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应急演练

 ALittleRabbit 2016-08-04

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中,应急演练是针对事故情景,依据应急预案而模拟开展的预警行动、事故报告、指挥协调、现场处置等活动。定义明确指出,应急演练在“针对事故情景”、“依据应急预案”下模拟开展活动。本文就如何开展好应演练?


笔者认为,要从“事故情景”、“应急预案“两方面着手,通过加强安全知识培训、应急救援技能训练,不断磨合应急机制、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从而提高处置突发事故的能力。


一、应急演练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应急演练与应急预案脱节。主要表现为:1、把应急预案当摆设,预案“制”而不用。例如,应急预案里怎么规定的,只有起草人知道,应急演练的组织者、参与者却对应急预案知之甚少。又如,应急演练的科目设计超出应急能力,等等;2、应急预案缺少科学性、针对性,不能成为演练的依据。


(二)应急演练光“演”不“练”。应急演练中的事故情景是模拟的,不少应急演练把情景模拟简单理解为“假”,并推广到“练”的环节,结果是把演练当成了演戏,把本来应该“假戏真做”办成了“假戏假做”,甚至是“真戏假做”,使应急演练起不到实质作用。


(三)不愿“揭短亮丑”。演练活动一般会有上级或者其他相关部门参加,在这种情况下,演练活动往往又会变成表现、展现“风采”的机会,组织者会有意地减少检验环节,避免暴露出过多问题。


二、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应急预案没有发挥作用。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灾难,预先制定的明确救援责任、行动和程序的方案。科学、有效的应急预案使得应急救援和演练工作的开展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将应急预案“束之高阁”,当成摆设,应急预案自然没有发挥作用,或是应急预案本身对事故救援的针对性弱、指导性差,也使到应急演练缺少必要的依据。


(二)意识上没有置身于突发事故的状态。当真正的事故灾难发生的时候,受害者、救援人员的心理、生理会生产相当大的变化,一些平常情况下容易实现的操作、任务会变得难于实现,甚至无法完成。把演练当成演戏,是思想上被“假”字所引导,没有“假戏真做”的认识,行动上表现为“演”,致使演练流于形式。要通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演练活动的参与者先要进入到角色中,把各项要求做真,做好。


(三)“报喜不报忧”的心理作祟。参加应急演练的部门、人员在应急演练中的状态往往都优于日常工作状态,如果在应急演练中出现状况、“掉了链子”,那影响的不单是演练本身,还有平时工作的评价。因而,易出问题的环节不做,出了问题不报的情况在演练中就“应运而生”。


三、开展好应急演练的几点建议



(一)应急培训是做好应急演练的前提和保障。加强应急培训教育,强化危机意识,普及自救和互救常识,做好预防工作是避免事故发生,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做好应急演练的前提和保障。同时,应急演练经历“知道”——“会”——“协调联动”等过程,做好应急培训,也是做演练从单项演练到多项演练再到全面演练响应功能提升的前提和保障。


(二)把握好情景模拟的度。应急演练中涉及到各部门间的协调、人员间的沟通等问题,不是一蹴而就,需要磨合过程。在情景模拟中,要根据演练单位应对突发事故能力的情况,把握好情景模拟的度,由易到难,避免演练表演化,或是演练场面失去控制等情况发生。


(三)正确对待应急演练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应急演练中出现问题,有来自预案制定的系统缺陷,有来自参与部门、人员自身存在的不足和相互间配合的不协调,有来自演练过程中意料不到的情况,这些都是正常的,有价值的。通过应急演练评价,整理、归纳演练各种相关记录,找出可以改进的,存在不足的、需要整改的项目,为应急演练的情景设计、应急预案的修订提供依据。


应急演练是在特定时间和地域执行应急响应任务的训练和演示活动,是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有效措施,只有通过提高应急救援认识,熟悉应急预案,掌握应急技能,才能确保应急演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