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物道 | 千百年来,无数文人为它着迷发疯

 汉青的马甲 2016-08-05


菖蒲

文 | 物道


现在很流行说,要把时间浪费在美好而无用的事情上。听上去很新颖,但其实千百年前的人们就已明白这个道理。他们为了一盆菖蒲,为它定生日,为它吟诗,每日打理。唯有把时间浪费在这些无用的美上,才是我们对生活更有见地的时候。


窗外的阳光,透过窗静静地照进来。博古架上的旧书,老树干做成的笔筒,随意搁着的几枝毛笔,一个小巧的茶壶,都被镀上一层柔光。唯有桌台的白瓷盆里,盛放着一簇鲜绿。就像从土里长出的碧玉,不知被哪个淘气的人,用剪刀剪出千万条绿丝,轻轻地垂搭着。


它就是菖蒲,与兰花、水仙、菊花并称为“花草四雅”。从古至今,上至皇帝下至老百姓,都有人为它着迷,为它写诗,对它百般呵护。所以,菖蒲可不是一般的植物,它是有故事的菖蒲。


多面菖蒲:拥有自己的生日


野外的菖蒲,或在山谷幽林中,或是临水而居。片片长叶尖细如宝剑出鞘,似一位绿林剑客。但若养在厅堂书房,它就像是小家碧玉呢。有多个品种的菖蒲,就像多面女郎:野外的多是水菖蒲,家中的多是石菖蒲、金钱菖蒲、虎须菖蒲等。


作为一种有故事的植物,菖蒲还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日,即农历四月十四。这一天,它要享受“理发”待遇,被竹剪修根剪叶。据说,只有这一天被修剪,它才能长出更好的新叶。端午节时,它就和艾叶出现在各家各户的门上。



汉武帝:吃菖蒲,却被李太白笑痴


菖蒲真正“登堂入室”要拜汉武帝所赐。因为古人认为菖蒲是仙草,吃了能延年益寿。为此,汉武帝引进菖蒲,种到皇家园林中。他自己每天都吃菖蒲。可是,据说因为菖蒲很难吃,汉武帝吃了两年多就放弃了。


没想到几百年后,李白把这事写进诗里。那时李白在嵩山遇见一些采菖蒲的人,挥毫写下《嵩山采菖蒲者》:


神仙多古貌,双耳下垂肩。

嵩岳逢汉武,疑是九疑仙。

我来采菖蒲,服食可延年。

言终忽不见,灭影入云烟。

喻帝竟莫悟,终归茂陵田。


他说汉武帝没有了悟,或许在李白看来,没什么灵丹仙药。这些在嵩山采菖蒲的人就是神仙。成不了仙的人,不如四处游山玩水,把一辈子过成几辈子来得有意思,何必执着?



“蒲痴”苏东坡:为它捡石头写文章


到了宋朝,在书房里雅设菖蒲成了潮流。那时,一大票文人士大夫都是它的粉丝。苏东坡是出了名的“蒲痴”。他写文章告诉大家,用清水养菖蒲时,要丢进几颗石头。这样子菖蒲就会扎根在石上,叶子变得坚瘦,整株也更有青翠苍然之意。这叫“附石法”。


苏东坡去蓬莱阁玩,特地捡了数百颗弹子涡石回家。因为那里的石头经海水常年冲刷后,圆润可爱。每天对着来自山间的菖蒲,大海的弹子涡石,苏东坡说好像“日与山海对”。



陆游:喝醉回家不忘它,写诗叹闲趣


陆游有一次喝醉了酒回来,却念念不忘,“入门犹记露菖蒲”。因为菖蒲白天要“见天不见日”,晚上要放在户外。这样第二天清晨,接它的露水来洗眼睛,可以明目静心。这也是文人爱摆在书房的原因之一。


很喜欢陆游这首《夏初湖村杂题》,“寒泉自换菖蒲水,活火闲煎橄榄茶。自是闲人足闲趣,本无心学野僧家。”夏初时节,诗人闲来无事煮一杯茶,看着刚换好水的菖蒲,叶绿如玉,青葱可爱,心想真的是闲人闲趣多。



这不就是我们常说的,要把时间浪费在美好而无用的事物上吗?菖蒲,它只是山涧处一株迎风的小草,可是被人们寄予了“忍寒苦、安淡泊”的文人气质。我们爱的是这种气质吗?不只,还有与它相伴的日常,因为那才是我们对生活更有见地的时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