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理教材处理要“五化”

 教育繁星 2016-08-05

地理教材处理是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的过程,是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在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更是教材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教师在教材处理时,应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实际,冲破教材的束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力求做到“五化”。

一、结构化

知识结构是各种知识在人类大脑中的组织形式,它包括各种学科知识的配置比例,相关程度和协同关系。根据心理学知识及长期的实践可知,结构化了的知识最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同时也能被长期记忆而不至于发生扭曲现象。因此,教师在教材处理时,从教材中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及联系的规律性,将各章节的中心内容及与中心内容有联系的知识串起来,按章节结构进行教学。这样,既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又能培养学生的智能,并能教会学生学习。

案例1:七年级下册《南亚》一节知识结构的构建

南亚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在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方面呈现独特的区域特征,在教材编写上,突出了各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在教材处理时,教师应特别引导学生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下是本节的知识结构:

地理教材处理要“五化” - 教育星空 - 教育星空

以上知识结构的构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提纲挈领地掌握学习内容,按知识的内在联系去思维、去推理,从而掌握知识,并且充分发展智能,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迁移能力及自学能力。

二、活动化

“活动”是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一大特点,体现课改纲要中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一理念,有利于增强地理教学的实践性与探索性。在地理教材处理时,如果运用“活动”得当,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案例2:教学“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活动设计,

教学“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时,课标要求“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根据课标的要求,在教材处理时,把影响气候的三个主要因素设计成以下三条旅游路线:1、二月份到巴马科、上海和雅库次克旅行应带什么样的衣服去,才能适应当地的气候(皮衣皮裤、毛衣毛裤、短衣短裤)?2、我们从北京、乌鲁木齐、吐鲁番旅行,沿途所看到的景象有何不同?为什么?3、展示珠穆朗玛峰的垂直植被分布图,假如我们从山脚向山顶攀登,所看到的植被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这样,把影响气候的三个主要因素设计成三条旅游路线,把抽象的地理知识活动化,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探究活动中体会到三个主要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地理活动,不仅体现了地理学科的教学特点,也是地理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实现三维目标的必然要求。教师在教材处理时,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活动设计或课标“内容标准”的活动建议,也可以根据教学实际,自己设计活动,组织开展活动,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三、联系化

地理教材处理中的联系化,是指教师在教学内容处理上,做好教材内知识的前后联系与教材外课程资源的利用,如不同版本教材的联系,学科之间的联系,与学生生活世界的联系等,以求教学内容的优化,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案例3:“我国四大高原”教材处理

在教学“我国四大高原”时,湘教版教材这些内容,是以“阅读”的形式分别用比较详细的文字描述呈现四大高原的特征,而人教版教材是以四幅图片呈现四大高原的景观,但分别仅有一句文字描述。因此,在教材处理时,把人教版上的四幅图片及湘教版的文字进行整合,采用了人教版的图片及湘教版的阅读材料,使学生不仅从感性上,而且从理性上感受到了中国四大高原的特征。教学中先让学生自学湘教版教材中有关四大高原的阅读材料,再给学生展示人教版教材中的四幅精彩图片让学生开展“对号入座”的游戏,然后用湘教版教材中的三道活动题开展“竞答”活动,来实现教学效益的最优化。同时引入了《青藏高原》、《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黄土高坡》等歌曲,让学生在歌声中体会到雄壮的青藏高原、浩荡的内蒙古高原和“黄沙滚滚”的黄土高原。整个处理过程体现了“由抽象到具体,再由感性升华到理性”的认知规律。

以上教学过程,教师针对学生实际,把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了有机的整合,同时与其他学科进行了联系,如音乐学科,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加强学生对地理特征的认识。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地理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地理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使得教学内容极度开放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合理利用教材,引进必要的教材,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向学生的内心世界。

四、图像化

新地理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图文并茂。各种地图中贮藏着大量的地理信息,培养学生从图像上获取信息,是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新教材增加大量图像的出发点。在教材处理上,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使学生在读图中掌握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地理图像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发展智能的重要载体。

案例4:“法国农作物的分布”教材处理

讲到“法国农作物的分布”,教师出示“法国地形图”及“法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并提供小麦和葡萄的生长习性,要求学生据图说出法国的小麦和葡萄的分布地区并说明理由,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再出示“法国农作物分布图”加以印证,并鼓励学生质疑,把课堂教学推向另一个高潮。

以上教学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地图做出地理判断,在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做到以文释图,以图释文,文图结合,化繁为简,使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提高读图能力及地理表达能力。

五、具体化

教材处理的具体化,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教材中概括性的内容,通过图表、资料、数据、地图等相关材料进行具体说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案例5:“北美洲地形特征”教材处理的具体化

教学北美洲地形特征时,教师在准确解读“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某一大洲的地形特点”这一标准的基础上,采取以下两种教学方式,一种是验证的方式,如教师提出“北美洲地形分成三大南北纵列带”这一概括性的结论,后让学生从“北美洲地形图”及“北美洲北纬40°地形剖面图”上找一找判断的依据。另一种是归纳式,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北美洲地形图”,让学生从图上找出北美洲的主要地形区,归纳出北美洲地形分布特点,后让学生读“北美洲40°地形剖面图”加以印证。

以上两种教学“北美洲地形特征”的方式,通过地图,把北美洲地形特征进行具体化,让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结论,做到以图释文,把地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避免学生的死记硬背,符合地理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的要求,是对课标要求的具体化。

总之,地理教师在进行教材处理时,应以课改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把教材处理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一环,根据教学实际,灵活运用地理教材处理的“五化”,促使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来源:中国地理课程网 阅读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