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条线一划,深圳房价麻烦了!

 大川轻创业孵化 2016-08-04

作者:看房君

7月29日,深圳宝安区政府对外公布了《深圳市宝安区工业控制线管理办法(试行)》(下称《管理办法》。其中内容中提到:

宝安将划定70平方公里的工业控制线,首创“红线”为底线,“蓝线”为引导线两种方式,以此保证宝安产业的长远发展。

工业控制线全国首创“工业红线”和“工业蓝线”两个层次,工业红线是为了保障宝安区产业长远发展而划定的工业用地底线;工业蓝线是为了保障宝安区工业用地总规模而划定的、可稳步转型的工业用地引导线。

简单点讲,就是凡事得有个度,不能把更新的土地全都用来建住宅,也得留点工业用地。

2005年,为了保护绿色生态,深圳市划出了生态控制线,2013年又进一步优化了生态控制线。

这条线一划,深圳房价麻烦了!

图片来源于深圳规土委

如今,宝安区又率先划出了工业“红蓝线”。

近几年,由于深圳空间发展遇到了瓶颈,再加上近两年深圳房地产市场火爆,住宅市场严重供不应求。于是,城市更新,旧改项目搞得风风火火。

房价和资源都推着深圳土地价格快速上涨,高地价又反过来助推高房价及房租,在暴利面前,许多园区业主“旧改”意愿日趋增强。但旧改项目以“工改商”、“工改居”居多,“工改工”的比例偏低。

为了满足市民们强烈的购房欲望,更为了能够在如此火热的市场中狠狠捞一把,房地产商项目更新改造方向都剑指住宅。城市更新呈现去产业化、产业空间呈现碎片化的现象日益严重。

就拿宝安来说吧,“十二五”期间,宝安旧工业区改造项目共76个,用地面积475万平方米,其中“工改工”项目27个,仅占项目总数的35.5%,用地面积171.3万平方米,仅占总用地面积的36%。

而从2015年四批计划表来看,深圳城市更新单元计划共涉及了75个项目,其中,宝安占最多为20个,龙华和龙岗分别为13个和11个;盐田1个,大鹏2个。在这75个项目中,共有48个项目的更新方向涉及居住功能,其中龙华最多,为11个,宝安和龙岗为9个位居第二。而罗湖的5个更新单元的更新方向并没有涉及到居住功能。

众所周知,无论是宝安还是南山,还是整个深圳都是靠科技创新,工业加工起家的。

当初政府是打算把宝安县与珠海县作为对外出口基地,建设成对外生产、加工基地以及游览区。广东省为了加强对两地管理,将宝安县改名为深圳市,珠海县升级为珠海市。

深圳最初的发展是凭借着加工生产,对外出口基地,之后由于人才、技术等的不断流入,主打创新科技、电子IT等行业迅速崛起,成就了如今深圳创新之都的地位。

在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后,深圳遇到了一系列发展瓶颈,尤其是土地资源。

数据显示,深圳在“十二五”期间,商品住房供地计划只完成了六成,其间深圳新房价格飙涨了76%,而 “十三五”(2016-2020)计划中,购房需求量和供应量缺口达到24.8万套,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深圳现在最缺的就是土地!

所以“十三五”期间,深圳将填海、陆地整备、城市更新、东进,这些战略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满足日益迫切的土地需求。

就在深圳大兴城市更新,建住宅的时候,宝安区率先醒悟,觉察到短缺的不只是住宅,工业用地也需要更多的供应量。

所以,29日宝安区正式画出工业用地“红蓝线”。宝安区相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

今年3月23日,深圳出台了《关于支持企业提升竞争力的若干措施》,其中第十九条提出:“研究划定产业区块控制线,确保中长期内全市工业用地总规模不低于270平方公里,占城市建设用地比重不低于30%。”

笔者据此推断,宝安区只是做个领头羊,其他几个区估计不久也要划出工业用地“红蓝线”。

这种做法,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对于深圳的整体发展绝对是有利的,但是对于我们普通购房者,却不利。

划出工业用地的底线,是为维护深圳的核心竞争力,保证深圳长远发展无虞。深圳的发展,还得依靠这些工业实体经济,只有他们才能维稳深圳创新之都的地位。

但是,对于本就捉襟见肘的住宅土地市场,貌似是雪上加霜。住宅供应量短缺加剧,供需矛盾也得不到缓解。房价就很难实质性的下降。

未来或许只能是通过轨道交通,把居民疏散到东莞惠州。又或者是,直接将惠州和东莞并入深圳,组成大深圳,才能有效缓解房价压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