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姜,360°无死角的全方位分析

 timtxu 2016-08-05



懂得养生的盆友们

几乎都知道
·
·
·
姜特有的姜辣素能帮助消化、
促进血液循环,
它的辣气能把身上多余的热带走,
还能把体内的病菌、寒气一同带出。


所以伏天吃姜这件事
几乎成了养生的基础入门知识

但是,你造吗?
小小的一片姜,学问大着呢!

关于姜的小课堂开课了


快来竖耳一听吧!

·
·
·

「姜的种类不同,作用各异」

  伏姜 | 散寒

伏姜并不是姜里一个专门的品种,伏姜一般是用鲜姜切片或者榨汁后,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三伏天在太阳下晾晒后而得名。

这种姜晒干后,备冬季吃或直接吃。因为吸收了伏天的阳气,伏姜格外辛辣,散寒效果非常好。

夏天做好,冬天就可以泡伏姜汤了。


  鲜姜 | 健运脾阳

鲜姜又叫我们的紫姜(仔姜、子姜)。

鲜姜水分多、纤维少,辛辣味淡薄,相对老姜(干姜)对脾胃刺激没那么大。直接用来吃健运脾胃。


  干姜 | 补肾通阳

干姜就是我们所说的老姜。

“姜还是老的辣”这句俗语大家都听过吧,它对肾阳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选老姜的时候可以稍微尝一点,挑选大的,味道辛辣,吃上去有些纤维感的比较好。


·
·
·

「不同症状,姜的用法」

  心阳虚:泡姜护心

夏季特别容易出汗,大家都有同感吧。

对一些阳虚人群而言这个时候实际上很危险的。因为如果汗出得多,伤的不仅仅是阴,一开始是“气阴两伤”,时间长了就是“阴阳两伤”了。

有时候大汗以后,人会感觉非常疲乏劳累,其实就是伤了阳气的表现,而阳虚人群最怕的就是心阳虚,心阳虚容易导致心梗的发生。

心阳虚会导致:
▲心悸而痛(心脏乱跳)、胸闷气短、自汗,动则更甚、面色惨白、神倦怯寒。

温振心阳:醋泡姜


把鲜姜切成片,放进干净的容器里,再把醋也倒入容器中,一定要没过姜片,密封于容器中,储存1周以上。

每天午时(11点~13点)以前佐餐服用个半片。

有胃溃疡的病人慎食。


  脾阳虚 | 鲜姜健脾

夏季由于气候炎热,人们贪凉爱吃生冷,往往会伤害到脾阳,导致脾阳虚。

许多夏季常见的急性消化系统疾病,以及严重了转为慢性的消化系统功能性疾病,往往都是由于脾阳长期失运而产生的。

脾阳虚会导致:
▲纳呆腹胀、脘腹痛而喜温喜按,口淡不渴、四肢不温、大便稀溏、小便清长。

健运脾阳:砂仁鲜姜汤


砂仁姜汤可健运脾阳,意思是说健康的运化:
不论是有点寒湿的,还是脾胃平时有点阳虚的,这个可以又暖胃又祛湿,没有特别的禁忌。

在这里要用到的是鲜姜和砂仁。砂仁味辛,性温,具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的功能,用于湿浊中阻、脾胃虚寒、呕吐泄泻。

制作方法:
将凉水倒入锅中,鲜姜切丝加入锅中,煮10分钟,如果想要功效强一点可以切成姜丝。

出锅前5分钟加入五六克的砂仁,因为砂仁很容易挥发,下早了就没效了,作代茶饮服用。

中午晚上喝小半杯。20~30毫升即可。


关于吃姜到底去不去皮

平常我们吃姜要记住一点:

植物的皮和肉是一对阴阳。姜肉性热,所以姜皮性凉。姜肉发汗,所以姜皮止汗。


受了风寒,喝姜汤发汗,自然是去皮比较好好。

平时喝生姜红枣茶驱寒,最好不去皮。

一般做菜用姜,带皮吃,可以避免偏性。


学会正确用姜了吗?






科学调理在于


分型辩证  对症施治


Chinese Medicine Adjustmen





咨询调理请添加:zhumingshiliao2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