米处分叉,两树高20余米,树干直径0.4米,呈凸形生长,倾斜弯曲向上,遍体龙鳞斑痕,但情趣横生。两树树枝、树冠纵横交错,相依顾盼。雌树干挺枝劲针叶翠,在分叉9米处长出两枝弯曲如臂的枝干,欲拦腰搂抱雄树:雄树在分又12米处长出一枝干似长臂高高伸向雌树,你搀我扶互呵护,远看浑然一树,如绿形一堆,正可谓一对“寿星夫妻”。 

  

中国古镇(90)桃渚镇:抗倭轶事 -  ygj2707 - ygj2707的博客

 


鹤峤书院与天妃宫
城内后所山的东麓,因山坡隆起似峤,并且常有鹤群在此栖息,所以称鹤峤。在这里建起的书院,自然地便叫鹤峤书院了。鹤峤书院,始建于清朝乾隆十五年。嘉庆二十五年焚于火,城里人郎正斋重建,现在古枫侵空,翠柏森森,遗址静谧清幽。只是不见了当年书院规模。这里曾出过不少名家,国家教委顾问林迪生,曾就学于这个书院,台州辛亥革命杰出人物杨镇彀,曾在这里担任书院山长。这里的位置正处在抗倭陈列馆上方,天妃宫东南侧,行书“胜景”两大字,是原铁道兵政治部副主任张宗文将军于1990年题写的。 

   

中国古镇(90)桃渚镇:抗倭轶事 -  ygj2707 - ygj2707的博客

 

 天妃宫位于后所山山腰的高阜处,始建于明正统初年,为祭祀天后和保佑出海渔民而建。屡建屡焚,现在保存的天妃宫,有庙宇三间,坐东朝西。相传天后林默娘为莆田湄州人,自幼聪明好学、勇敢善良,能预知气象变化,有驱邪治病和泅水航海的本领,经常给邻近乡民施诊、施药和出海救助遇难的渔船。后羽化成仙,白日飞升,民间因称之“龙女”、“神仙”,历代尊其为航海保护神。明成祖曾敕封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天妃”,清康熙皇帝又敕封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天后”,神号“天上圣母”,俗称“妈祖娘”。 

石柱天灯,紧靠天妃宫后墙东侧,柱高2.8米,体正方,边宽20公分。柱端装有正方石块,石高15公分,边宽45公分,用以置放灯具,它暮时点燃,彻夜通明。据云,石柱天灯立于元未明初,专为商贾、捕捞者设置。一用提示方位,地名;二用揭示礁石,注意安全。石柱四边刻有“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大方广佛华严泾”,“南无大乘妙法莲华泾”,“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四佛号,以祈求上佛保护。因久经风雨浸淋,苔藓青黝,字迹侵蚀,但细琢可辨。因此,推测此柱应该为寺院庵堂大殿前的佛号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